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太橋旦曾堪布:兒女能否走上學佛之路就看你的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俗語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呢?

  而生長在現代社會的孩子們,正值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他們長大以後,必然要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激烈的生存競爭,會經歷各種溝溝坎坎,應對很多挑戰和失敗。如果孩子的精神世界過於脆弱,很難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如何讓孩子的內心強大起來?這是每個父母都關心的問題。

  佛教,正是一個最佳解決方案。

  正如一位大德所說:“要想拯救這個時代,佛法是最好的方法。”

  那麼,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步入佛門呢?

  對於這個問題,有些信佛的父母存在這樣一個誤區:他們急於讓孩子信佛,在孩子還不會說話時,就教他誦經、持咒、磕頭、打坐,甚至強迫孩子吃素,吃飯前還要念供養文。卻常常忽視道德教育,導致孩子連起碼的禮貌都不懂。

  這是不正確的引導方式。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一些佛法種子當然是好的,但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個好人。

  好人是學佛最重要的基礎。如《六祖壇經》所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一個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好人,不僅能獲得世間法的成功,學佛也很容易成就。

  漢地的六祖惠能大師和藏地的密勒日巴尊者就是最好的例子。

  惠能大師在出家之前,每天都要起早摸黑地進山砍柴,把賣柴所得的錢全用來贍養母親。

  密勒日巴尊者的孝順在藏地更是無人能比。

  他從小就對母親言聽計從,從不違背母親的心意,母親讓他去學習咒術、殺死仇人,他就毅然決然地去求學,不畏懼任何艱難困苦。

  學成以後,他遵從母親的意願殺害了三十五個仇人,造下了深重的罪業,這讓他感到深深的恐懼,極度渴望消除這些惡業。

  於是尊者迫不及待地找到了瑪爾巴大師,接受了極為嚴厲的調教,最後通過苦修,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大手印成就。

  如果他不孝順母親,就不會殺害仇人,也就不會畏懼惡報,當然也就不會去找瑪爾巴大師,更不會獲得成就。因此,尊者的一切成就都是根源於孝順。

  從這兩位大師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好人對學佛的重要意義。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好人的素質?

  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些佛教小故事,教他相信因果,懂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還可以給孩子講傳統文化中《二十四孝》的故事,培養孩子的孝心。

  還應該讓孩子背誦《弟子規》,並引導孩子落實在實際生活中。《弟子規》在藏區也很受重視,已經翻譯成藏文,很多藏族學校都開設了《弟子規》的課程,很多大堪布都曾親自講授《弟子規》。

  還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放生,引導他建立起保護環境、愛護生命的觀念。

  還可以多給孩子看動物世界的視頻,以及能培養愛心的動畫片,幫助孩子建立起對弱者的同情心,等等。

  等到孩子自己對佛法產生了興趣時,再去教他如何持咒、念經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父母的“身教”往往比“言傳”的效果更顯著。

  父母口頭教訓孩子一百次,不如自身做一次榜樣。如果父母總是嘴裡教育孩子一套,自己卻做另一套,這樣的教育不會起什麼作用。孩子即使被迫服從,稍微長大一點就會叛逆父母。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孩子在幼年時,表面看上去懵懵懂懂,實際上內心遠比成年人清淨,孩子會從父母的言行裡吸取很多信息,銘刻在內心之中,很深、很牢固地種在阿賴耶識裡,產生長遠的影響。

  比如說,看重錢財的家長,他們的孩子自然會貪財;修養很高的家長,他們的孩子自然會懂禮貌。

  所以,要想引導孩子步入佛門,父母最好通過自己的“身教”,讓孩子感受到佛法的本質——慈悲和智慧,而不能只執著於佛法的外在形式。

  我常常看到有一些佛教徒,念誦了很多遍《心經》、《金剛經》、《普賢行願品》等,也能長年吃素,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脾氣很壞,待人冷漠,缺乏包容心,做人的素質甚至還不如很多非佛教徒。

  這樣學佛,不僅會背離佛法的核心——菩提心,更會給自己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所以,信佛的父母責任很重,一定要努力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給孩子做出榜樣。

  學佛之後,要改造的並不是佛堂、法器和衣著等外在形式,而是要改造自己的身語意!

  平常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緒,無論夫妻之間發生什麼矛盾,都要冷靜面對,彼此包容,互相理解,不能動不動就發脾氣。

  佛陀曾說:“仇恨不能解決仇恨,愛心才能解決仇恨。”尤其當著孩子的面,父母千萬不要吵架,即使心情很糟,也要努力裝出一張笑臉,以免影響孩子的情緒。

  一個好的修行人,不僅能給孩子做榜樣,還能影響很多人。

  我曾經聽朋友說起,他們家鄉有一位非常好的修行人,在大家眼裡他是最好的人,因為他一生中從來沒有發過脾氣,沒有得罪過任何人,也沒有說過任何人的是非,他以實際行動給家鄉人帶來了溫暖,做出了榜樣,是家鄉人的自豪和驕傲。

  這些話讓我深深地感動。

  如果孩子看到學佛的父母除了擁有一間佛堂、手上戴著佛珠、經常念經修法之外,跟別人沒什麼不同——脾氣一樣暴躁、內心一樣自私,總是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孩子不可能對佛法產生向往。

  更嚴重的是,孩子本來不會吵架,卻漸漸從父母身上學會了吵架,長大以後接觸社會時,自然會變成一個心態不健康的人。這樣的人,何談幸福的人生呢?

  相反,如果孩子發現父母學佛以後,變得熱情、善良、包容、樂於助人、積極樂觀,自己的家比以前更加溫暖,總是會充滿笑聲,家人彼此都能關愛、體貼,孩子自然會對佛法產生仰慕之心。

  同時也能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成年以後就能擁有一顆強大的心,勇敢地應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很多孩子長大後之所以成為了傑出人物,不一定是父母言語管教的結果,而是因為父母自身很出色。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會自然而然地步入佛門,並精進修行。這樣,孩子不僅能獲得幸福的人生,更能走上解脫成佛的光明大道。

  因此,父母引導孩子步入佛門的最佳方法,就是以身作則。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敬畏感,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感動孩子。感動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

  從更廣闊的角度說,佛弟子不僅應當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想引導親人、朋友、同事、陌生人乃至一切眾生步入佛門,都應該這樣做,這叫作“以身弘法”,這才是最有感染力的弘法方式。

 

上一篇:佛教各種經文、咒語用途,千萬不要錯過!
下一篇:憨山大師:念佛的人要知道愛欲是生死的根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