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苦盡道無畏」,「苦」是講果報,「道」是方法,如何能把這個苦滅盡,這是我們很樂意聞的。我們現在有無量的苦,有個什麼方法把這些苦統統滅盡,佛知道,他能說,能知能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些法都是滅苦的方法,所以是教給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方法雖然多,方法很多,可是要曉得選擇,要曉得怎樣去運用,這點很重要,如果用錯了,又出麻煩了。譬如我們害病,佛知道醫藥,無量無邊的醫藥,藥能隨便吃嗎?不行。如果吃的藥不對症,不但不能治病,反而病上加病,這點我們要特別留意。
我在民國四十七年初到台中的時候,在李老師會下,我們同學們討論佛法,我就提出這點看法,「佛法可以救人,佛法也可以害死人」,當時有幾位同學聽了不服,去問李老師,李老師聽了,點點頭說「對」,李老師說「對的」。佛法就好比藥方,八萬四千門,八萬四千種藥方,我們是有病的人,那個法門要不契機就把你害死了,跟醫藥一樣,用對了救了你的命,用錯了把你害死。現在好比是藥在,大夫不在,懂得用藥的人沒有了,八萬四千法門擺在此地,大家都亂服,所以修了幾十年沒有成就,就是走錯路了,就是受害了。如果你要是覺悟了,我這麼多年沒有成就,大概是搞錯了,你還能回頭。如果你在裡面堅固的執著,一昧的盲修瞎練,那就壞了,那不能回頭,正所謂是「死在教下」,這是一個很可悲的現象。
其實佛雖然不在世,他老人家非常慈悲,將他不在世的那個方法也告訴我們,奈何我們不聽。佛滅度之後告訴我們四依法,大家都曉得,「依法不依人」,這句話的用意很深。「依法」,佛所說的是「法」,佛所講的一切經,這是「法」。「依義不依語」,「義」是裡面講的道理、方法,言語文字不重要,不必去斤斤考證這些文字,那就是增長煩惱,增長無明。「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了義是出三界的、了生死的。不了義是在六道裡面,人乘佛法不了義,天乘佛法不了義。要講了義,最起碼的是小乘阿羅漢,他出了三界。阿羅漢跟大乘兩個一比較,那小乘還不算了義,不是真正了義,真正了義是大乘菩薩法。末後叫我們「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識是感情,叫我們要依理智不要依感情,依智慧不要依情識,我們以這個為基礎。
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持戒清淨就能夠證果,那個時候人的根性利,心地誠實厚道,從戒律他就轉境界。像法時期,人的根性就比不上正法了,必須修禅定,要修定才能成就,持戒已經不行。末法時期連修禅定都不行了,在這個世界裡幾個人心能定得下來?能在境界裡如如不動?禅定就是《金剛經》裡面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沒有法子。所以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末法眾生,淨土成就」,如果我們依法不依人,那佛講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今天修淨土,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這是「依法不依人」,這是「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四依法具足。
我們在這個時候再學禅,那就是不依法了。我們生在像法時期,我們修禅是對的,是佛說的。我們生在末法時期去學像法的修行方式,這個過失要怪自己,你這個禅不能成就,不能怪別人,怪你自己。所以我們一定要能夠體會到佛祖的苦口婆心,他是真正知道,真正能夠給我們開導,所以在這四種法裡面他無畏。 --阿彌陀經要解 (第三十二集)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