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龍樹菩薩釋“念”為稱名念佛
將“十念”的“念”解釋為“稱名念佛”,並不是善導大師個人獨創,而是有經典的依據,同時也有祖師的傳承,有關經典的依據前面已解釋過,接下來就祖師的傳承來作為印證。
善導大師這個法脈的第一位祖師是龍樹菩薩,第二位是天親菩薩,第三位是昙鸾大師,第四位是道綽大師。在補充講義(見附錄二)引用龍樹菩薩《易行品》的兩段法語來證明“乃至十念”是“稱名念佛”,接下來引用昙鸾大師及道綽大師的法語。
萬古常新
淨土宗念佛法門再怎麼講,都離不開彌陀本願救度與彌陀本願稱名,都是圍繞這個核心與宗旨在闡釋。所以,不論何時我們聽聞,每次都要把它當作第一次聽聞,萬古常新,永遠都是新鮮的,不要認為已經學習過了,已經聽過了、了解了。應該對我們這個核心宗旨非常好樂,不厭倦。為什麼?因為這是法門的根源,也可以說是彌陀的生命,也是念佛人的生命。比如呼吸,每一口都一樣,但也都是新的;比如眼見色,每一次都一樣,但也都是新的,絕不厭倦,這就是生命常新,萬古不變。
今天的講義(見附錄三)是專就龍樹菩薩《易行品》的法語來補充。講義題名“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稱名”就是專稱彌陀佛名;“易行疾至”就是稱名的本身是易行道,雖然是易行道,可是卻能快速到達不退轉。多麼快速呢?是今生今世就能預入不退轉地。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浩瀚無邊,龍樹菩薩把浩瀚的佛法歸納判別為“難行道、易行道”這兩門。“易行道”之所以易,是因為彌陀本願稱名。如果不是彌陀本願稱名,就不易。同時,易的本身有殊勝的功德,因為能夠在現生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之時,就已經預入不退轉的果位,所以易行的本身是方法容易、功德高超。
一切法門,可以用四句話來分辨:有易行而不疾至,有疾至而非易行,有非易行也非疾至,有既易行又疾至。而我們這個法門,既是易行的法門,又是疾至的法門。這是就標題來解釋。
《易行品》以彌陀“本願稱名”之“易行”為宗,現生不退、往生成佛為趣。
“宗”,簡單講就是方法;“趣”,簡單講就是目標、目的。《易行品》內文很短,所講的易行,有十方十佛的易行、十方諸佛的易行、過去八佛的易行、三世諸佛的易行以及諸菩薩的易行,同時也講到彌陀的易行。講了這麼多的易行,其實是在襯托彌陀的易行。彌陀的易行是《易行品》的核心、結晶、歸趨。所以,《易行品》在講什麼?在講彌陀的“本願稱名”,在講只要依彌陀本願稱名就能現生不退而往生成佛。現生不退,就是內文所講的“即入必定”;往生成佛,就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