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 018 淨土宗的“信”不玄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需苦惱地印證

  不繁雜,不玄奧,不必艱難地思惟,不用苦惱地印證(如自己領受否,或確認自證之正不正等)。

  善導大師將“至心信樂,欲生我國”解釋為“稱我名號,願生我國”,可以說簡而不繁,易而不難,淺而不深,明而不昧,所以說不繁雜、不玄奧。固然我們這個法門背後有深遠玄奧的義理,可是,善導大師深入淺出的解釋,讓我們一看就懂,看懂就能夠使用,真正可以即知即行。因為一看就懂,就能夠理解,自然也就不必艱難地去思惟,或是再去查種種的資料。

  “不用苦惱地印證”,苦惱地印證什麼呢?“我到底領受了沒有?這樣的信,是信受了沒有?我所信受的到底是正確還是不正確?”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有的解釋不依據善導大師的“稱我名號,願生我國”,而是就信的某種心理狀態去解釋。由於人的心理狀態各有不同,而且心理狀態本來又是隨著環境一時所顯現的,所謂“遇緣則現,緣過則遷”,如果以這種飄浮不定的心理狀態作為信的內容,那就難以堅固,而且抽象不具體。有的人根據自己的感受、感覺,以感動、感激的那種狀態來解釋信心,“我當下感覺、感受到彌陀的救度了,因為那個時候的心情非常感動、感激”,以這種感情,感性地解釋信心;可是,在另一個時間,他的煩惱浮現了,以前的那種歡喜的心再也浮不起來了,那麼,他就會打一個問號:“我在什麼時候,什麼情形之下,當初對彌陀的救度是那樣感動,那種感覺讓我很有法喜,可是現在好像一點都體會不到了。”這就是為了印證自己到底信了沒有而有所苦惱,所以說是“苦惱地印證”。由此可知,錯把自己的感情作為所信的內容、所信的對象,這就不對了。

  信以客觀為據,阿彌陀佛的客觀存在,就是我們所信的內容。阿彌陀佛怎樣講,要我們怎樣往生,這才是信的具體對象。阿彌陀佛所講的“至心信樂”,善導大師解釋為“稱我名號”,這就非常具體。不論我們的心情、感受如何,“稱我名號”始終都是不變的。“稱我名號”就必定往生,所謂“眾生稱念,必得往生”,這是不論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也就是說,不論你是有智慧的人,還是沒智慧的人,不論你是偏於感性的,還是偏於理性的,都能夠理解,都能夠做到。

  水面劃線喻

  如果只是以意業方面來解釋的話,就有苦惱,就如善導大師所講的“縱發清心,猶如畫水”,即使當下有那種感受,可是,就好像在水面上劃線一樣,一劃就立刻沒有了。

  如果是以善導大師所解釋的“稱我名號,願生我國”,就不管任何人,小孩也好,愚笨的人也好,臨終才遇到也好,甚至是動物也好,念佛都能往生。小孩子,你教他念什麼,他就會跟你念什麼,他即使沒有智慧來思惟什麼是阿彌陀佛的救度,思惟阿彌陀佛是怎樣一位慈悲、智慧、有願力、有神通、光明攝取的佛,他對於這些是理解不來的;愚笨的人,他也聽不懂;甚至臨終的人,他在病苦之中即將斷氣,他也不能理解那麼多。可是,你只要告訴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他肯張口念佛,就能消災免難,就能離開六道,就能往生極樂。反之,如果要他用自己的心去領悟,去感受,去有感動或感激的那種心情,那小孩做不到,愚笨的人也做不到,臨終的人往往也做不到,動物那就更做不到。可是,譬如說鹦鹉,你只要教它念佛,它就會隨著你念佛,或者只是念佛給它聽,這句佛號入它的耳根,也成為道種,它也因為這句佛號自然的功能而牽引到極樂世界。所以,稱名念佛就比較容易,一般都做得到,而且有具體的對象,永遠都不會有變化。

  由此可知,善導大師將“至心信樂,欲生我國”解釋為“稱我名號,願生我國”,真的是非常善巧,簡要明了,干淨利落,契理契機,易知易行。

 

上一篇:學佛者遇到坎坷和磨難不但不是壞事,而且還是好事
下一篇:獨尊湛現:千處祈求千處應,如實造作誠意方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