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人活在世界上不能缺少的兩個真正的依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精神扶貧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捨得,最多的應該是文化和知識的布施。

  有一個領導,每次見面都會問我來北京干什麼。有一次我跟他講:“領導,我扶貧來了!”他說:“只聽說過發達地區的人到你們貧窮山溝裡面去扶貧,沒有聽說過山溝裡的人到發達的京城來扶貧的。”我說:“領導你搞錯了,都市發達地區有很多人的心靈是貧窮的,他的知識豐富、物質充足、社交充實,但是他精神是貧窮的,需要我們給他們做‘精神扶貧’,所以我來做‘精神扶貧’。”

  一般人認為,擁有物質後人才活得快樂。而有信仰的人則認為,先要有精神層面的豐富,人才能快樂。這時,我們先不談誰對誰錯,從中可以知道物質和精神這兩種財富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我們佛教裡叫“資糧”,也就是人活著時需要的糧食。佛陀最早就說,有兩種糧食可以讓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叫福德資糧,一個叫智慧資糧。福德一般是指什麼呢?人的長壽、人的健康。然後才是人的名利,就是我們習慣叫的福祿壽,這兩者加起來就叫福德。

  真正的智慧資糧,是指一個人靈魂上不會經常自私地執著於他自己;經常能夠放空自己,達到無我境界的方法,在佛教裡叫智慧。智慧如何產生呢?智慧是需要去從正聞、正思、正行中產生出來,我們叫聞思修。

  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是人活在世界上的兩個真正依靠,一個是世俗層面的,一個是精神層面的,兩者缺一不可。

  捨得就應該在這兩個層面上進行。尤其是精神上面我們能夠捨,得到的就更多。我們做老師的教學生,捨一點自己的時間,就能夠把我們所學到的佛法知識傳播出去;我們布施的時間雖然很短,對別人產生的效果卻很大。用這種傳播方法,一個老師帶十個二十個學生,這二十個學生將來又能帶一百個學生。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有善的念頭,不去斤斤計較,願意把自己的精神、思想布施出去,這些思想漸漸就會傳播得很廣。

  到現在為止,佛陀的教育維持了兩千多年。剛開始是佛陀一個人傳播,如果佛陀不花幾十年的時間來弘法利生,就不可能有現在的佛教。再者,佛陀如果當時捨不得自己的王位,捨不得自己的軍隊,捨不得他所享受的特權,而不去苦行六年,那麼佛教就不可能作為一個偉大宗教延續這麼久。佛陀就是捨得的典范。

  我們經常說,“捨得”小小的種子,很快就會得到回報。最不用成本的“捨得”是願意捨出愛心與慈悲心。在這方面佛陀做得也非常好。佛陀從偉大的無我境界中發出的捨,捨去他的享受,付出了很多辛勞,他傳教的四十余年是很辛苦的,但他把佛教傳播出去了。佛陀的一代代弟子也為此付出了很多。並不只是佛陀這一個老師,所有的老師都是這樣的。一個老師實際上一生也很短暫,但他教出了一批批的學生,這些學生有的去經商了,有的去做教育,有的當醫生了,他們又給社會的各行各業帶來了很多貢獻,所以在這種捨中,他們得到的是無止境的快樂。

  生活中也是一樣。農民捨得春天的時間,捨得他可以吃的糧食,作為種子種到地裡,然後再捨幾個月的時間翻土地、澆水撒肥料,秋天就會有收獲。也就是說,他布施了春天的時間,就會得到秋天的收獲。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我們對事業的投入,也都是這樣。如果你付出得多,得到的回報也一定是加倍的;如果你沒有付出,得到的肯定就沒有多少。所以,捨不得種子想等到果實是不可能的。很多人想做的就是空手套白狼,自己什麼都不願意付出,光等著天上有珠寶掉下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物質和經濟的貧富根本不是衡量一個人富足與否的標准,為什麼土豪花錢如此的嚇人呢?這就是精神匮乏的表現,有錢、有權、有地位而內心空虛的人,其實真的挺可憐,他們屬於真正的“三無”人群。所以,有錢並不說明富貴,精神的富足才絕對可以稱得上貴氣。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為什麼不管怎麼努力也無法成功?
下一篇:邪YIN的外甥從風光無限到锒铛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