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金剛經》第105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同修,大家過年好!這一次我們《金剛經》的講席時間比較長一點,也就是講得比較詳細一點。剛才楊會長說過,我們這個經包括這一次是三會兩處,兩個處所,是三次,這一次可以講圓滿了。因為從當中接著講,前面諸位同修沒有聽到的,在小注裡面接上去講,可能聽起來會感覺得很茫然,所以我們必須要找一個段落。書本大家都有,請翻開兩百五十一面,我們從經文第一百七十三段看起,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

  這部經講到此地是末後的一分,江味農居士依據前清達天法師《金剛經新眼疏》分的科判,也就是分的段落,他將本經的正宗分,分為四大段,就是信、解、行、證。他的科判,我們附印在這個本子的後面,後面這個表解就是本經的科判。從科判上能夠把全經的章法、結構、脈絡、體系,能夠看得很清楚。我們剛才選的,從這一段開始,就是第一百七十段的經文,諸位可以先把科判翻開來看一看。科判的最後一面,第十二面,就是這個表解的第十二面。這個大段是講「明諸法空相,結成法不生」。《金剛經》說到此地,愈說愈深。江居士把全經分作前後兩部分,前半部是講信解,正如古人所說的,這個經文有深有淺。後半部講的是行證,唯深無淺,後半部沒有淺的意思,愈講愈深。到這個地方,快要結束了。

  般若 的宗旨,用《金剛經》上的兩句話,可以說講得很透徹,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就是教給我們不要執著,一切法都不要執著,不但是世間法不要執著,佛法也不能執著。為什麼不執著?因為所有一切法都不是真的,都是虛幻的。經文講到這個地方,要跟我們說出怎樣虛幻,要把這個說清楚、說明白;我們真正懂了,自然就放下,就不執著了。萬法皆空,沒錯!不但體是空的,連現相、作用也是空的,這個講的的確是深到了極處。可是,因果不空。為什麼會有十法界依正莊嚴?那是業因果報的相續相。因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給我們「而生其心」。「生心要無住,無住要生心」,這才是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了,掌握到了,知道應該怎樣去過日子,過得很幸福、很快樂、很美滿,這是《金剛經》真正的目的。

  這一段就是講諸法空相,了解一切法皆空,結成一切法確確實實不生。不生,當然就不滅,所以不生不滅,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兩句很難懂,真正明了契入了,在佛法裡面就稱作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這個菩薩地位很高,通常在大乘法裡面講,菩薩有五十一個階位。就如同學校念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有五十一年級才畢業。無生忍的菩薩,地位非常之高,差不多是在第四十個位次以上。要依《仁王經》的說法,是七地、八地、九地,距離如來果地非常接近,他上面就是十地、等覺,就成佛了,所以這個地位非常之高。經上所講的,是他們的境界。

  在這個地方,這個表的底下一層,這是分成兩個中段。「初泯相入體」。泯相,泯是泯滅,實在講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不要執著。相,相是有,沒有錯。如果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能夠觀察到它的真相,不會被這些幻相所迷惑。體就是真如本性。這裡面又分為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是:約聖號明離去來。佛舉的這個例子舉得很好,舉如來的名號,這名號也是假的,也不能夠執著。

  第二段是:約塵界明離一多。塵是微塵,界是世界,這正是我們現代尖端科學,最近幾十年當中,科學家致力於這個工程上來研究。世界就是宇宙、大宇宙,我們講太空、星系,微塵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原子、電子、中子、粒子,這是最小的東西來研究。《金剛經》上,佛在三千年前,這一段經文也給我們說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現代科學家稱為太空物理,這是他們一些名詞。我們讀這一段經文,要了解這個意思。佛跟我們說萬法皆空,確確實實有他的理論依據,不是隨便說的。從這些能夠叫我們看出,宇宙人生一切萬物的真相。真相搞清楚,當然你就不會再執著,不會再去分別,再去計較,曉得一切分別執著計較全是妄想,與事實真相完全不符合。但是這種妄想,我們凡夫無量劫來已經養成習慣,現在要不打妄想已經很困難,就是它已經成了習慣。這個習慣不好,習慣要是不能夠改掉,那就要搞六道輪回。這是佛把這些所以然的道理,都給我們分析得很清楚。

  現在我們可以翻過來看經文,二百五十一面,我們再往前面看一段,看一個整段,二百四十九面,翻過來一張,從二百四十九面看起。經文一百七十段,科題是「約塵界明離一多」,塵是微塵,界是世界。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我們先看這一段。請看注解:

  【此明眾緣聚散無常之義】

  這句話是總綱領,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佛法都不例外,皆是因緣生法。所謂因緣,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它是有許許多多條件才產生的現象,它不是偶然的。這些條件,缺少一個都不行。也正是佛在《華嚴經》上,為我們說明這個世界,乃至於眾生,都是無量因緣聚合而成的,跟此地所講這個意思是相同的。

  【這個文裡面著重在碎合】

  「碎」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分析,科學家分析這個物質,找它最基本的東西。把這個物體分得很小,分成原子,在過去認為原子就是最小的,不能再分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些很微小的東西,實在講我們肉眼已經看不見了,在高倍顯微鏡之下觀察到了。現在原子還可以分,分成中子、質子。中子、質子在最近二、三十年來,隨著科學進步,也還是可以分。所以科學家肯定,我們現在認為不能分的這個基本粒子,靠不住,也許科技更進步,發現還能分。

  這個碎就是分析,來觀察宇宙萬物的基本物質。基本物質在佛法裡面稱之為「微塵」,微塵我們肉眼已經見不到了,佛說阿羅漢的天眼可以見到。所以阿羅漢不需要用這些科學儀器,他的眼睛能夠觀察到微塵。微塵是不是原子、電子,我們很難了解。菩薩的法眼比阿羅漢的天眼更高明,他微塵還可以分,分做色聚之微。色聚之微還能分,分做極微之微,這個佛眼能看清楚。到極微之微,佛說不能再分了。極微之微也叫鄰虛塵,大概就在空跟有的邊緣上,再分就沒有了,就變成空了,所以這在空有邊緣上。極微之微,可能我們現在科學家還沒有見到,他說這個不能再分了,這才是佛經上講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有四個現象,這叫做四大。諸位都曉得,「地、水、火、風」四大,四大就是講基本物質的四個現象。第一個,它是一個物質,可以看得到,佛的五眼圓明能見得到,它是一個物質。雖然極其微細,他能夠看到是個物體,稱之為「地大」,它是個物體。所謂火大跟水大,現在科學家明了,科學家認為基本粒子帶電,它帶陰電、帶陽電。陽電是「火大」,我們講的溫度;「水大」是講濕度,帶陰電;它是動的,不是靜止的,動,所以叫它做「風大」。地水火風這四個字是這個意思,要搞清楚,這是講最基本的物質它有這四個現象,佛用地水火風這四個字來形容它。

  此地,我們繼續看注解,它的重點,你掌握到碎合。「合」就是聚集起來,組合的意思。我們曉得,所有一切的物質都是基本粒子組合的。由它的組合,就成為中子、質子;由中子、質子再組合,就成原子;原子的組合,就成為分子。因為它組合排列方式不一樣,我們現在稱為方程式不相同,所以就成了許許多多基本的物質元素。由這些物質元素再組合,就成為宇宙萬有的一切萬物。所以,統統都是一個基本物質組合的。明白這個道理,一切萬法,佛的眼睛裡是平等法,沒有一法不平等。現在世間人認為很高貴的寶石、金鋼鑽,也是這個東西組合的,泥沙大家都不要的,還是這個東西組合的,不過就是它的排列方式不一樣而已;其實它的原料是一個,完全相同,沒有例外的。所以,佛對於一切萬法的看法平等。我們凡夫被排列不一樣的假相欺騙了,這個高貴,那個很下賤;佛看一律平等,一切萬法無有高下,他平等心從這裡生起來的,這叫真平等。在動物方面說,生佛平等,眾生跟佛平等的。佛的身,我們在經上看,相好光明不可思議!《無量壽經》上講的,紫磨真金色身,我們這個肉體哪能跟他比?可是把他分解開之後,看看基本的物質,完全相同,沒有兩樣,也就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而已。所以我們的身跟佛身還是平等的,還是沒有差別的,清淨、平等是從這個地方建立的。確確實實,要用現代的話說,佛經典上所說的有科學的根據,不是隨便說的。

  【這些基本的物質,因其可碎可合,可以分解,可以組合,足證微塵世界之相,皆是緣生,當體即空。】

  這是完全從現相上說,從物理上來講。微塵這是最小的,大的就是世界。此地講的世界,不是指我們這一個地球,通常世界是講星系。一尊佛教化的范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在從前,一般研究佛法的大德們,大家都以為是一個很大的星系,像我們現在所講的銀河系,這是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可是我們最近讀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注解》,黃居士是學科學的,他在天津教書,好像是教關於電學方面的這些課程。他的看法,他說佛的世界比這個還大。他認為一個銀河系就是佛經上所講的一個單位世界,這是從前沒有人這個說法,也沒有人有這麼一個想法。假如他這個想法是事實的話,大千世界真的不可思議,一個大千世界最低限度有十億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像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大千世界,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區。經上講的世界之相,范圍這樣廣大。我們今天科技算是相當發達,可是還沒有辦法探測到十億個銀河系,還沒有到這個境界。佛告訴我們,在太空當中,像這樣的大世界無量無邊,不只是一尊佛的教化區,無量無邊的大的星系。

  我們從世界上來觀察,我們人實在太渺小,有什麼好爭的?有什麼好計較的?仔細觀察清楚,才知道佛給我們講的話句句真實,確實一點都不假。緣生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佛法也是因緣生。所謂因緣所生的,就是它組合的,組合當然沒有自體,所以是當體即空。不必等它分解之後,我們曉得這是空寂的,什麼都沒有,聰明人沒有分解的時候一觀察,就曉得當體就是空,確確實實了不可得。

  這個事實真相觀察到之後,我們要問,有什麼好處?好處太多了。第一個好處,你得失的念頭沒有了。得,根本沒有得到;失,哪來的失?沒有得失。世間人為得失多苦惱,多痛苦!得失沒有了,你就得大自在,得大安樂。那個過的才叫正常的生活,正常的日子,就是佛菩薩的生活。佛家常說的超凡入聖,你真正明了,超凡了。凡夫是不明了,在這個虛幻當中,被這些幻相欺騙了,在這裡面自生煩惱,帶來無窮無盡的苦難。六道輪回從哪裡來的?從執著來的。只要你有執著,就有六道輪回。羅漢、辟支佛、菩薩、佛,我們叫四聖法界;十法界除六凡(六道)之外,是四聖法界。四聖從哪裡來的?從妄想來的,從分別來的。離開一切分別執著,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十法界是緣生的,也不可以執著。應無所住,六道不能住,四聖法界也不能住。四聖、六凡統統放下了,那是什麼境界?佛不得已取個名字,名都是假名,名字是因緣生的,假名,不得已,沒法子,取個名詞,叫它做一真法界。佛告訴我們,那是真的,一是真的。一真,我們就能夠聯想到,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搞清楚。要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而法性中,本無此物。】

  法性是講真如本性,這是真的,能現、能變,這是真的。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本性,大乘佛法的修學,最後的目標就是要見性。不僅僅是禅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都是以這個為目標;要不能見性,那就不能成就,一定要明心見性。不過在各種宗派裡面,他們用的術語不相同,禅宗裡面叫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宗裡面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一心不亂,它為什麼不稱作明心見性?一心不亂裡面有淺深層次,淺的沒有見性,也能稱為一心,我們常講「功夫成片」,這個程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是一心不亂功夫淺的,我們都能做到。淺的怎麼說法?我們心裡面,所謂是常常牽掛的,常常放在心上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統統放下了,這是最淺的一心不亂,心裡面只有一句佛號。念佛人到達這個功夫,給諸位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把握。我們看到有很多念佛人,走的時候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想什麼時候走,就可以什麼時候走,自己都可以選日子,選走的方式,你說這個多自在!那要什麼樣的本事?一心不亂最低程度的本事就行了,就可以做到。比這個更高層次的,叫「事一心不亂」,這個還沒有見性,當然他的功夫更深了;換句話說,更自在。再高一層的,叫「理一心不亂」,跟宗門的明心見性完全相同。這也就是說,念佛法門的功夫它有上中下三等。

  禅宗裡面沒有,就是一種,你達不到就不能成就,達到就能成就。但是要達到這個上層功夫,的確我們一般人非常困難,很不容易達到。在教下講,這是一般大乘佛法裡面,他們稱作大開圓解。大開圓解跟一心不亂、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就是名詞術語不一樣。他所用的方法不相同,達到的境界決定是相同的,方向決定是一致的,這正是所謂「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又所謂是殊途同歸,一般講殊途同歸都是歸向明心見性。

  在心性裡頭,沒有。心性它現相,體不能沒有相,決定有相。這個理跟事都很難懂,所以在隋唐,那個時候古大德講經,像賢首大師,這是華嚴宗第三代的祖師,當時在宮廷裡面談到這個問題,他不得已就用比喻來說明這個事實。皇宮裡面有一些金獅子,他就用金獅子來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從比喻當中,很多人能夠體會到這個境界。金是體,把它比作法性,它是能現的;現相,一真法界是它現的,十法界也是它現的。如果沒有加絲毫的分別執著,它所現的相就很自然,就叫它做一真法界;加一點分別執著,這個相就起變化。譬如黃金,從金礦裡面開采出來,提煉成黃金,提煉出來了,那個時候它所現的相是它原本的相,現原本的相,沒有加一絲毫的分別執著。在金礦裡面看到這個黃金,那是它原來的相。經過我們人工去設計,把這個相改變,我們想做一個獅子像,或者做一個佛像,那是我們想把它做成那個形狀,那叫唯識所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這個識,就是分別,我們有了分別,把一真法界的相改變,變成十法界。

  十是一個圓滿的數字,它不是確定的數字,它代表圓滿,代表無盡。我們地球上,人口有四十多億,除人之外,你曉得有多少動物?蚊蟲螞蟻它也有思惟,它也有分別執著。把這些動物統統包括進來,這地球上有多少生物?每一個人分別執著都不一樣,於是變現的境界真的是無量無邊。十代表無量無邊的法界。嚴格的說,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法界,並不相同。佛在《楞嚴》上,把這個問題說得相當透徹,「別業妄見」,「同分妄見」。同分妄見是我們所見大致是相同,但是還是各人變現各人的。我變出來的,跟你變出來的樣子很接近,看起來好像是一樣,其實嚴格的講,完全不一樣,確確實實一個眾生就是一個法界。說一個眾生一個法界,這還不是事實真相,要是以事實真相,就是一個眾生也是自己變現無量的法界。我們的念頭、妄想,從早到晚,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無量無邊,哪裡是每一個眾生是每一個法界?一個眾生就有無量無邊的法界。這是佛把宇宙人生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了。

  真如本性裡面沒有,本性所現的叫一真法界。因此,一真法界裡面變化就不大,十法界裡面變化就很大。我們講十法界,上面是四聖,下面是六凡。四聖法界的變化比六凡幅度小,小在哪裡?他們的心清淨,妄想分別執著少;少,所以它變化的幅度就不大。六道裡面這些凡夫,妄想分別執著很大,於是變化就很大。這是說明所有一切現相怎麼來的。佛經裡頭還有一句,我們聽起來更容易理解,「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就是指十法界依正莊嚴,哪來的?心想生,是你在那裡打妄想變現出來的,出生出來。如果你沒有妄想,這個現相統統沒有了,就不存在。所有一切的現相,都是從妄想生的。

  科學家確實很聰明,我們這一段經文,現在他們很努力在那裡探討,也觀察、解釋,跟這個經典愈來愈接近;可是這些現相究竟怎麼發生的?他們還不知道。如果他們能夠讀佛經,我相信對他們的智慧增長,對於宇宙人生的觀察,一定能夠更精微、更細密。相,我們明白了,它是不會滅的,但是它可以改變,它不會滅;就像黃金一樣,它一定是有一個形相,它能夠改,它不會滅。

  【故雖不斷滅,而不可執著也。】

  你不能執著,為什麼不能執著?因為它隨著念頭在改變,真的是千變萬化。你要是執著,那是錯了,決定不可以執著。這是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金剛經》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也是緣生的,不可以執著。連佛法都不能執著,何況不是佛法?這是教給我們統統不能執著。再看底下這一段:

  【當知世界微塵,大小雖殊,無實則一。】

  大到世界,我們剛才講了,一尊佛的教化區是三千大千世界,假設一個銀河系也好,十億個銀河系也好,總而言之,這都是很大的范圍。小,小到微塵,我們今天講的原子、電子。這在形相上講不一樣,大小不一樣。「無實則一」,都是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事實真相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世界跟微塵如是,你才曉得,佛法跟世法也如是,四聖法界跟六凡法界也如是,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一個道理就能夠通達許許多多的事理。

  【世尊說此,是欲人徹底了解世間所有,大至世界,小至微塵,莫非虛妄,當體即空。不可執著,不必貪戀。一切放下,方能於實相相應也。】

  佛給我們講經說法,佛教化一切眾生目的在哪裡?目的就在此地,讓我們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就是我們自己本人。佛法沒有別的,說來說去佛說了四十九年,就是說我們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你搞清楚了,你就得大自在,真正是離苦得樂,你在這個世界裡面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真能做得了主宰嗎?當然能。為什麼真能?「一切法從心想生」。我想作佛,那就作佛;想作菩薩,就作菩薩。這個全在自己,不在別人手上。可是現在一般凡夫迷惑顛倒,他不作佛,不作菩薩,他要去作地獄、餓鬼、畜生,你說那有什麼辦法?地獄、餓鬼、畜生,他實在不願意,不願意,他天天在造。怎麼造?佛告訴我們,地獄的相怎麼變現出來的?從心想生,瞋恚變出來的。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那樁事情生氣,這把一真法界變成地獄法界,不是別人變的,自己變自己受。餓鬼法界是貪心變的。法界,剛才說了,實在講無量無邊,哪裡說人死了都作鬼?一般人講,人死了都當鬼,我們細細想想這句話,也不無道理,你想想看哪個人不貪?所有一切妄念當中,如果貪念最重,貪念的范圍最廣;換句話說,他就把一真法界變成餓鬼法界,他去享受去了。

  一切萬事萬法不是上帝造的,不是上帝在主宰。什麼主宰?是我們的妄想在作主宰。所以佛教給我們而生其心;而生其心,不要生妄念,生正念。正念就是佛講的四聖法界,這個念跟六道比,它是正念。純正佛法界,告訴你四聖、六凡統統都捨棄,那就純正;而生其心,是教我們生這個心。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這才叫從根本解決。所以,佛法追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明了之後,我們才曉得,佛勸導我們句句話正確。

  不可以執著,不可以貪戀,一切放下,方能與實相相應,實相是真相,與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相應。我們通常說,與大自然適應了。可是今天說這個話,裡面還是有問題。因為自然生態環境已經被人為破壞,這個問題非常嚴重。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它復雜的程度跟大宇宙可以說是無二無別;也可以說完全是相等的。如果一個人的心清淨、平等,一個妄念都沒有,你的身體就自然,完全合乎自然,與實相相應。與實相相應的身體,是怎樣的?佛菩薩的身體,永遠不會衰老,不會生病,金剛不壞身。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它合乎自然。人為什麼會老?妄想分別執著。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心裡面想著我老了,老了就老了,想老了!老的時候總有些病痛,就想病,沒有事情就天天想病,於是一身的病就來了,都是從妄想生,佛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你能夠把這些妄念統統去掉,你就不老、不病,也不死了。真的不死,不是假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活著去的,不是死著去的。你見到佛來接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佛去了,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丟了,再一轉生的時候,那個身相就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所以捨身受身,就跟我們穿衣服、脫衣服一樣。這個衣服骯髒了,不要了,脫了,換一件新的,捨身受身多自在。了解事實真相,好處在此地。所以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迷人長劫之中,唯造惑業苦耳。】

  迷是不了解事實真相,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可憐,這是佛在經上,我們常常看到,「可憐憫者」,不了解事實真相,可憐!惑是迷惑,迷惑他就造業。造業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你既然造業了,後面一定有果報,苦就是果報,六道統統苦。這是說明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十法界怎麼來的?十法界是一切眾生業因果報的相續相,哪裡是事實?不是事實。這些理事,大乘經上講得確實透徹,我們應當要細心去體會。

  請看底下經文。前面這個問,這是世尊叫著須菩提。實在講叫著須菩提對他說,也就是對我們講一樣的,須菩提是我們大家的一個代表人。下面是尊者的答覆。

  【甚多,世尊。】

  前面問,把三千大千世界分析成微塵,這個微塵多不多?這當然甚多。

  【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金剛經》上字字句句都含義無盡的深廣,如果要不細說,縱然念得很熟,念了很多年,的確不知道佛跟須菩提尊者兩個人對話,究竟講的是什麼意思?實在是看不懂,這是這個經的難處。經文的文字很淺,沒有難字,可是它的意思很深很深。

  【問意著重在眾字】

  多不多?微塵多不多?

  【微塵是集合之幻相】

  這就是說明,微塵還是可以分析的。要用佛經的名詞來說,微塵可以分為色聚之微,色聚之微再分可以分成極微之微,所以微塵是組合的,並不是基本的粒子,它是組合的現象。既然是組合的現象,它就不是真的有,它是因緣所生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佛時外道】

  佛陀在世的時候,印度宗教相當發達。他們那些宗教家確實也相當高明,我們不能不佩服。印度所有的外道,此地講外道,就是現在講的宗教,幾乎沒有不修禅定的。而且禅定功夫都很深,所以他們親眼見到六道輪回,在定中能夠見到這個境界。所以六道輪回,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看到古時候的印度教、婆羅門教,他們都說,也都說得很詳細。這個現象他們是看到了,究竟六道怎麼來的?如何能超越六道?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就不知道。他是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是佛不能不出現世間,來為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佛菩薩,說老實話不多事,你們有能力解決的,他絕對不來插手。看到你們很想解決而無法解決,那他不能不來;他不來,他對不起眾生。這就是已經達到這個邊緣上,而這個問題不能解決,佛才出現在世間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們很聰明,在定功裡面觀察到六道輪回的狀況。

  【每將世間事物層層分析,分析至於不可分。】

  正如同現代的科學家,將這些物質來分析。他們那個時候沒有科學儀器,憑自己的定功在定中觀察,看到這個現象,相當不容易。現代科學家沒有定功,借重科學的儀器,也做這個分析的工作,所得的結果跟那些古印度的宗教家幾乎是相同的。

  【分析到最後,而猶執為實有。】

  還是執著東西是實在的、實有的。這也就是說,他所認為那個不可分的,實際上還是可分。現在科學家不敢說:所謂基本粒子不能再分了;現在不敢說這個話了。古印度這些宗教家他們的定功,佛在經上說,能夠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無色界裡面最高的一層,有這麼深的定力。當然比他那個定功更高深、更高明的,還多的是,像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功夫比他更高明。他認為不可分的,其實在佛菩薩眼睛裡面還是可以分的。他就執著這個東西是實有。

  【正如今之化學家,分析世界各物為分子、原子、電子,依然執為實有。】

  他們的觀察很接近。

  【二乘知微塵可析為鄰虛,知一切皆空,然不及大乘之能作體空觀也。】

  這就是說,聲聞跟緣覺他們的智慧,比佛菩薩差一等,但是比起世間這些外道,那高明太多了。底下一段:

  【眾字之義,謂凡由集合而成者,便知是空,不可執實。】

  佛法裡「眾」這個字,有這樣深的含義,讓你看到這個字樣,聽到這個字,就離開一切分別執著。佛法的教學,即使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已經很巧妙的運用高度的藝術,讓我們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都能提起警覺,而不被境界所迷惑。他用的一些名詞,甚至於我們今天所講的一切的道具,裡面都包括啟發的意義,提醒我們覺而不迷。佛門裡面所有一切設施,都是教學的道具而已,這個諸位要知道。我們塑造的佛菩薩形像,畫的像也好,雕塑的像也好,在佛法講都是教學的工具。現代有不少學佛的人,把這些像都當作神明來看待,這錯了,錯得太離譜,那就叫迷信。經上教我們離一切分別執著,你這不是墮在分別執著裡面去了嗎?這些設施就是提醒我們。

  我們供養一尊佛像,最重要的意思在哪裡?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為什麼不想佛?想佛就成佛,想佛就現佛法界,用意在此地。不是教你把他當神明來看待,他會保佑你,那就是迷信,沒這回事情,是提醒你的。供菩薩的像,就是教你要想菩薩,學菩薩,去作菩薩,在法界裡面現菩薩法界來受用,是這個意思。供花,花代表修因,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這麼美,教你要修善因,修好因,將來就有好的結果,是這個意思,不是供給佛菩薩看的,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在道具裡面,最普通的是供水。佛菩薩像前面供一杯水,這個水是什麼意思?水給自己看,我們心要像水一樣干淨,一塵不染,要像水一樣平靜,它代表清淨、平等。我們一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我們的心清不清淨,平不平等?如果有執著就不清淨,有分別就不平等。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就像水一樣,那個心就清淨平等。佛門裡面的教學,的確是高度的藝術化。現在一般學佛的,你說誤會,這是誤會到哪裡去了?這麼好的東西,被一般人糟蹋掉了,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事情。我們看底下這一段:

  【眾字之義,謂凡由集合而成者,便知是空,不可執實。】

  絕對不是真實的。

  【今之科學家雲,物質形成於場。】

  這是最近科學家的一個說法,比從前進步太多了。

  【場乃具有能量強度之空間,其中並無一物。又有謂一切物質都是波之現象。又有謂,元質點的世界,是一個反復生成和消滅的世界。】

  科學家這些說法,與《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意思很接近。逐漸逐漸,現在觀察到了,確實沒有物質存在,這是佛經上講的。現在一切現相是怎麼回事情?剛才說過,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就是因果相續的現相,是個假相,不是真相。說因果,我們還要加兩個字,大家就更清楚了,業因果報,就更清楚了。佛在《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就是說明業因果報生滅的相續相。一剎那是多長的時間?一彈指,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而一剎那當中,有九百個生滅的現相。

  我們今天明了,佛這個說法叫方便說。是不是事實?不是事實,距離事實遠之遠矣。但是佛這種說法,在三千年前那個時代,一般人可以接受。如果佛說出事實真相,恐怕沒有人相信。正如同佛說,凡夫修行成佛要多長的時間?要三個阿僧只劫。這個講法,我們現在曉得也是方便說,也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是無量阿僧只劫,哪裡是三個那麼簡單!可是佛的方便法,他也不是妄語,也是個事實。譬如三大阿僧只劫,這經上常講的,從哪裡算起?從圓教初住菩薩算起,那這就沒有話說了。圓教初住菩薩以前那個修行,沒算進去,把那個算進去之後,那真的就是無量阿僧只劫。第一個阿僧只劫,他證的果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個阿僧只劫是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只劫是「八、九、十」三地。他是講末後這個階段。譬如讀書,讀書要讀幾年才畢業?四年。他跟你講大學,前面中學、小學沒有算,沒有說。所以我們知道佛說法,他的確有善巧方便,他讓你可以接受,讓你聽了之後不會感到恐怖。我們以今天科技來觀察,這個生滅相續的現相,一剎那當中不止九百生滅,不止!

  這個現相,我們先要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先要有個概念。我想我們每一位同修都看過電影,拿電影來比喻就比較容易體會。我們看的是銀幕,銀幕上的現相很逼真,實際上是怎麼回事情?我們曉得是放映機裡面那個鏡頭開關,鏡頭打開,放一張畫面;然後再關起來,再打開,再放第二張的畫面,是一張一張接起來的。因為它的速度快,我們在銀幕上就看到好像是真的一樣。他快到什麼程度?一秒鐘二十四張。你把底片一看,沒動。第一個畫面跟第二個畫面決定不同,是兩樁事情。所以我們在銀幕上看到是相續相,連續的相,它太快了,我們眼睛看花了,以為是真實的。我們現在這個現相是什麼?就跟電影完全一樣。而且一秒鐘是多少張不同的畫面?一秒鐘如果真的要算起來,恐怕是億萬張。我這個說法也有根據,而且是很粗顯的一個根據。現在大家都曉得光的速度,光的速度並不是很快,一秒鐘三十萬公裡,一公裡是多少速度?三十萬分之一,三十萬分之一秒光走一公裡,三十萬分之一秒。那一公尺呢?再到一公分呢?一公分,一公分的百分之一,一公分的千分之一,你如果從這樣去觀察,那個一秒鐘,確確實實是億萬分之一秒。億萬分之一秒,在經上講是波動,我們講業因果報生滅的相續相,所以我們認為是真的,其實每一個相都是假的。《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這個話一點都不錯。

  我們以為這個身是真的,不是的。現在坐在這個地方一個半鐘點的時候,億億萬的變化,哪裡是真的?沒有一個是真的,全是幻相。所以你才真正曉得,身心世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要是把這個事實真相觀察清楚、搞明白,真正肯定了,你什麼妄念都沒有了,所有一切分別執著妄想全都丟掉了,都放下了,放下好!那你就是佛菩薩,你真的覺悟了。

  現在這個世間時髦的名詞,改造體質,有沒有可能?有。放下一切分別執著,放下一切妄念,你的體質馬上恢復到正常。無論什麼病,不要去看醫生,不要去吃藥,自然就好了,為什麼好了?組織排列恢復正常,因為你的心正常。正常的心是一念不生,有個念頭就不正常,有個念頭都是妄想。明白道理才行,我們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無量壽經》經題上,告訴我們修行的總綱領,就五個字:清淨、平等、覺。你得的果報是什麼?無量壽、莊嚴,那就是得的果。有因有果,因果不空。也就是說,這個無有窮盡的變幻,這個現相的變化,誰去操縱?誰去主宰?業因果報,也就是你的念頭。這一段經文裡頭,是給我們說明這樁事情。我們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這是解釋其所以然。「則非、是名」這個字樣,在《金剛經》上很多很多,這種句子,它的含義我們一定要清楚。凡是講「則非」,是從體性上說的;凡是講「是名」,是從緣生現相上講的,有體有相。

  【則非,約一如之法性,明其本來是空。】

  講「則非」,就是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分別。說「是名」,這就說清楚它不是沒有現相,有現相;而這個現相是一種相續的假相,決定不是真相,決定不是事實。《金剛經》到末後,有一首偈子大家都很熟悉,說明事實真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是真的,不是假設的,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這個意思就是講,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現在世間人,可以說舉世之人,迷在幻相之中,以為是真實的。大家拼命追求財富,追求享受。財富能得到嗎?決定得不到。假如你追求財富能夠得到財富的話,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的業因果報全部被你推翻了,它怎麼能成立?財富從哪裡來的?業因。佛告訴我們: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你這一生所得到的財富,是你過去生中種的因,你這一生收成,這麼來的。你要沒有種因,你怎麼求也求不到;你種了因,不求也得到。這些事情,大家好好的念《了凡四訓》就明了。《了凡四訓》要是真正念懂了,看個一遍、兩遍沒有用處,至少要看二、三百遍,真正體會到了,才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袁了凡是凡夫不是聖人,他知道業因果報是命中注定的,所以他的心定了,不求了;求也枉然,求也求不到。他的妄想分別執著也放下了。這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還不是透徹了解,了解一部分而已,他能放下,他的生活就過得很自在,就過得很幸福,沒有煩惱。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

  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業因果報的相續相。這就是佛為什麼在這個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後頭又加一句而生其心,是這麼個道理。業果不空,萬法皆空,這個不空,它能夠改變現相。這個說法跟唯識家所講的,在精神、義趣上來講是相通的。唯識學家說萬法皆空,都是假的,唯獨識是真的。識是什麼?能分別,能變現的,這是真的;所變現的這些境界、萬相是假的。能變的,能變的識就是分別。這些經義我們要細細的去體會,然後才能夠把宇宙之間,體性、現相、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在生活當中,自在的支配,自在的受用,這樣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不受任何的累贅。

  在從前科技沒有發明的時候,弘揚佛法需要道場,所以建的道場就很多了。現在我們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我們可以不要道場,這省事了。這個機器在那裡架設,小小的房間就可以對全世界弘法。建一個道場需要很大的費用,在家同修們賺錢不容易,道場不能真正弘法利生,那造大罪業。所以現在科技發達,可以不要道場,可以不需要信徒,也可以不需要供養,你看這多自在!我們利用錄音帶、錄影帶,現在制作CD片流通到全世界,這個方法好。道場大了,人多了,是非就多,畢竟都是凡夫,意見太多,不好相處。那又何必找麻煩?人也不要,錢也不要,你說多自在,你說多快樂!這是新的觀念,這個做法決定正確。因為佛法無論對自己、對他,都是以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要從這個地方建立,要從這裡出發,這就正確。所以在現在這個時代,不要再建道場,那是過去的時代。現代應當把這些資訊放在國際網路上,全世界每一個家庭,電腦、電視裡面都可以看到,整個世界就變成一個大道場。佛法求智慧,智慧跟現代的科技要能夠結合在一體,真正能夠利益一切眾生。底下這段說:

  【佛說者,顯示覺智洞照,法性本空,法相皆幻。】

  這兩句我們一定要記得很清楚。體是空的,相是幻有,決定不是真實。你認識清楚,你才在一切現相裡面得大自在,不會再迷在幻相當中。

  【當其有時,便是空時。因微塵之本空,便可類推而知世界皆空。】

  從一個最小的物質,微塵是空的,說到大的世界是空的,這一大一小當中,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包括在其中,沒有一樣不是當體即空。這是從微塵上說的,讓我們知道事實真相。下面這一段再從大的世界來觀察,明世界非一,我們看經文: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名為應身教化之境,此境為一切眾生所依。如來為利益一切眾生,隨緣顯現,以教化耳,不住著此境也。】

  我們學佛要在這個地方學,你才叫真的在學佛。佛住不住這個世界?住這個世界。世界怎麼來的?世界也是從心想生。眾生的心想,我們一般講眾生的共業,眾生的共業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同分妄見」,妄是虛妄的妄,不是真的,同分就是大家有相似的分別,它是虛妄的,不是實在的,《楞嚴》上說得好。除了眾生的同分妄見變現出來的,裡頭還加了一樣,佛菩薩的願力,是這麼結合的。實在講,如果沒有佛菩薩的願力摻雜在這裡面,這個世界就不曉得變成怎麼樣?實在講就太可怕了!還有佛菩薩的願力加在這裡面,我們有過失的時候他會幫我們修正一點,使這個世界還能維持一個樣子,維持現狀。如果眾生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不能接受聖賢人的教育,這個社會就變得一天比一天動亂;住在這個世間的人,就一天比一天苦,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要想到,這個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定,一定要靠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是沒有,很少人懂得,很少人能把它發揚光大。追根究柢的原因,這個良好教育的受用沒有真正得到;果然得到,他當然不會被現在社會上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所誘惑。換句話說,像中國儒家、道家的教育,大乘佛法的教育,真正能體會到,真正能明白、能受用到的人太希有了。凡是真正明了,自己得到那個受用,得到享受,他不能不弘揚,不能不把這一分的享受與大眾們共享,這是一定的道理。由此可知,學佛,大多數人所學的是宗教的佛法,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不知道它是良好的教育,是世出世間最好的教育。這就是一開端,方向就錯了,目標就錯了,一錯到底,就錯一輩子,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大千世界這個國土,我們今天講的星球跟星系,是諸佛菩薩應身教化的環境,這個境界是一切眾生所依靠生存的。

  【如來為利益一切眾生,隨緣顯現,以教化耳。】

  此地講的如來,意思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本經裡面所講的諸佛如來。江味農居士告訴我們,他的意思是圓教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可以稱為如來。如來就是對見性的人講的,禅宗裡面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這個佛就有四十二種不同的階級,從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都叫做佛,都叫如來。在天台家所講的六即佛當中,叫做分證即佛,最後的叫究竟即佛,那是達到究竟圓滿。這是只要明心見性,就稱之為如來,就稱之為諸佛,所以這個地方的如來跟諸佛都是廣義的,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諸佛菩薩。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的場所,諸佛菩薩雖然來教化,對這個地方留戀不留戀?此地講「不住著此境」,住著就是留戀的意思,並不執著,並無留戀。佛菩薩怎麼來的?有緣就來了,沒有緣他就走了。來,實在講他並沒有來;去,實在講也沒有去。不來不去,這是事實真相,哪有來去!不來不去,怎麼會見到這個相,相有相無?《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眾生有感是有心的,佛菩薩應是無心的。我們要學不住,也就是學對一切生活環境決沒有留戀,也就是說,決不可以把它掛在心上,知道一切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是假的。大家在一起歡歡喜喜,緣聚;再過幾分鐘,大家離開了,緣散了。緣聚也沒有生,緣散也沒有滅,確確實實不生不滅,只是緣聚、緣散的現象而已。就如同前面所講的碎合,碎是散開的,緣散了;合是緣聚。這才是事實真相,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如是而說,正所以開示眾生,應觀世界非實。】

  世界非實,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非實,你把這些虛幻非實的放在心上就錯了。我們常常講,你的心裡有負擔,你精神有負擔,這個負擔從哪裡來的?妄想執著產生的。實在講,實在沒有!實在你很輕松,你很快樂。你那些苦難是自己找的,絕非事實。所以了解真相,你就會自然把它放下了,放下就自在了。而且告訴你一個實實在在的話,決定沒有得失。如果以財富來說,你的錢財,你命裡頭有的,有的就有,決定丟不掉;丟掉它會再來,決定丟不掉。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求到了,也不是你的,你也得不到受用。這都是事實真相。你要是了解,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再不打妄想,再也不牽掛,你的受用都自在。這就是告訴我們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知道一切法非實。

  【是名而不住著。世界不著,則一切不著矣。】

  小而微塵,大而世界,果然把真相搞清楚,不執著了,你就一切都不執著了。

  【乃能令本具之法身出障】

  本具就是本有的,這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學佛學到最後,得個什麼?學到最後就是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到,沒有別的。本來面目找到了,就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他那個時候開悟了;換句話說,他找到了。找到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來清淨」,這句話重要。本來清淨,本來是佛,佛是最極清淨,一絲毫的污染都沒有。佛告訴我們污染分為三大類:見思煩惱的污染,這是最粗、最重的。我們今天講的是非人我、貪瞋癡慢,這是見思煩惱的污染;塵沙煩惱的污染;無明煩惱的污染,這三種都沒有了。無明污染離開了,那就是明心見性,就成佛了。這是講到「何期自性本來清淨」。

  又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本來具足就是一樣都不欠缺,樣樣圓滿的。壽命圓滿的,無量壽;智慧圓滿的,無量的智慧;德能圓滿的,無量的德能,樣樣都無量。世間人講財富,財富是圓滿的,無量的財富,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我們沒有見性,沒有見性就無可奈何。享的這一點福報,要靠修,修得的是有限的。這就好比說,你有無量的財富存在銀行,現在身上一文都沒有,吃飯怎麼辦?做小工賺一點錢,賺幾塊錢,吃一餐飯,天天干這個,苦不堪言。你有沒有錢?錢太多了,你沒有拿出來,你沒有帶在身上。我們現在就變成這麼可憐的人,在六道凡夫是富貴窮人,確實是如此。你見性,你就都拿到,應用就自在了。沒有見性!

  末後他說了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句講的,跟我們此地講的一樣。十法界依正莊嚴哪裡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怎麼來的?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西方世界能不能去?當然能去。為什麼?自性變現的,怎麼不能去?哪有這個道理!天堂、地獄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離開自性,了無一法,什麼也沒有。你要是入了這個境界,自己在這個無限的宇宙當中,自己就做得了主宰,這叫真的得大自在。佛法教給我們的,就是這些。實實在在,這些全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所以佛到最後給我們說,佛不度眾生,佛哪裡度眾生?佛沒有給你一點點東西,都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不是佛給你的。而是我們自己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自性本具是這麼樣的圓滿,佛給我們點醒,告訴我們有這麼一樁事情,告訴我們恢復自性的理論與方法。我們依照這個理論,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也會跟他一樣,是這麼一個意思。這就叫法身出障,障就是障礙。我們現在就是見思煩惱的障礙、塵沙煩惱的障礙、無明煩惱的障礙,把我們自性障礙住了。如果你明白事實真相,身心世界放下,世出世間法都不放在心上,都不執著了,我們的法身自性就離開一切障礙,那就都能夠現前了。今天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金剛經》第104集
下一篇:仁清法師:法法是相容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