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若”是寂靜之處,意思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住茅蓬、閉關。
某個人住茅蓬、閉關,在古時候這兩種人的行為,就是昭告天下我的道業已經成就,我是真正的善知識,你們可以到我這裡來請法,請我出山去弘法利生,意思是這個。如果沒有人請呢?沒有人請,自修,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你修學畢業,沒事情了,才可以住山、住茅蓬,才可以閉關,這是表示自己已經成就了。假如自己道業沒有成就,決定不可以住山閉關,為什麼?你要去參學,你要去尋師訪道。
我們中國古時候,“趙州八十猶行腳”,他為什麼不住茅蓬安安穩穩享福,還得要去行腳參學,為什麼?道業沒成就,沒有成就就是在學生的地位上,處處去請教。
所以“閉關”、“住山”那就是參學圓滿,最低限度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得再學了,這個時候住山、閉關。
古時候什麼人是善知識?什麼人是好老師?古人謙虛,真有學問、真有道德,你去問他,他說我不能,我什麼都不會,我樣樣不如人,他謙虛,不像現在。現在人你問他,我行!我比哪個都行,哪個都不如我。所以古人你找個善知識到哪裡去找?個個都那麼謙虛。你去看,他要是閉關,你去找他,他要是住茅蓬,你找他准沒錯,這就是我們參訪的對象。
現在有些人學會了,怎樣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名望提高?坐個三年關,閉三年關,哪個山上去住個幾年茅蓬,哪怕在關房裡睡大覺都好。睡上三年出來,這閉過關的,跟沒有閉關的差多了。
我出家講經三十多年將近四十年,我還沒有閉過關,連住茅蓬都沒住過。我初出家的時候有這麼個機會可以住茅蓬,有個人供養一個小茅蓬,環境非常清幽。那個時候我還跟李老師學的時候,我向老師報告有這麼個因緣,老師把我罵了一頓。他說你有什麼資格?你是不是明心見性了?沒有!這是第一個條件,你沒有。
第二個條件,可以有個閉關的條件,這個條件我現在有了。什麼條件?名太大了,天天來看你的、拜訪的人太多,自己沒辦法修行,所以閉關拒絕。我現在這個好像有那麼一點,客人一天到晚,尤其到中國大陸,所以大陸我不敢去,原因就是從早到晚來訪的客人擋都擋不住,他一說,法師,我從黑龍江來的;那個人說法師,我從烏魯木齊來的。你說你怎麼辦?他說我坐車已經坐了七、八天了,想跟法師見個面,那個不能拒絕的。所以到大陸只有偷偷的去,不能給人知道。偷偷的去都很難,你們的消息太靈通,一進去沒幾天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不敢去。
像你們現在初學,還沒有這個緣分,根本沒有資格去閉關、去住山。這是這一條,“矯詐之人住阿蘭若”。“矯詐”你懂得了,不是這兩個條件的:一個是你名氣太大、應酬太多,沒有辦法用功修行,用閉關這個方法來避免;另外一個是你已經明心見性。在念佛人來講,你已經得“理一心不亂”;得“事一心”還不行,還沒有資格閉關,這一類的人。我們要搞清楚,不能干這個事情。
還有人說,我閉關好用功。那就太差了。你閉關用功叫閉門造車,你能有什麼成就?!真正用功要參學,要處處向人請教,到處觀摩,閉關學不到東西。
閉關是你自己完成學業之後,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個是對的,使你的定慧功夫更上一層,你的定慧已經有基礎,已經有成就了才行。你沒有得定、沒有開慧,那怎麼可以?!所以想想從前祖師大德、想想趙州和尚,你們同學有從趙州來的,你想想趙州和尚,八十歲了他還沒有資格閉關,還要到處去參學,你才曉得古人用功腳踏實地,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