凡夫修行的過程,不是執理廢事,就是執事廢理,不能行中道法門,因此,顧此失彼,顧彼失此。
凡夫心地未解脫,心易飄浮染境生心,貪著五欲六塵,難割難捨,佛有善巧方便,為令眾生得以解脫,是故,制戒以防止三業之過,令自性清淨;修行者若不受戒持戒,心地毫無分寸,一切開遮持犯,盲然無知,無從修起,猶如迷失的船只,漂泊於茫茫大海中,無方向可循,周旋不出,彷徨恐慌,甚可憐愍!佛弟子欲修行,若無受戒持戒其心地無所依據,亦復如是!
修行者不受戒不持戒,始終不得入佛位,欲證成菩提,終無是處。佛法的道理如同雙目,受戒持戒如同雙腿,兩者不可或缺,有腿無目易招受碰壁與不如意之事;有目無腿,不實踐理念,如人劃餅充饑,說食數寶,終不可得!
修行者應禀持著理事不二的正觀,方能契入解脫之境。受戒持戒是修行者的最根本條件與基礎,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因慧破煩惱,如是而證菩提。
受戒持戒的重要性,又如同建十層大樓,必須要有地下室與地基的鞏固基礎,方得起建一樓二樓乃至十樓的可能性,若無地基為基礎,一樓至十樓皆有倒塌的危機;修行者若無受戒持戒的基礎,一切善法不得生,禅定智慧不得生,菩提無從證悟,成佛便為戲論!
修行者應禀持著理事不二的正觀,方能契入解脫之境。受戒持戒是修行者的最根本條件與基礎,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因慧破煩惱,如是而證菩提。
你能求戒,得戒體,就能有相當的把握讓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這個戒,沒有通過羯磨法得這個戒體,你本能煩惱的沖動,就容易犯那種錯誤。你受了戒,就有一種力量在阻斷它。
比如你受了菩薩戒,說明你曾經有過暫時的發菩提心,就是你有跟大乘佛法成佛結上那個因緣。你的心態已經跟一般不發心的人不一樣了,你的生命的質量發生了變化。縱然你煩惱重,破了戒下地獄,但是你受菩薩戒的那種余分還能發揮作用。
佛經雲:“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
佛陀臨涅槃之際,一再叮咛佛弟子,應“以戒為師”,正如此意。
戒是一切修行法門的根本,一切善根功德悉由持戒而生。
戒如良師,指引我們的人生方向;
戒如軌道,規范我們的身心行止;
戒如城牆,幫助我們抵御五欲六塵盜賊的侵襲;
戒如水囊,滌去我們的塵垢熱惱;
戒如明燈,照亮我們的前途光明;
戒如寶劍,斷除我們的貪心欲念;
戒如璎珞,莊嚴我們的道德人格;
戒如船筏,度脫我們到達涅盤的彼岸。
所以,學佛的人應該要受戒,更重要的是必須嚴持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