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印祖開示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人定勝天之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宋朝的穆修,他擅長作詩,頗有名氣。他經常到京都洛陽游玩。有人就將穆修的詩句,題在皇宮的牆壁上。有一天,宋真宗經過看到了,看到穆修的詩句,非常地欣賞贊歎,然後就問說,這是誰作的詩呢?並且說,有這麼好的文章,有這麼好的詩詞,為什麼我們公卿中,沒有人向我推薦呢?皇帝一贊歎某一個人,下面的嫉妒心就出來了,長官或者長輩贊歎你,你就要更加小心了,你要是沒有福德,沒有德行的話,那災難就來了,我們所謂的萬箭穿心,大家的嫉妒心一起來,魔障就現前了。其實修行路上也是一樣,如果師父太贊歎你了,那你要特別的謙卑恭敬,沉潛德行,絕對不能夠出人頭地。否則修行的障礙就會擺在眼前,是非人我,毀謗就接踵而來,這個是我們常見到的,自古以來都是,這個嫉妒心就是眾生的毛病。

  所以你看,宋真宗一講說,這個詩句誰寫的?這麼好的文章,怎麼沒有人跟我推薦?你看這個丁謂心胸狹窄,丁謂就說了,這時候丁謂就以挫傷人的話說,他說,這個人品行比不上他所作的文章,『此人行不逮文』,就是他的品行不及,這個「逮」是及,比不上他的文章。這麼一講皇帝就不再問下去了,皇帝就不再問此事了,那當然就斷了穆修官場的路了。像丁謂這樣狠毒的居心,『立心如此』就是狠毒的居心,所以他最後死無喪身之地,他不得好死,到最後不得好死。屈辱打壓別人的人,只知道要掩蔽他人的長處,只知道要挫傷別人的長處,為何沒有想到這種行為已經喪失自己的德行呢?

  這個地方我們就來恭引印光大師他對我們的開示,印光大師這一段開示可以說明,為什麼丁謂他嫉妒別人,就是我們這裡講的「挫人所長」,他最後「死無其地也」。印光大師說,《華嚴經》裡面講,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果的時候,佛陀所說的。佛陀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印光大師說,這個智慧德相,眾生跟佛是平等的,這叫「生佛所同」,佛有我們也有。眾生不是只有人,蠢動含靈也都有佛性。所以為什麼不能夠傷害眾生?就是你傷害眾生,就是殺佛。

  所以「乃生佛所同,即性德也」,這個就是我們本有的性德,每一位眾生都有這個佛性,都有這個性德。所以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自清淨、本自具足就是性德。你什麼時候返迷歸悟,轉凡成聖,你的性德就恢復了。所以修行就是轉迷為悟,轉凡成聖。藉修德顯性德,性修,到最後變成性修不二。我們現在就在修德,我們受三皈五戒,三學六度,我們就是在修我們的德行。但是你有妄想執著,「離妄想執著」,如果你有妄想執著,那麼「生佛迥異」,那佛跟眾生就天差地別了。

  所以必須要修德,「即修德也」。但是在修行的過程裡面,修德,印光大師說,「有順有逆」。為什麼叫「有順有逆」呢?就是你順著性德去修,這叫順修。你違背傳統倫理道德,違背性德,你背覺合塵,那就是逆了,你逆了性德了。所以你「順性而修,愈修愈近」。你「順性而修」就是說,你斷貪瞋癡,勤修戒定慧,你常常法身薰習,就是《地藏經科注》裡面講,法身薰習,這個叫「順性而修」。你常常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這個叫「順性而修」,這叫法身薰習。你修慈悲喜捨,六度萬行,這叫「順性而修」,這也叫法身薰習,或者是法性薰習。在《地藏經科注》裡面叫法性薰習。那這樣就「愈修愈近」,近什麼?就愈靠近你的佛性,愈修愈能夠開顯你的性德。

  「修極而徹證」,到最後你破見思惑、破塵沙惑,再破一品根本無明,那就證得法身,這叫「修極而徹證」。分證一分法身,等到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就成究竟佛,入常寂光淨土。「證而了無所得」,你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入常寂光淨土,也了無所得。這就是《心經》裡面講,「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修到後來,圓滿無上菩提,原來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所以這個叫「了無所得」,「無智亦無得」,你不能夠還有一個我有所得,你還有我所得,那就還有我、我所,那這個不是性德,還不到圓滿。所以印光大師說,「證而了無所得」,恢復你的性德而已。

  那麼「逆性而修,愈修愈遠」,「逆性」是什麼?你背覺合塵,就叫「逆性而修」,你違背你的性德,你都跟貪瞋癡相應,這叫「逆性而修」。那麼「愈修愈遠」,就愈來愈離開你的佛性。「修極而永墮惡道」,修到後來變成「永墮惡道」,永遠在三惡道裡面沉淪。「墮而了無所失」,雖然你墮落到三惡道去,但是你的佛性也沒有失去,「了無所失」,這叫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

  如果你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了此」,明白這個道理、這個真理,「則愚者可賢,賢者可愚」。你「順性而修」,順著性德而修,愚昧的人可以變成賢能的人,我們講說三賢十聖。所以你如果能夠「順性而修」,「則愚者可賢」。你「逆性而修」,「賢者可愚」,就算你根器不錯最後也是墮落,叫「賢者可愚」。你「順性而修」,「夭者可壽」,你短命的可以變成長壽。你「逆性而修」,「壽者可夭」,你就算命中有長壽的命,但是你「逆性而修」,最後也是短命,這叫「壽者可夭,夭者可壽」。「富貴貧賤,及與子孫之蕃衍滅絕」,你「順性而修」,富貴也可以得到。所以這個富貴貧賤,是看你順性還是逆性。子孫的蕃衍,子孫能夠興隆,「蕃衍」就是能夠,後代子孫都能夠綿延不絕,這個就是「順性而修」。你「逆性而修」,子孫甚至滅絕,一代就結束了,富不過三代。

  所以印光大師說,你明白這個道理,人人都具有這個性德,但是有順跟逆。明白這個道理,「愚者可賢,賢者可愚,壽者可夭,夭者可壽。富貴貧賤,及與子孫之蕃衍滅絕,一一皆可自作主宰。」每一樣都可以自己做得了主宰。所以佛法是非常科學的。「則有憑據者亦可無憑據,無憑據者亦可有憑據」,這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福報大,前世你有修了,有具備一些福德、福報了,如果你不懂得這個道理,不知道這樣去修行,最後福報用盡了,也是沉淪,這叫「有憑據者亦可無憑據」。「無憑據者」是你前世可能修不好,累世修不好,但是今生覺悟了。你學《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學袁了凡,「無憑據者亦可有憑據」,最後你還是一樣,「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可以改變業力。

  印祖說,「如山之高不可登,人不能由,不妨鑿巖設砌,則絕頂亦可直到矣。」這一段就告訴你什麼?怎麼去改變命運。哎呀,你說我業障重啊,我福報不夠啊,我智慧不開啊,怎麼修,我怎麼修都修不好啊。我也碰到很多蓮友這樣跟我抱怨,我怎麼修都不能改變,為什麼你發願就靈,我發願就不靈呢?因為我也常跟他們講說,你真的是菩薩,發願就會心想事成。那也有很多人跟我抱怨,黃師兄,我也有發願啊,我有拜佛啊,我有念佛啊。

  我那天去帶放生,有一個蓮友,我要結束的時候,跑過來跟我講,黃師兄,我也有吃素啊。因為我放生完了以後,都會講一些因果故事跟道理,跟他們大眾分享。有個師姐就跑過來跟我講,她說,老師,你說得很有道理,可是我也放生放了很久,我也吃素,可是我現在愈來愈對佛菩薩沒有信心,我愈來愈對放生沒有信心、沒有感應,她問我這個道理。我說,妳妄想執著多,妳分別執著多,妳毛病習氣重。妳不知道怎麼修行,妳不知道從根本修,妳如果從根本修,從心地下手,妳不會講這種話。也就是說,妳根本不明白袁了凡四訓,《了凡四訓》跟《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它裡面所講的真義。

  印祖這一段話就告訴你,「如山之高不可登」,「山之高」就比喻佛。你世間法講說,你想求富貴、長壽,出世間法講你想得智慧、德行。「山之高不可登」,我做不到,我是凡夫啊。人不能有,好像我做不到,就像你要去登高山一樣啊,我爬不上去啊,沒有路啊。印祖說,「不妨鑿巖設砌」,我們現在比較流行是什麼?現在很多人流行戶外運動,就攀巖啦。攀巖就是什麼?沒有路,那要向高難度挑戰啦,向困難挑戰啦。就用那種攀巖的一種設備,就身上綁了繩索,那種防止掉下來那種繩索,有保護作用的。然後再用一種運動器材,可以把它拋上去以後,扣住以後,扣住那個巖壁以後。然後再拉繩索這樣拉上去,就像登喜馬拉雅山一樣。很多人都是向這種高難度的,這種高山峻嶺挑戰,克服困難,最後就登到山頂了。

  印祖的意思就是說,「不妨鑿巖設砌」,「鑿巖」就是把巖壁切一個可以攀的地方,然後再設一個可以攀住的地方,然後再一步一步爬上去。「則絕頂亦可直到矣」,「絕頂」就是到山頂的頂端,你一樣可以到。海賢老和尚就是一個例子,他不認識字,念到明心見性,念佛念到明心見性,念到一百一十二歲。念到、修到忍辱波羅蜜,電工跟他吐口水,他說洗臉;電工打他耳光,說搔癢。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個不認識字的荒庵老人,修到成佛。他那時候就預告了,他往生以後,全世界都會知道。「絕頂」就是成佛,登峰造極,「絕頂」,他到了,到達。

  所以印祖說,古今人不知道「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這句話很重要,這句開示,我們一定要牢記在心。他說,古代到現代的人不知道「隨心造業」,誰去造業呢?你的妄心去造業的,你的貪瞋癡去造業的,你的迷惑顛倒的心去造業。那「隨心造業」,那怎麼樣?「隨心轉業」,無明的地方就是真如所在,真妄和合,離妄即見真。

  禅宗裡面講,狂心歇,歇即菩提,狂心跟菩提是不是同一念心?迷的話叫做狂心,狂就是迷惑顛倒。歇就是放下來,歇就是歇會兒那個歇,就是放下來。狂心歇,歇即菩提,你放下來當下真心就現前,菩提就現前,就狂心歇,歇即菩提。你放下來,真如自性就顯現出來。就這裡講的,「隨心造業隨心轉業」,就是我們講的轉煩惱為菩提。煩惱就是妄心,煩惱會造業,透過修行,透過聽經聞法,透過念佛,透過拜佛,透過六度萬行,透過精進用功,诶,煩惱慢慢減少了。最後把這個煩惱放下來了,把它轉過來了,「隨心轉業」。「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忏悔。」當你貪瞋癡的心轉為戒定慧的時候,那就不再造業了,那就「隨心轉業」。

  所以印祖說,多少大聰明大學問的人,丁謂就是大學問,他也會作詩啊,剛才我們講丁謂他會作詩啊。他也懂得作畫,圖畫。他甚至還會博弈,賭博,而且當到宰相。這叫多少大聰明人大學問的人,「弄得前功盡棄,尚且遺害累劫」,我們講說遺臭萬年。我們看古代、看現代,看現在的貪官污吏,還不是印祖講的這樣,這裡講的嗎?「大聰明人大學問人,弄得前功盡棄。」以前修了好幾世的福報,這一世好不容易當到部長,功名顯貴,最後锒铛入獄。我們台灣就有啦,當到總統,因為貪污就锒铛入獄,世人皆知,這叫做「遺害累劫」。為什麼?你看到的是花報,果報在地獄。

  「若不修德,即親身做到富有天下貴為天子」,如果你不修行,不修德行,「若不修德,即親身做到富有天下貴為天子」,當到皇帝、總統。老法師就講過,你就算當到總統,將來的果報說不定,因為你不修行嘛,不利益人民嘛,你官當得愈大,業造得愈重,那將來就是墮地獄。所以老法師說,當到總統要小心,將來果報在地獄,很可怕的事情。就這裡講的,「親身做到富有天下貴為天子,與夫位極人臣」,就像丁謂這樣,當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這種大臣,「位極人臣」。你看丁謂當到,六部當到四個部的部長,甚至當到宰相,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夫位極人臣聲勢赫弈之宰輔地位」,就指丁謂嘛。「聲勢」就權勢不可一世。當到宰相,我們現在講說,台灣叫行政院長,國外叫做國務總理嘛,總理大臣嘛。我們也看到很多國外的例子,當到總理的後來也是身陷囹圄,身陷監獄,囹圄。「有不即世而身戮門滅者哉」,「身戮門滅」就是什麼?抄家滅門,招來殺身之禍。抄家滅門就是,「即世」就當代、當世,就「身戮」就是人被法律制裁、被殺害,「有不即世而身戮門滅」,滿門抄斬,這古代講叫滿門抄斬,「門滅者哉」。「是親得者皆無憑也」,如果你沒有親自去看到,親自去見證到,你認為無憑無據,認為世間沒有因果,認為世間沒有報應。你親自看到了,親自見證到了。

  「袁了凡頗會此義」,袁了凡就是懂得這個道理。雲谷禅師跟他開示,他懂得這個道理,怎麼去造命,怎麼去改業造命。「故一切所享者,皆非前因所定也」,你真正改變命運了,你現在所享受的福報,就不是前世的因所定的。前世的因所定的,你這一輩子應該是貧窮、應該是短命。可是你懂得這個道理,學袁了凡,那麼你現在所享受的福報,就不是前世的因所決定的。印祖說,「前因俗所謂天」。我們一般講人定勝天,「天定者勝人」,這什麼意思呢?前世所造的業,那當然是決定一切了,這叫「天定者勝人」。所以佛家講前因後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所以「天定」的意思是說,你前世所造的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所以一般人講說,「天定者勝人,謂前因之難轉也。」認為哎呀,這老天決定的啦,我沒辦法改變啦,叫「前因之難轉也」。因為他不懂得業因果報的問題,不了解命從哪裡來,不了解「隨心造業隨心轉業」的道理,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他就認為那個命運是天決定的,福報也是天決定的,既然是這樣,那沒有辦法改變,那叫做宿命。那會導致迷信,那就不是佛法講的般若教育,智慧的教育。

  所以他會認為「前因之難轉」,啊,不好轉。那我們一般講說人定勝天,有些人就誤解了,認為人的這種世智辯聰,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為所欲為,這是錯了。你說希特勒、墨索裡尼,這些發動世界大戰的這些,德國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裡尼,他們下場都很慘。他們認為人定可以勝天,「人定者亦可勝天」,其實他們解釋錯誤了。印祖說,什麼叫「人定者亦可勝天」呢?就是你學袁了凡,「兢業修持」,兢兢業業地努力修行。像袁了凡一樣,發願三千善、三千善、一萬善。改過,改自己的毛病習氣,從事相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這叫「兢業修持」。那麼這樣,人一定可以勝天。什麼叫「勝天」?改變前世的業力,改變前世的業因,那這一世的果報就會改變,這叫「人定者亦可勝天」。

  那麼這樣說來,「前因不足恃,是以現因為因」,那這樣的話,前世的因就不用怕了。因為你可以在這一世透過修行,可以努力改變,就是《了凡四訓》裡面講,「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就「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是以現因為因而消滅前因也」,那麼你現在改變你的心念、改變你的念頭,你轉個念頭。你現在比如說,你現在的念頭嫉妒,那麼你把這個嫉妒的心轉變掉,這個智慧德能就現前了,這無量的福報、無量智慧就現前了。你只要把執著轉掉,把嫉妒心轉掉,你無量的智慧德能就現前了,命就改變了。你馬上就可以得到這個福報,性德的福報,就是「是以現因為因」,那就「消滅前因」,「前因」是什麼?你前世的習氣,就嫉妒心。你懂得這個道理,把前世那個嫉妒心把它改掉、把它斷掉,那你的性德就流露出來,那就是「消滅前因」。那這樣就可以人定勝天,你的福報就會現前,是已「消滅前因也」。

  「若恣意妄為則反是」,如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你為所欲為叫「恣意妄為」。那麼它的結果就更嚴重了,就「反是」了。「了此」,明白這個道理,「則欲愚者賢,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與隨時善教而已。」最後這幾句話非常重要。你明白「隨心造業隨心轉業」,前因是可以改變的。你明白這個道理,學袁了凡先生,那麼「欲愚者賢」,你就算是愚笨的,沒有智慧的,最後也會變成有智慧的人,也會變成有德行的人。你才能平庸的,最後會出類拔萃,超拔人群。「超拔」就是你會超越,變為人上人,這叫「庸平者超拔」。

  「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都在你當下這一念心,你存這一念心,努力修德,「存心修德」,還要怎麼樣?還要「隨時善教」,你願意聽老人言,願意聽祖師大德,願意聽佛陀的開示,這叫「善教」。你願意改,願意聽佛陀的教誨,聽阿彌陀佛的教誨,願意聽老法師的教誨,祖師大德教誨,老人言,老祖宗的話,你能夠改變,這叫「隨時善教」。現在人不善教,他不聽,他完全用自己的意識心在做事,八識五十一個心所在做事,那就不善教。在自己的「存心修德」、「隨時善教」,就可以改變。

  這是我們提到丁謂,他「位極人臣」,就是印祖說的,當到宰相這個位子,「位極人臣聲勢赫弈之宰輔地位」,「宰輔」就是宰相。「有不即世而身戮門滅者哉」,最後招來殺身之禍,滅絕家門這個事情。丁謂他過去生所修的福報,在這一世全部用完以後,招來災難。這一段經文是印光大師《復永嘉某居士書六》,這裡面的開示,我們特別提出來。尤其是針對什麼叫做人定勝天?印祖有非常獨到的見解,這個天不是老天,是我們前世的因,前世所造的業因是可以改變的。你如果如理如法去修行,一定可以改變。所以老法師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就是這個道理,人定勝天,同樣的意思。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九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上一篇:願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自由自在
下一篇:黃柏霖:做善事救人被毀謗,堅定願心繼續弘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