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長老(1915.7—2017.11),俗姓劉,世壽103歲,僧臘87載,曾親炙虛雲、慈舟、倓虛、弘一等近代高僧,顯密兼修,教律並弘,尤以宣講華嚴經、地藏三經。雖遍參耆宿,顯密雙修,卻從未以一宗一派自居,畢生弘法利生,隨緣度眾,廣結法緣,建寺安僧,弘法足跡遍布世界各地。著有《淺說地藏經大意》《淺說華嚴大意》《妙法蓮華經導讀》《占察善惡報經講記》《淨行品講述》《梵行品講述》《普賢行願品講述》(以上三冊合稱《華嚴三品》)《大乘起信論淺述》《般若心經講述》《金剛經講述》《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淺說五十種禅定陰魔》《華嚴經疏論導讀》等。
一、臨命終時身不由己,鬼神引你墮入惡道!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輪回路險、生死可怖)!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唯有念佛,求生淨土)。”
(人死後成為中陰身即鬼魂,如三歲小孩,迷迷瞪瞪,不能自主,只能隨業力漂泊受報。所以我們一定要念佛求生淨土,否則一失人身,萬劫不復。生死事大,吹牛沒用。)
這一段就是說鬼神能使你墮惡道,因為在你做不了主的時候,鬼神使你變惡,不必等到死後。我們現在看到太多了,在生前鬼神就使你變惡,你心有所動,鬼神就乘虛而入,即使你信佛了,但是你信得不堅定,那個惡鬼神可以扭轉讓你不信佛,乃至於使你謗佛。平常我們還能做得主,到臨命終時那得要大力量,你平常沒有修行,沒有力量,到那個時候你怎能有那個力量呢?就是做善事的人,根本沒有做什麼惡,到臨命終時,這善可不是大善,如果他戒定慧修到有成果的時候,鬼神當然扭轉不了的。雖然做善事,而只是一般泛泛的善事,這是容易被牽動的。真正有了力量的時候,就不會被牽動,到他臨命終的時候,那些鬼神變化做他的父母,或者他的眷屬把他引上惡道(行善者如此,作惡者更嚴重)。
現在的人要想知道這個知道那個,就求鬼神,鬼神正好就乘虛而入了,他正想找你,你去找他他更高興。很多人不信佛菩薩,反而信鬼神,從《地藏經》乃至一切經典上講,好的鬼神,能夠培福德的鬼神,是給三寶弟子做護法的,惡的鬼神跟佛法是對立的。魔王怕他的子孫少了,都去信佛了,做善的,惡鬼神不就沒有了?所以他使用種種的方法危害擾亂你,讓你信佛不成。特別在末法時代,惡鬼神相當的多,我們大家周圍左右的都會有的。即使行善的人,到臨終時候,百千鬼神都來擾亂你,化做你的親人,引你墮落,何況作惡的人。我們到臨命終時,神識昏昧,你平常的貪愛心在這個時候就顯現了,你貪什麼,就隨著你的貪心而現什麼境界。如果你隨著境界一轉你就墮落了。並不是你看見要變貓變狗,那你會抗拒的;但到你迷迷糊糊的時候,鬼神化現出你平常愛玩的地方,你一進去了,結果你就入到畜生的肚子了,生下來就是動物。
民國初年,黑龍江省的鄉下,有一位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她大概是嚴重的感冒,發了高燒。農村缺醫少藥,她母親就給她喝點姜湯、紅糖水,拿被子蓋起來,讓她發汗,結果斷了氣了。
她昏迷當中,就看到有一輛大車,幾匹馬,幾匹騾子拉的那種大板車。她看了車上坐了四、五個人,有小男孩也有小女孩,那些人就要她上來玩,她也胡裡胡塗的,忘了她是害病;在神識昏迷的時候,就這樣跳上車一塊去玩。這輛車就進了村,到西頭一個院子裡,她突然間這麼一驚醒,就聽人家喊“小狗下了五、六個”,她一聽自己變狗了,很害怕!別的小狗都搶奶嘴去吃奶,她不吃,她憋氣,這一憋氣她又死了。在她死的時候又聽到這家小孩子喊“這只小狗死了”,她這邊死了,她媽媽看看她發汗沒有,被頭一揭開,她又活了。她跟她媽媽說:“我剛才變成小狗了!”她媽媽說:“你燒得胡塗了,怎麼變了狗了?”她說:“您到村西頭的誰家誰家看看,他家的狗下了五、六個小狗仔,其中有一只狗的皮跟我穿的這件衣服一樣,黑底白花的就是我,您去看看!”她媽媽就去看了,果真如此!
那時我聽到了這件事也不當一回事,後來學佛了,我就想起這件事了。還有從夢中,我體會到有時候很多的夢做不了主,本來是假境界,我們想一想,假如今天喜愛一件什麼事情夢境現了,我們的貪心馬上就增長,馬上就隨著那個欲望去做了,醒來才知道是夢,不醒來不知道是夢(白天的生死大夢更是妄想堅固)。夢中受了危險,喪失生命了,醒了什麼也沒有。人生就是這樣子,到臨終時那些鬼神變成你的六親眷屬,變成你的父母來接引,你就隨著他墮落惡道。唯一的解救辦法就是念佛求生淨土!
二、大徹大悟的人在娑婆世界照樣輪轉,往生極樂世界就一生成佛
有些人認為《阿彌陀經》他都能看得懂不需要講,同時有些個有學問的知識分子,念一句阿彌陀佛,不生尊重心,而生輕視心。有人修禅定,修觀,認為念一句阿彌陀佛,什麼人都能念,沒有文化的,初信佛的老太太、老年人都會念阿彌陀佛,所以就不重視念佛,這是極端錯誤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今天我們講講《阿彌陀經》,開始大家可能都可理會到了。是的,這部《阿彌陀經》很簡單,念阿彌陀佛很簡單,但我們講講可能都不是這麼簡單了,不是像你們思想能想的。
念一句阿彌陀佛有幾種念法,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要觀想你自己,就像我們華嚴境界,把自己變成阿彌陀佛,這是一種。
同時念佛的時候,念到自他不二,念自性佛,這又是一種念法。念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一部《華嚴經》,你信嗎?但是就看你怎麼念。
明朝蕅益大師,他做的注解很多,講經很久,他在臨圓寂的時候,對他的徒弟們說:“臨行贈汝無多子,一句彌陀作大舟。”他說我要死了,“臨行”就是我要走了,沒有很多話跟你們說,也沒有好多字囑咐你們,就把一句阿彌陀佛作成大船。那他的一生,作《靈峰宗論》,作注解多,臨死了最主要緊的一句話:念阿彌陀佛。
因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般人把他看輕了,你拿這一句阿彌陀佛比,比什麼呢?比你坐禅,禅堂,禅堂是選佛場,頓超直入,立證菩提,禅門一炷香,坐一炷香的時候,開了悟了,大徹大悟,大徹大悟他要是在娑婆世界就照樣輪轉。知道輪轉的意思嗎?失掉現生的身,還照樣輪轉。那是禅宗祖師一代一代的,那很多了。
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生到了極樂世界,念成了的,一生成佛,不再輪轉了。天天有善知識,蓮池海會的那些菩薩都是大善知識,也有阿羅漢,那都是發大乘心的阿羅漢,不是沒有發大心的,已經發了菩提心了。
因此啊,大家要發願生極樂世界,等你到了極樂世界就一生不退,直至成佛,不會再生生世世的受生了。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可不容易,因此要發大願、要發菩提心。因為勸生極樂世界的經典不只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特別是般若部的,勸生極樂世界的經典很多,我們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求生極樂世界的。普賢菩薩的行願,最後導歸極樂。那個生是上品上生。如果你能念佛加十大願王,不要念十大願王的經文,或者嫌長,你稱“一者禮敬諸佛”,直到“普皆回向”,只念那麼十大願,跟念阿彌陀結合起來,你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文殊菩薩專接你到極樂世界去的。
所以在習學之前,要知道《阿彌陀經》非常的深,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大家要發願求生淨土,生起信心來聽《彌陀經》。《彌陀經》不像《法華經》、《華嚴經》講那麼長時間,最多講一個星期,一般的三、四座就講完了,我們講的慢一點,從淺到深,淺的一般沒有文化的,你就念一句阿彌陀佛,有時念六個字的【南無阿彌陀佛】,念四個字的【阿彌陀佛】。念佛號都會念,什麼人都會念,但是念到一心不亂的,能做到的人很少很少了。
因此咱們講《彌陀經》之前,祝福大家要發信心,信佛說的這個特殊法門。沒有哪個弟子請,就是無問而自說,無問而自說!那你要信心具足了,你聽完了《彌陀經》產生信心了。
我們一般都是求消災難的,所以我有時候勸道友們念地藏菩薩,那就是這樣的。那你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消災難嗎?給大家評論一下,選哪部經、講哪部經,跟大家說那部經涵義,因此佛在說哪一部經都是無上的,不要起分別心。
現在發願,信,願,相信極樂世界是真實不虛的,相信自己念佛發願就能往生,咱們學過《華嚴經》、學過《法華經》,以學習《法華經》的那個智能來念阿彌陀佛,那又不同了。果位的佛,你也就進入果位了。
所以看你以什麼心去念,現在我們都是凡夫心,消業障、生極樂世界,把現生所有的生極樂世界的障礙,把它消掉,你才能去啊!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跟你修不淨觀、白骨微塵觀相較,後者是一步一步來的,九次第定,那等於一步一步走到太原,如果你坐汽車,那就快了,坐上飛機,十幾分鐘就到太原了。
你念阿彌陀佛,就等於是坐飛機,十萬億佛土一念間就到,這邊死了,那邊生了,蓮花生了。為什麼呢?極樂世界還在你心中,都是你一心,這是圓滿的、圓滿的。要有這種願!行呢!就念阿彌陀佛,沒有其它的,非常簡單,經文告訴我們,念到一心不亂,有的人定力好,三天你就一心不亂了,那你就三天走,一念間你就到了,這就靠信仰力,信、願、行。
三、只要發願就一定能生極樂國!
【捨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說到這裡,佛就又跟捨利弗說;跟捨利弗說也就是跟我們娑婆世界裡的眾生說了,說能夠聽到極樂世界這麼大的功德,你們應當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願得真誠,所謂心誠則靈,願真則靈,願要發的真,不是虛假的。心要真誠,願要真誠,如果發願生極樂世界,絕對能生(極樂世界)!
【捨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捨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捨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在發願生,已經發願生,當發願,當是未來。已發願,那是過去的人了,過去的聞到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就發願。今發願,我們現代聞到這個阿彌陀經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當發願是指著未來生,未來無量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發願,都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的。只要發過願想生極樂世界,還沒生去的,只是發過願,發願這些人都已無上正等正覺不退墮了,一發願就不退墮了。發了願的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若已生,已生是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若今生,這輩子現生聞法,現生生。若當生,現在沒生到,當來以六方佛加持力,阿彌陀經的攝受力,一定能生,若當生。
“是故捨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在這加一個“若有信者”,你要想生極樂世界必須先信,這個信心都沒有,那怎麼往生?若有信者,完了還得發願,發了願就能生到極樂世界去! 佛在這裡舉證來證明,因為有些眾生聞了發願了,他生到西方去了。現在發願想生極樂世界,一定能生!當來發願,現在還沒發願,沒發願因為在考慮當中,要想發願生又不想生,猶豫之間,當來發心,當發願。同時佛舉這個例子就包含著說,現在你一念念佛,極樂世界那個蓮華池當中,七寶蓮華當中就有你的一朵蓮花了,就在那成長,你愈念佛蓮華愈大,等你念成熟了,你就生去,蓮華就長好了。你不念,那個蓮華就沒有。當你一念,不論你染緣、淨緣、任何因緣,只要你發心,不論什麼因緣,只要你發心就行。(例如觀世音菩薩度那個馬公子,本來是染緣嘛!他從貪愛心看觀世音菩薩化身的美貌,想娶她當妻子,這是貪愛心。但是觀世音菩薩就度他了,由貪愛心轉變的能夠求生極樂世界,一切法的因緣都如是。)所以這段經文就告訴我們說:只要你發願生極樂世界,一定能生!現在沒生,六方佛護念你,也要把你拉去,將來一定能生。已經生了就不說了,現在生的,臨終生極樂世界的,那他念佛發願生極樂世界。還有懷疑的,想發願又不發願,想念佛又不念佛,今天念了明天又不念了,這個當來也能往生,因為六方無量諸佛加持他,他以後就專心了,就誠誠懇懇念佛了,一定能生!
四、明心見性絕不等於成佛!
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頓悟,事須漸除”。所以稱開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錯誤的。開悟並沒有成佛,明心見性之後還需要學習。如果不識文字就從文字學起。例如六祖大師雖然做到了明心見性,但因為不識字所以讀經要由別人代讀。由此也可見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另一方面,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只授記彌勒佛而並沒有授記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見性絕不等同於成佛。開悟只是明理,成佛還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的功德。
參禅之時要明白自己與佛之心無二分別。這個“明白”不是修得的,而是證得的。但我們學習教義的人要登上十信滿心時要經過一萬大劫。一萬大劫是好長的時間--人的壽歲從十歲每過一百年增一歲直到八萬四千歲,又從八萬四千歲每過一百年減一歲直到十歲,這樣的一增一減才是一小劫。一千小劫才構成一個中劫,一千個中劫構成了一個大劫。成佛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而禅宗所講的“明心見性成佛、(心)與佛無二無別”的說法在教義上講是“素法身”。所以雖然我們的體、性與諸佛已成的體、性平等無二,但禅宗所謂的明心見性成佛並不能與佛的功德相比。佛有利益無量眾生的功德,明心見性成就的只是“心”而不是利益眾生的功德!所以,念經的時候莫要錯誤理解。禅是極簡單的開示,開示的就是人人都具有與佛無二的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就像人人都有權利來大學讀書,但能否進入就要看個人的努力和奮斗。對於成佛這一目標來說,不僅僅是人,哪怕是一只螞蟻都有佛性。在佛來看,人性、畜生性、眾生性都可以成就佛性。
我們知道,“佛陀”是印度梵語“Buddha”的音譯。佛教傳到中國後,中國人逐漸將佛陀省略為“佛”。佛陀的意義是覺者、覺悟、有智慧。而且這種覺悟不單局限於自己,還能夠使別人覺悟。一念惡念已滅,身口意三業存善達到究竟。所以,佛法就是達到善、覺悟、智慧的方法。如果生活中念念不失覺悟,那麼即是成就佛道。而禅就是讓我們在生活中念念不失,因此禅所包含的范圍很廣。例如,禅堂前面掛著“選佛場”三字,就是讓人們明心見性的禅通達佛道。
“明心見性”中的心可不是我們身體中的心髒。這個心范圍極廣,三千大千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等等凡用語言表達的事物都在心中。這個心,這個體性,或者經上常說的“覺性”與佛成就的心性平等。凡夫與佛只有此心迷悟之間的差別。而我們現在所用的心並不是這“真心”,而是妄識。這妄識就是將第七識末那識執著為心,而第七識則執著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一分真心,一分妄心,妄心是真心所現的影子。
“明心見性”在教義中達到了“十信”,此時信心具足便不會再起惡念,再造惡業。成就十信之後就進入了“初住”,安住於心上。參禅之人與單單學習教義之人的差別,就在於參禅者能夠達到明心見性,這正是禅堂所宣揚的。而單單學習教義者則距此甚遠,連十信都沒有進入,更不要提《華嚴經》所說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位。證據就是入“初住”的菩薩發菩提心具有大神通力,能夠到一百個世界示現為佛與大菩薩渡化眾生。有了這樣的神通才表明真正進入了“初住”位,發心住的菩薩初發心時成正覺。而我們平時也經常說“發菩提心”,但我們所發的只是“欣樂心”——對佛法誠懇與信任而已,並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我們平時所說的“開悟”只是不再造惡業,明白自己的心性與佛無二無別。但達到開悟之後只是真修行的起點,還需要繼續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開悟者連發心住菩薩的神通都沒有具備,別說一百個世界,就連在這個世界中都無法示現佛身為眾生說法。這就像從小學、中學、高中最後到大學的一步步教育,每一步都是為後一步做准備。佛教中的修行也是如此,一位一位而不能跳躍,絕不是禅宗所說的“頓超直入,立證菩提”。這個“成佛”只能說是明心見性而已。與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的大悟不同,釋迦牟尼佛經過了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獲得了大悟。而且,即使是“頓超直入,立證菩提”,也是宿世修行的智慧在此時得以顯現而已。佛教中沒有便宜法門。龍女即身成佛,善財童子即身成佛,都是無量劫來修行的結果。所以,“頓超直入”是指由漸而頓。不僅佛教修行沒有便宜,生活中也沒有便宜可撿。某些人突然地發財,某些人突然陷入困頓,都是前世與宿世的因緣。學習中也是這樣,有的人一學就會,有的人笨得很,怎麼學也不懂。一學就會的人因為宿世積累的智慧才能有今天的“頓”。
參禅靠自己,而念佛則是依靠他力。通過觀想與稱名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就會得到他們的加持。現在流行的念佛法門就是這種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而參禅卻完全不同,參禅的道友會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完全是自力的。念佛的人則完全不同,是要求見佛,仰仗佛菩薩的功德。念佛、觀想佛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力。兩者間的區別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按】末法時期,凡夫能證到十信位的幾乎沒有,後面還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四十二個階位,才能達佛境界,開悟只是明白真心,是修行的起點;而不開悟連修行也談不上!結局如何?繼續輪回!所以還是仗彌陀慈悲願力,老實念佛,往生淨土,最為穩當殊勝。對極樂世界至心信樂,信願持名,往生淨土即可一生成佛,佛無妄語;若是全靠自力,要想證得菩提,可說是完全無望。
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和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的序中,都批判過“口頭禅”現象,稱之為“狂慧”,現在有些人看得幾頁經書,或看法師幾段視頻,就以為開悟,到處宣揚“自性本空”“見性成佛”之類的大話,這已經不是狂慧,而是狂妄。
大安法師:為什麼禅師們的修行功夫在臨終時用不上?
問:禅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禅師、海印信禅師、唐代的圓澤禅師,還有真如喆禅師這些大修行人,有禅定、能開悟,為什麼連欲界諸天也生不了,反而退轉,後世不如前生?為什麼禅師們的修行功夫在臨終時用不上?
大安法師答:首先禅宗的大德,他開悟後,從知見上來說見解與佛同齊,但並不一定能了生死。當然開悟也有淺深,有些不一定是大徹大悟,有的是有一定的悟入。但是就六道輪回或者解脫來說,他是要靠功夫的,功夫就是談斷惑的問題,這是談修證的問題。如果見思惑沒有斷,他是出不了三界的。即便想生到欲界天,那也需要十善業道的功德,要修點未到定。所以常常有些參禅人參得心地有點明白、慧光綻露,但是他的見思惑不容易斷。見思惑可以說很難斷,只要有一絲毫沒斷,那就不能了生死,所以他轉世後有可能成為大富貴、大文豪(如五祖戒禅師轉世為蘇東坡)。應該說,他轉世後從福報上來講也還是可以,這就借助了他參禅的功夫,他生到大富貴處。但是他們的戒定慧功夫在臨終的時候用不上。為什麼用不上?因為他的功夫沒有到家,因為臨終的時候見思惑——就是業力的種子翻湧,而他僅僅是靠自力,這時候他自力用不上,就是第六意識的作用在消失的時候,譬如這個國家的國王不存在,國王不存在,亂臣、賊子、土匪都起來了,你沒有一個收拾局面的力量,所以他就會隨著他的業力牽引去輪回,哪個業力最重就投胎到哪一道去。所以一般靠自力修行的人,臨終的時候他是用不上勁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淨土法門是最殊勝最穩當的。為什麼阿彌陀佛要發“臨終接引願”?他的意義就在這裡:知道眾生盡管有修行,但是臨終的時候用不上力,所以阿彌陀佛來幫忙,臨終來接引念佛人往生淨土,徹底出離輪回,了脫生死。
永明延壽大師呵斥狂禅
“深嗟末世狂禅,只學虛頭,全無實解,步步行有,口口談空。自不責業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說“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YIN無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墮阿鼻;受得地獄業消,又入畜生、餓鬼,百千萬劫,無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為正;若不自忏自悔自修,諸佛出來也無救爾處!
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飲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飲酒;若見端正男女如死屍相似,便可行YIN;若見己財如糞土相似,便可偷盜。饒爾煉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順汝意在!直待證無量聖身,始可行世間逆順事。古聖施設豈有他心,只為末法僧尼少持禁戒,恐賺向善俗子多退道心,所以廣行遮護。千經所說,萬論所陳:若不戒YIN,斷一切清淨種;若不戒酒,斷一切智慧種;若不戒盜,斷一切福德種;若不戒肉,斷一切慈悲種。三世諸佛,同口敷宣;天下禅宗,一音演暢。如何後學略不聽從,自毀正因,反行魔說!只為宿薰業種,生遇邪師,善力易消,惡根難拔。豈不見古聖道:‘見一魔事如萬箭攢心,聞一魔聲如千錐劄(扎)耳,速須遠離,不可見聞!’各自究心,慎莫容易,久立珍重!”(永明延壽大師《萬善同歸集》卷上)
憨山大師開示
自稱禅淨雙修者,實則無禅無淨土!
憨山大師言:“今時若有禅無淨,奚止十人九錯,敢保十一個錯在!”(見《靈峰宗論》)是指學人只修禅宗,不指歸淨土,而致難了生死,且疑誤後人也!倘若修禅大徹大悟之人,又發願求生淨土,即所謂有禅有淨土,則善莫大焉。然今世,此等人亦鮮矣!多有自稱禅淨雙修者,實則是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可憐可憐!佛於《大集經》中所言:“未法之世,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或有修行人,自己不信淨土,不願往生,反謗他人求生淨土,此等謗法重罪,欲不入三途亦難矣。
印光大師雲:念佛偏執唯心,而無往生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心戀塵境;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欲樂;或求生天,受天福樂;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法道,普利眾生者,皆不得名為“有淨土”矣。
蕅益大師警語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歙西豐南仁義院普說》:
沩山祖師雲:“此宗難得其妙,切須仔細用心”。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古來宗匠,於此一大事因緣,何等慎重真切?豈似末世穢濁狂禅,才得一知半解,便向人前妄開大口,自诳诳他,壞我祖意,贻禍無窮。當知若從了不可得處安心,則更無一物可貪,即是隨順修行施波羅蜜。更無一塵可染,即是隨順修行戒波羅蜜。更無人我是非可論,即是隨順修行忍波羅蜜。更無懈怠夾雜,即是隨順修行精進波羅蜜。更無散亂妄想,即是隨順修行禅波羅蜜。更無顛倒愚癡,即是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者個方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除此心性法門外,何處有戒可持,有教可看,有禅可參?況如來所制大小律儀,皆為斷除現在未來有漏,直下安心,本是至圓至頓。如來所說一代時教,皆是破除我法二執,直下安心,亦是至圓至頓。祖師千七百則公案,皆是隨機設教,解黏去縛,斬破情關識鎖,直下安心,亦是至圓至頓。若不能斷有漏法,即不知戒意;不能破我法二執,即不知教意;不能斬破情關識鎖,即不知祖師西來意。既不知戒意教意祖意,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性業遮業,悉皆清淨,止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縱三藏十二部,無不淹貫,談說五時八教權實本跡皆悉明了,止是貧人數他寶,身無半錢分。縱公案爛熟,機鋒轉語,頌古拈古,上堂普說等,一一來得,只足長慢飾非,欺诳人天,皆所謂因地不真,果招纡曲。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故《圓覺經》雲:“末世眾生,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未得令得,未證令證”,此之謂也。諸仁者出生死事,大不容易。蕅益道人,二十四歲出家,真為生死大事,真不著一毫意見,真不用一點氣魄,真不為一些名利。只因藏身不密,為一二道友所逼,功用未純,流布太蚤。遂致三十年來,大為虛名所誤,直至於今,發白面皺,生死大事,尚未了當,言之可羞,思之可痛。所以平生誓不敢稱證稱祖,犯大妄語。誓不敢攝受徒眾,登壇傳戒。迩來並誓不應叢林請,開大法席,蓋誠不肯自欺自誤故也。今玄邃吳居士,普為缁素,特請開示超生脫死法門,蕅益自實未曾超生脫死,如何可開示人?然既同在生死海中,幸於出生死法,頗知真正路頭。故不妨與諸仁者平實商量最初一步,果欲超生脫死,第一不得意見卜度,第二不得氣魄承當,第三不得雜名利心。適閩之南,適燕之北,路頭一錯,愈趨愈遠,此實言言血淚,字字痛心,只恐“愁人莫向無愁說,說與無愁總不知”耳。諸仁者還知愁麼?佛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一口氣不來,便向驢胎馬腹胡鑽亂撞,動經千生百劫,得出頭來,知是幾時?況末世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故永明大師雲:“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我憨翁大師又雲:“今時若有禅無淨,奚止十人九錯,敢保十一個錯在”。①此皆深慈大悲,真語實語。伏願諸仁者,莫墮狂野覆轍,直須痛念無常,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珍重!
【注①】永明大師四料簡雲:“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印光大師解釋說“夫所謂十人九蹉路者,謂雖能開悟,而未能實證,故雲蹉路。或雲:‘十人九錯路’者,錯路二字誤也。豈有大徹大悟之禅家,而錯路者乎?”靈峰憨山兩大師謂“十人九錯路”,非文誤也。昔谛閒大師亦有此說,此可見谛閒大師全集。另圓瑛大師亦具二義釋之,此見要解講義。祖師之釋,善會者皆是功臣,不善會者徒生是非!蓋印祖據開悟者而言,谛大師及圓瑛則以開悟及未開悟而言。春蘭秋菊,各擅其美!
印光大師論禅淨雙修
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不濟事。即證初、二、三果之人,亦難免來生因福造業,或致墮落惡道。證四果者,方了生死。此依小乘說。若依大乘圓教說,初信斷見惑,與小乘初果同。七信斷思惑盡,方了生死。初信至六信,尚未了生死。初信位菩薩,其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測度,況二、三、四、五、六信位乎?
參禅之人,每以宗家機鋒轉語,淨宗教宗皆無能答,為道高妙,而人不能知。實則起此知見之人,亦不知古人之意。果真知者,必無自雄自矜之態。何以故?以絕妙之語,亦極平常之語。不但會得不濟事,即大徹大悟亦不濟事。直須完全證得,方為了事。後世能證者,實不多觏(見)。
五祖戒禅師,五祖寺名,師戒禅師為五祖寺住持,故稱五祖戒。於宋初名暄宇宙,門庭高峻,若龍門然,死後為蘇東坡。東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見地,俱不平常,而復不拘小節。其守杭時,尚常邀妓自娛,可知戒師並初果尚未能證。何以故?以初果得道共戒,自然而然任運不會犯戒。若不出家,亦娶妻室。縱以殺身之威脅之,令犯邪YIN,寧肯就死,決不肯犯。禅者若知此義,何敢藐視淨土,高推禅宗?讓愚夫愚婦,仗佛力以往生,自己甘處輪回,不願出離乎?光說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禅者所屈,而捨佛力以仗自力,致了生死於驢年。盡未來際亦無驢年!(印光大師文鈔三編上·復化凡居士書)
頌林性悟往生兼誡好高務勝藐視淨土者
佛性在含識,平等無二致。
由其迷悟殊,苦樂天淵異。
懿哉林性悟,宿具大善根。
雖禀五漏質,實蘊一乘心。
一得聞佛法,女習即斬斷。
專心修淨業,有女作良伴。
童真現僧相,未久即生西。
蓋欲堅父母,決定出離心。
共夫拜谛公,又復受灌頂。
淨密二宗義,一心同契領。
平素持誦力,極專極懇切。
慕道如饑渴,其心堅愈鐵。
迨至臨終時,得見佛來迎。
瑞相現蓮華,足征登樂京。
可惜世間人,多多诩自力。
見思若未盡,莫出三界獄。
此獄牆甚高,未可以縱意。
若但說理性,終陷脫空阱。
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
拙若到極處,巧者皆為屈。
蓮池令老實,善導示專修。
好高務勝者,多作閻老囚。
哀哉復哀哉,何獲此罪戾。
只因不務實,當做小兒戲。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偈頌願文對聯)
能笃信佛法,精修淨業,洵為今時不多見之人。今欲皈依,並受五戒,必要認清淨土法門宗旨,庶可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須知淨土法門,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為平常無奇,遂以宗門(禅宗)參究之法為殊勝,而注重於開悟,不注重信願求生淨土。美其名曰“禅淨雙修”,究其實,則完全是無禅無淨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徹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參禅者,誰是真到大徹大悟地位?由注重於參,遂將西方依正莊嚴,通通會歸自心,則毫無信願求生之念。雖名之曰念佛,實則與念佛之道相反。
或又高張其辭曰“念實相佛”。實相,雖為諸法之本,凡夫業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歸宗,禅也靠不住,淨也靠不住。仗自力,即使到大徹大悟地位,以惑業未斷,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徹者,更不須論。仗佛力,須具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淨土,無量壽,無量光,一一通會歸自心。而自心只是徒執其名,未證其實。西方之佛,無感不能有應。自心之佛,在因地無有威德(故名素法身)。世之好高務勝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墜。而知識欲人以“圓融”見稱,亦絕不肯作如是說。致使如來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眾生,現生即了生死,而依舊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將來或可能了,而經塵沙劫又塵沙劫(無量劫),仍在輪回六道中者,當居多數也!如真能識得此種利害,再息心看淨土各經書,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無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成始成終也! ——《印光法師文鈔·復張純一居士書》
末世學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與修淨土。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作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修淨土,則雖是具縛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淨土。諸余法門,皆須煩惱斷盡(三界內見思二惑),方可了生脫死;否則縱然大徹大悟,有大智慧、大辯才、大神通,曉得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尚不能了生死,況具足煩惱者乎?!講淨土,要將淨土為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下凡與上聖共修之道,末世眾生不修此法,則但種未來之善根,絕難現生出輪回等道理詳說。勸人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郭漢儒居士書二)
須知西方極樂世界,莫說凡夫不能到,即使小乘聖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議境界故也。小聖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余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蕅益大師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 (印光大師 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往生極樂世界,雖一絲煩惱未斷,然已圓證三不退,位齊等覺,非己之功,全仗彌陀願力加持。
常念那摩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極樂淨土!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輪回路險,世道堪憂;黃粱夢短,何必貪求。
佛法無邊,信入得救;往生淨土,光明自由。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淨土。
花開見佛,親侍彌陀,授菩提記,圓滿佛果。
化身無量,遍十方界,普度眾生,悉皆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