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他說:若是命不該絕,自有天助;若是命該餓死,多一升半豆,也不過多掙兩天性命,不如濟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三升黃豆

(一)教讀行醫,窮書生隨緣行善。

宋朝時候,有一個窮書生,姓蕭名藹堂。他因為生計所迫,不能趕取功名,就在鄰近的城市裡設了一個學塾,召集些兒童教他們讀書,得些修金,聊以糊口。許多同學少年,這時多半登科了,做官了,裘輕馬肥,趾高氣揚。偶而路上相逢,看見藹堂這樣的寒酸,竟只當不認識一樣,掉頭不顧。藹堂自歎道:“讀書只為了做人,做人只須著本分多行善事。我教兒童讀書,懂得聖賢道理,也盡了我做人之責。他們貴顯了,瞧不起我,且由他們吧!”他本來兼精醫術的,於是備了許多藥丸放在館裡,有人來請求,便按病給藥,給他錢不論多少也受了,沒有錢給他,也並不索要。附近地方的人都稱它是一個慈厚的長者。

貧賤可積德,何必富貴。存忠信心,行方便事,訓俗型方,誼敦宗族,德化鄉鄰。利濟之無窮,孰大於是。

(二)中途急難。傾囊金赈救嫠孤。

有一年,地方上適值荒年,貧民餓死真的很多,藹堂在歲暮時分,散了館回家,身邊帶著幾兩銀子,走在路上,看見四野蕭條,正自感歎。忽然有一個婦人抱著一個幼孩,哭哭啼啼的在他身邊閃過,藹堂看見了很是疑惑,轉身察看,只見那婦人把幼孩放在路邊,哭著道:“心肝!你在這裡等待善人君子來救你把!媽可養不活你了!”說罷,就向水邊走去,分明投河自盡的樣子。藹堂心頭一怔,便喊道:“不可!不可!”立即飛奔前去,把他攔住了,問他為甚要尋短見,那婦人說:“老先生!不瞞你說,實因荒年,吃不著東西,沒法想,只得向閻王老訴苦去!”藹堂歎口氣說道:“荒年是天數,但也不可輕生,我有幾兩銀子在這裡,你且拿去過活幾時,以後也許再有行善的接濟你,卻千萬不可尋短見!”說罷,即把身邊幾兩銀子掏出來,全部給了她。那婦人跪下來連連稱謝。

不輕財,不能為善。不好義,不知積德。

(三)空手歸家,好妻子未免生怨。

藹堂救了婦人和小孩兩口子的性命,心理很是安適。一路走到家來,他妻子見了,很是歡喜。慰問了一番,便說:“家裡的糧食正要斷絕了,官人回來恰好,館銀有多少,可辦些米糧再說。”藹堂皺著眉頭說道:“這可怎麼辦!實不相瞞,我因路上遇見一個婦人,為了沒飯吃,拋棄了幼孩,要圖自盡,我心覺不忍,就把身邊帶的七兩銀子都給她了。”他妻子聽說,不免著惱,便埋怨他道:“你怎麼這樣糊塗,救人雖是好事,但也要留些給自己家用,怎可全行施捨。現在我們倆也要餓死了,卻有誰來周濟我們?”藹堂嗫嚅著說道:“我那時看見了別人的痛苦,卻把自身的事忘記了。”妻子歎道:“總是你命裡該窮,有甚話可說,現在幸虧還有三升黃豆,暫時把來煮吃,再行打算把!”藹堂很喜歡的瞧著妻子道:“還有黃豆嗎?那可不要緊了。”

行也行方便,坐也行方便。

諸聖尋常察,上天自然見。

不賜之以福,即加之以算。

還有好因緣,在於你後面。

(四)三升黃豆,分一半周濟鄰翁。

藹堂夫婦正在打算家計,忽然一個老年人推開了半掩著的門走進來,向裡面探頭探腦的。藹堂起身一看,原來是隔壁的張老爹,就招呼道:“張老爹,好久不見,你好啊!”張老爹抖抖擻擻的走了前來,向藹堂唱了一個喏道:“官人!老漢一直望官人歸來,想叨光叨光。碰著這樣荒年,老漢真是不得過活!”說時,露著可憐的眼光。藹堂說:“本來應當相濟,可是我現在卻一個錢也沒有。”就把過去的情由告訴了他。張老爹拭著淚道:“那是我苦老兒生命該絕了。”藹堂看了,很是不忍,轉身對妻子說道:“老爹可憐,把黃豆分一半給他吧!”他妻子瞅了他一眼,轉身入內,藹堂跟著進去,他妻子使氣說道:“自己要餓死了,你卻還要顧別人!”藹堂歎道:“若是命不該絕,自有天助;若是命該餓死,多一升半豆,也不過多掙兩天性命!”他妻子仍舊不服,藹堂便親自量了一升半黃豆,給予張老爹,老爹泣涕稱謝而去。

待有馀款而思濟人,終無濟人之時。

俟有馀暇而思讀書,永無讀書之日。

(五)題詩志感,因醫病竟得重酬。

藹堂妻子看見張老爹去了,便向藹堂數駁著道:“你一生為人,全不給自己打算,弄到這般地步,還是不肯改變,我做了你的妻子,跟你受苦,真是……”說到這裡,竟嗚嗚咽咽的哭起來了。藹堂多方譬解,百般勸慰,他妻子仍舊郁郁不樂。藹堂心有所感,在室內踱來踱去,等到妻子拿出煮熟的黃豆來,藹堂且不舉箸,拿起筆來,在牆上題了一首詩:

斷食明朝且覆箪,自憐馮铗向誰彈。

臥房剩有三升豆,分與鄰翁一半餐。

到了第二天,有一個富人患著噎食症,知道蕭藹堂精於醫術,便請他去診治。為他開了一個藥方,富人吃了藥,霍然而愈,即日差人送了一百兩銀子來。藹堂對妻子說道:“我說命不該絕,自有天助,你看,現在是不是應了我的話嗎?你以後可不用著急了。”他妻子見真的有人送銀子來,也就轉悲為喜。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多積陰德,諸福自至。

(六)駒兒跨灶,暄邑裡競說天心。

又過了一年,藹堂妻子分娩,生了一個男孩子,夫婦倆更是歡喜,這孩子脫乳時,藹堂給他取個名叫琯。到六歲時,就親自教讀,數年之間,把滿腹詩書都傳給了他,更加蕭琯天資敏慧,觸類旁通,做出文章來真如風行水上,妙意橫生。十四歲以後,鄉闱連捷。大比之年,高高的中了狀元。這時藹堂年紀已近花甲了,卻還健康得如少年一般。蕭琯回家拜見父母時,老夫婦倆真是心花怒放。鄉裡中人爭看新狀元,門外面擠得水洩不通。平時受過藹堂恩惠的都異口同聲:“皇天有眼,像蕭老先生這樣的行善,總應該派他的兒子中狀元呢!”

非積德,不能生聰慧之兒。

非讀書,不能入聖賢之域。

在下寫完了這篇故事,就有一點感想——恐怕看到的人都要想著——有錢人行善不難,無錢人行善卻難。然而像蕭藹堂那樣的七兩束修,可以盡數與人;三升黃豆,可以分半給人;良方好藥,可以隨緣濟人;看來只要一片誠心,念念民胞物與,行善又並不難。無錢人行善尚且不難,那麼一般有錢人行善事更容易了。我希望世間有錢者都能像蕭藹堂那樣的見了別人痛苦,忘了自己一切。更希望有錢人把金錢放到最有利的地方去才好啊!

 

上一篇:發願不殺,絕處逢生
下一篇:清朝名相張廷玉的祖上,平價粜米,周濟窮苦的故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