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男人與女人共演的戲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十一世紀的最大威脅是精神病

  孔子有兩篇報告,來講述人類的演變法則與趨勢。這兩篇報告,就是《易經·系傳》的上篇和下篇。

  《易經·系傳》的上篇是講宇宙的開始,敘說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如何隨著時代而演變;而下篇講的是“人”。

  四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文學家說,我們整個人類只是在演了一出戲,這出戲只有兩個主角,一個是男的,一個是女的。

  《易經·系傳》下篇就是講這兩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兩個人變成了夫妻,又由夫妻變成了家庭,家庭又變成了社會,然後由社會演變出一切問題——只是這樣演變下來,卻是越變越壞。

  釋迦牟尼把這個世界的演變,歸納成四個過程:成、住、壞、空。這個說法,和人的生命四個階段一樣,即“生、老、病、死”。

  我們今天的世界和人類,已經走到了第三個階段,走過了“成”、“住”,快要到“壞”的階段了。

  世界在越變越壞,所以我告訴很多學者:不研究這些東西,我們會活得很快樂;但是如果真正懂得了這些東西,我們則會活的很自在。

  很多年輕人問我,人活著有什麼意思?我常常開玩笑地答復他們三句話,那就是:莫名其妙地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地死去。

  這聽起來很消極,但是事實上就是這樣。

  假定再問,人為什麼會莫名其妙地生來了呢?這個問題大了。為什麼是不知所以然地死去呢?人類究竟有沒有生死呢?這些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世界上有兩派很古老的學問,一個是中國的道家,一個是印度的佛家,這兩派都認為生命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人不一定會死,而是可以永遠活著,“長生不老”。但是這中間有個關鍵,就是這個人的生命能源是怎麼來的。

  有個醫生跟我講到艾滋病的問題。我認為像艾滋病這樣的疾病,並不是那麼地嚴重,人類生來就存在各種疾病,現在不過是強化了一點而已。如果得艾滋病的人,不害怕不憂愁,認識清楚自己的病理,是可以治療的,只要不多年之後就可以改變了。當然,現在各種科技的辦法,也可以使他減輕痛苦。

  認識自己生命的能源,那就是認知科學的范圍了,以自己的堅定意志,生命是可以經過修養而改變的。

  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可怕的不是艾滋病,而是精神病,或者叫心理病。十九世紀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是肺病,二十世紀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是癌症。但是二十世紀已經過去了,全球60億人口,死在癌症上的到底又有多少?數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醫學宣傳得太厲害,人類才感覺害怕。

  二十一世紀的最大威脅是精神病,尤其是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非常快,也非常可怕。這種科技的發展,很可能會把人類導引到幻想、精神病的世界。但是這個趨勢你阻止不了,通過教育、醫療都阻止不了。這是一個大問題,比戰爭、比氫彈原子彈都可怕。

  最大的迷信是迷信科學

  柏拉圖曾說過,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是精神世界,一個是物理世界。這個二元世界要實現統一,就要靠精神世界來領導物理世界,這樣才能統一。說到這裡,我們必須要來講“知性”的問題。

  人為什麼有感情和思想?這個感情和思想有同一個來源嗎?它們究竟是不是腦的作用?擴大一點來講,是唯心的作用還是非唯心的作用?有關這個問題,在古代是“知性”的問題,用現在的新名詞,就是“認知科學”的問題。在上世紀的歐洲,這不叫做“認知科學”,而是叫做“理性的認知”,這從康德的哲學就開始了。但是按照康德的邏輯,這些問題都不能推論下去;如果推論、綜合起來,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倒轉來進行討論:

  我們白天進行的思想和夜裡的做夢有什麼關系?白天的思想與夜晚的做夢,到底哪個是真實的,哪個又是假的?人的理性與情緒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常常提醒人們注意,我們人是怎樣睡著的,又是怎樣醒來的這個問題。還有,我們睡覺的時候,究竟是腦的部分睡著了,還是別的部分睡著了?這些我們都不知道。

  第二個問題是,人是怎麼生成來的?現在大家都說是基因的關系,但是在沒有基因以前人又是什麼?宏觀來講,地球是怎麼來的?關於這些,有好幾種講法,現在都還沒有定論。

  縮小范圍來講,我們的思想、感情在白天有個“知道”的作用,但是這個“知道”的作用卻並不屬於思想;我們的思想情緒後面有個自然知道的東西,這個“知道”的東西也並不是從思想出來的!

  只要我們一覺醒來,或者一個嬰兒剛剛一生下來,這時候肚子餓了就“知道”吃,難受了“知道”哭,不過這個“知道”也不是思想!

  這個所謂的思想,分析起來大概有六個部分。

  第一個叫“根本心”,是我們的動念,即要做一件事情最初的動機。

  這個“根本心”一起作用的時候,同時就伴隨了一個功能,叫做“隨行心”。

  譬如我們看到一個好吃的東西,就想吃,這個是很本能的,就是“根本心”。然而這個東西我想吃,但是可不可以吃,能不能吃,這種跟著產生出來的判斷,就是“隨行心”。

  第三個連帶著來的是:當著那麼多人的面不好意思吃,或者吃了怕被人笑話,這種在心裡產生很多差別的觀念,這叫“伺察心”。

  第四個作用,也是同時來的,自己決定要吃,肯定要吃,這叫做“確定心”。

  第五是“總攝心”。它就是把伺察出的差別意識,總歸於根本心,而且產生了總合的行為去吃的“心”。

  第六是“希求心”。就是你吃了後感覺很好吃,然後想辦法把它變成一個商品,使大家都覺得好吃的“心.”。

  所以說,我們在思想的同時,哪怕是一秒鐘之間,都同時有五六個“心”的部分在起作用。

  思想與“知道”都是心的作用,從“根本心”一直到“希求心”,這中間的每個轉動,我們自己都“知道”,這個“知道”是很自然的,本來就有,也沒有丟掉過,污染過。但是思想卻不是“知道”。

  我們在世界上跑來跑去,做了很多事,都是“知性”的作用。但是,為什麼到了老年“知性”就沒有了呢?有人說是因為變癡呆了,或者說是腦神經毀壞啦。認為這是物質的原因,但是現在科學對這方面的探討還是不徹底的。我常常提醒大家注意,現在世界上最大的迷信是迷信科學,而不是迷信宗教。現在科學家對很多東西都是沒有定論的,他們只要明天有新發現,就把昨天的定論推翻,而他們對於人衰老和死亡之前的那個“知性”,到現在還根本不認識。

  我曾建議彼得·聖吉,在研究中國文化之前,要先把“知性”的問題搞清楚。知性問題與生命問題是領導我們思想最重要的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我們人類可以用自己的修養來認識它,而不是靠物質文明,更不是靠機械認識。

 

上一篇:生命的回饋
下一篇:一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高僧自述過去世邪YIN所受果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