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純智法師:佛法講平等那麼戒也是平等的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家居士律儀五百答》

  11、佛法講平等那麼戒也是平等的嗎?

  答:佛法講平等,是講性體上的平等,也就是立足點上的平等,而不是講事相上的平等——沒有老少、尊卑、前後的平等。佛說眾生皆可以成佛,是講皆有佛性,但是由於無明,佛性未顯現,要有漫長的淨化過程。所以在佛教的戒律上,也有等級和層次的,從歸依三寶至五戒至八戒至菩薩戒(以在家戒為例),層層增加,層層提升,以歸依三寶為基礎,菩薩戒為具足。比喻為例;歸依三寶——小學生;五戒——是中學生;八戒——大學生;菩薩戒——博士生。博士生當然能做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的題目,小學生怎麼能做中學生、大學生、博士生的題目呢?學佛也是如此,必須要循序漸進,不要好高骛遠一步登天。這不是佛教執著,而是必要的修行層次。

  12、居士是不是歸依三寶後戒就具足了呢?

  答:歸依三寶僅僅是引導學佛入門,菩薩才是進入佛門的最後具足身份。因此,歸依三寶後,應當繼續發心,求受五戒;受五戒後,繼續發心,求受八關齋戒;受了八關齋戒後,應該再進一步求受菩薩戒;受了在家菩薩戒後,如果發心出家,自是功德無量;如果不能擺脫世緣,做一個合格正信的在家菩薩戒弟子,定會有了生脫死機會的。

  13、什麼品位的師父能做我們合格的歸依師?

  答:戒律上是這樣規定的:首選的歸依師是清淨比丘;如果千裡之內沒有清淨比丘,當歸依清淨比丘尼;如果千裡之內沒有清淨比丘尼,當歸依清淨沙彌;如果千裡之內沒有清淨沙彌,當歸依清淨沙彌尼。戒律上還特別規定出家人:戒臘十年以上才有資格收(度)出家弟子;戒臘五年以上才有資格收(度)在家弟子。另外還規定出家人必須生活在僧團中,而不是“江湖游僧”。由於前幾年佛教沒有太重視戒律,造成了僧人好壞混雜,而我們是凡夫又不能分辨,唯有歸依大和尚,才比較有把握。中佛協前幾年就行文提倡,每省只能歸依一個大和尚,就是每個省的省佛協會會長,因為這個大和尚,一定是飽參飽學,戒律清淨耆老高僧,也只有他能代表每個省的十方僧寶。但是在實際運作中有困難,因為在家弟子,有信仰這個那個師父的自由,這就弟子們自己去甄別。

  14、什麼是戒臘?

  答:佛制出家人,冬參夏學,夏天必須要“結夏安居”。所以每結一次夏,才算一年戒臘。比如有些出家人,出家二三十年,而一次夏沒有結,那麼他(她)就一年戒臘都沒有,只有二三十年的僧臘而已。

  15、什麼是僧臘?

  答:出家人受具足戒後,才是合格僧人。也就是沙彌(沙彌尼)登了三壇大戒,成比丘(比丘尼)後,只要沒有犯根本戒或者沒有還俗,每出家一年就算一年僧臘。

  16、什麼是冬參夏學?

  答:每年的雨季(陰歷四月十五——七月十五),也就是各種動植物活動最頻繁的時候,佛陀慈悲,怕弟子們外出誤傷它們,造成不必要的殺生因果,故制定這個時期,結夏安居,僧眾集中起來學習,學習戒律和各種經論。而冬天氣候惡劣,最是用功辦道的好時候,出家人集中在禅房內,既能抵御寒冷,又能安心參禅,安心悟道。

  17、為什麼要學戒?

  答:受戒只是一個佛弟子的身份階段層次的開始,絕對不是其身份階段的完成,所以在受戒之後,必須學習戒律。佛教的戒律,便是教人學佛所學,行佛所行,而後證佛所證。因此,我們只要時時刻刻把戒律放在心中,時時刻刻約束自己散漫的凡心,就一定能到達生死的彼岸。學習戒律後,對戒律的開、遮、持、犯有認識了解了,行者就會注意,不至於輕易犯錯誤了。

  18、佛教的“戒”是什麼意思?

  答:戒是禁止,禁止佛教弟子不得作惡。其實佛教的戒律不但禁止作惡,也禁止不作善,有作持與止持。一般人只知道佛教的戒律,是消極的防非止惡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也有積極的眾善奉行的一面。層次不高的人,只知道死守戒律,保證不犯戒律,須知在守好戒的同時,還要積極行善積德。

  19、什麼是作持?什麼是止持?

  答:應當要做的事情,就必須一定要做,叫做作持。如果應當一定要做的事情,而不去做,那麼就犯戒。不應當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叫做止持。如果不應當去做的事情,而去做了,那麼就是犯戒。

  20、為什麼說歸依三寶是根本呢?

  答:因為沒有歸依三寶的信士,還沒有步入佛教的門坎,不能算是個居士,僅僅算是個善男信女而也。只有歸依三寶的居士,才是信佛學佛,算是個佛教徒。因為歸依後,就就了三寶的戒體,所以歸依三寶,是學佛信佛的開始,是步入佛門的第一步,也是根本。

 

上一篇:虛雲老和尚:努力放下、用功
下一篇:學誠法師:後悔是活在過去,忏悔是為了未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