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一現僧相功德無量”。先不要說持戒,先不要說修法,先不要說弘法,也不要說念佛,“一現僧相功德無量”,因為他代表了佛法的住世,“僧相”是佛教的一種表征,“僧相”能讓人種福田,“僧相”能讓人禮拜,“僧相”能讓人了脫。“僧相”能讓人供養,種福田。“僧相”能讓人有意無意念一句“阿彌陀佛”。我出發的時候經常碰到一些小伙子,遠遠的看著你過去了,使勁喊啊:“阿彌陀佛!”如果你不穿這身僧服,遇到小伙子遇到兩個小伙子,他也不跟你:“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就夠了!是不是?
舉一個事例:釋迦佛在世的時候,他的很多弟子都是阿羅漢,能夠出家是一種福報,是一種功德,也是一種善根。釋迦佛在弘揚佛法的時候就來了這麼一個人想出家,敬仰佛陀的人格,敬仰佛陀的教誨,想出家。當時他沒敢直接莽撞的找佛陀啊,就找了釋迦佛的弟子了,找了好幾個先問:“我想跟隨佛陀出家,你看能不能給佛陀請示一下啊?”佛的這個弟子是“阿羅漢”啊,有神通啊,在剎那間入定就觀察後說:“恐怕不行”。“為什麼?”,“據我觀察五百世你都沒種一點善根,和我們佛門沒有緣。”辭掉了,“阿羅漢”這麼一說,這個人灰心了:“哎呀,我很想出家啊,難道我就這麼點福報都沒有嗎?不行,我再找一個佛的徒弟來通融通融,給自己說一說。”
祈請!祈請!又找了另外一個弟子,另外一個弟子一觀察:“恐怕不行。”“為什麼?”“五百世你都沒種一點點善根。”你看還是一樣!他一聽麻煩了,這個事情麻煩了,可能達不到目的了,就非常慚愧,就流淚,就哭。該當他因緣成熟了,釋迦佛就從他身邊走過看到他:“你哭什麼?”“我是想跟隨世尊出家,但是你的弟子給我觀察了一下說是我出不了家,因為我五百世都沒有種善根,因為這個我就痛哭不止。”釋迦佛說了:“來吧!我許你出家。”“善來比丘。”須發自落,袈裟自然披身。現僧相了。後來很多阿羅漢弟子就問佛陀啊:“這位道友因何因緣讓佛陀攝受他出家呢?”釋迦佛說:“你們看得五百世,再往前看啊。”再往前看他們就看不到了嘛。
釋迦佛說:多少劫以前他是一個打柴的,一天突然一只猛虎從山上沖下來了,他害怕啊,就把那個柴擔子一扔爬到樹上了,那個老虎撲到樹上晃,樹雖然隨著晃,但人沒有掉下來。最後那個老虎就放棄了,走了!他那顆緊巴巴的心才舒了一下。歎了口氣:“南無佛啊!”這句“南無佛”就是讓他出家的因緣。懂吧?所以說人種善根不一定在哪?因緣成熟也不一定在哪?對會修行的人來說呢時時刻刻在修、時時刻刻在積累。你在積累成佛的那種要素那種資糧。《四天王經》上釋迦牟尼佛說:“我今做佛乃往昔積業所至”。明白嗎?我這一生成就佛果了,是過去無量劫以來一生一生、一天一天、剎那剎那的積累的!從量變到質變,懂不懂?所以“不睹僧”也是業障重的緣故。
——摘自仁清法師《大悲咒的功德和妙用》之大悲咒的世間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