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好比銀行,陽氣就是我們使用的貨幣。今天透支一點,明天透支一點,日積月累,銀行就不干了。當健康不斷被透支時,身體就會告訴你哪不舒服了,腰疼、背疼、落枕、感冒等,都是身體在提醒你:陽氣不足了,貨幣透支了。補足陽氣也像理財那樣,需要開源節流。
一、80%的現代人都陽氣不足——萬病皆損於一元陽氣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我周圍不少朋友患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常年被這些慢性病困擾,他們的脈象,都沉細無力,有時還伴有胸悶、心慌、氣短、手腳冰涼等 症狀,在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陽虛症狀。《黃帝內經·素問》裡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在中醫裡又叫" 衛陽"、"衛氣"。衛就是衛兵、保衛的意思。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陽氣旺盛,就可以 百病不侵。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系,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 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
人體血液、津液在體內的運行循環,都需要陽氣為之敷布運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過陽氣的汽化作用,才能營養全身而產生精神活動和一切的髒腑機能活動,如此 才能生生不息。人體正常的體液都需要陽氣來養護推動,體液占人體70%,陽氣不足,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人體濕邪過重。正常的體液是滋潤人體肌膚和運行五 髒六腑必不可少的,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人體的病態反應。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濕。現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難病症都是由陽氣不足引起的體內陰液失調造成 的。
有的朋友會想,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怎麼好端端的陽氣就跑掉了呢?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傷害我們陽氣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們忽略罷了。
那麼什麼消耗我們的陽氣最多呢?是精神。從中醫角度講,人體陽氣五種外在表現的神、魂、魄、意、志,與人體器官有著緊密的聯系。神屬心,魂屬肝,魄屬肺,意屬脾,志屬腎,精神上的不調和,也會引發髒器的病變。這種無形的陽氣,隨時左右著人體的健康,這也是養生最大的秘密。
就我們的形體來說,除去先天帶來的疾病,24歲以前發的病,一般都沒有大問題,因為人24歲之前先天的元陽之氣很足,人體神經、肌肉、骨骼都處於最佳狀 態。24歲以後,人們身上的壓力會逐步增多,耗費精神過度,也就是耗費陽氣過度,身體呈現出陰盛陽虛的狀態。所以24歲以後的成年人生病,更應該從精神、 情志層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損害造成的。
損害人們精神最大的因素之一,是現代社會的信息污染。我們現在一天內接觸到的信息,可能比古代人一輩子接觸到的都多,每個人的心裡都裝滿了事,腦子裡也充 斥著各類信息。長此以往,人的精神受到的損害可想而知!比如說,一個人聽到不好的消息,生氣發火了,很可能馬上就能感到血沖到頭頂了,甚至一些人還會突發 心髒病。信息污染是傷人於無形的,遺憾的是,目前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一點,還單方面地認為是科技發展的象征。
俗話說,病從口入。陽氣遭受損傷比較大的另一個根源還來自於我們的飲食。別看我們現在想吃什麼就買什麼,其實大部分食物都受農藥、化肥或者各種添加劑的污 染,包括轉基因食品。長期食用被污染後的食物,會讓我們五髒六腑的功能發生紊亂,反過來,五髒受損也會侵害到人的情志,肝不好的人易怒就是這個道理。久而 久之,人體也呈現出陽虛狀態了。現在非常流行吃反季節蔬菜,這恰恰違反了蔬菜自身的生長規律,因為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生命能量發生了變化。比如東北一年一季 的大米看起來油潤光澤,吃起來口感細膩圓潤,就是因為它吸收了一年的天地精華之氣,蘊涵的生命力也旺盛。
人的身體好比銀行,陽氣就是我們使用的貨幣。今天透支一點,明天透支一點,日積月累,銀行就不干了。當健康不斷被透支時,身體就會告訴你哪兒不舒服了,腰疼、背疼、落枕、感冒等,都是身體在提醒你:陽氣不足了,貨幣透支了。補足陽氣也像理財那樣,需要開源節流。
每個人生來都具有很強的抵御外邪的能力,發揮這種能力的根本是培固自身陽氣。我後文將要提到的養生樁,就是讓你把心靜下來,以形控意,以意固形,讓氣血通 暢運行,讓機體自愈力處於最佳狀態,養生樁是目前我發現的養陽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陽強 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長生。
如果在夏天經常喝冰鎮飲料,吹空調,露宿雨淋,很容易患傷陽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風濕等。同樣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著太厚,久居溫室,大汗淋漓或過用辛熱,多患傷陰之病,如咽喉腫痛、食欲不振、腹脹等。
二、陽氣若足千年壽,灸法升陽第一方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宋代的著名醫學家窦材把自己喻為扁鵲再生,寫了一部醫書《扁鵲心書》,書中重點倡導的就是扶陽。他認為自古扶陽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毖傷",說的就是要保命長壽,扶陽是不二法門。
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關元穴,用艾條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幾日不吃飯也不覺得餓,臍下總是像有一團火那樣溫暖。土成磚,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神農本草經》記載:艾草有溫陽、暖宮、除濕、通筋活血的功效。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任脈的交會穴,故統治足三陰、小腸、任脈諸經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的作用,古今都作為保健的要穴。
灸關元的最好時機在夏秋之交,相當於北京地區的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連續灸10次。冬春兩季除去特殊原因,盡量不要去灸關元穴,因為冬主收藏,春主升發,灸多了反而會洩精氣。
道家還有一個小秘法,就是每晚睡覺前,將雙手搓熱,把手掌的勞宮穴對准關元穴,意守此處,慢慢入睡即可。勞宮是心包經的大穴,屬火,關元是小腸經的募穴,小腸經也屬火,用心經與小腸經的火來溫補任脈之陰,收到水火既濟之功。
灼艾之法除了灸關元以外,還可以用艾條灸足三裡、三陰交。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多氣多血,增加胃腸蠕動,強壯脾胃。一個星期熏一次,一次20分鐘。 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相交會的一個聚合點,艾灸此穴有從陰引陽之意,補益陰精,長期灸這個穴位對肝脾腎都有補益固攝的作用,可祛濕濁,降血脂,還可以用 來治療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軟、白帶增多、月經不調,都可以通過這穴位來治療。方便的話還可以請別人幫忙灸一下腎腧穴,此穴可以緩解疲勞,溫補腎陽,有強腎 壯陽之功效。
丹藥,主要成分為礦物,以鉛汞等金石品為主。《扁鵲心書》提到的丹藥名為太上金液丹,以硫黃為主,扶陽祛濕。民國時代的醫學大家張錫純受丹道醫家的影響, 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主張服用生硫黃來回陽,他認為生硫黃回陽效果比人參還好,能興垂絕之陽。但是現在的硫黃雜質很多,需要煉制後方可應用,丹藥 煉制必須要明師指點,工藝復雜,操作不易,只在極少數精通丹道醫學的醫家手中使用。
附子是現代中醫界應用比較廣泛的一味回陽藥物。從古到今,使用附子的著名醫家有很多,像東漢的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創立了很多以附子為主的湯藥, 像附子理中湯、桂附地黃丸、四逆湯等方劑都是以附子為主組成的。到清末,以四川名醫鄭欽安為首的醫家,則創立了以回陽扶陽為指導思想的醫學流派,這就是大 名鼎鼎的火神派。
艾灸是一種神奇的療法,艾灸療法的適用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一種保健灸法。《莊子》記載聖人孔子"無病而自灸", 也是指用艾灸養生保健。日本人須籐作等做過的灸法抗癌研究,還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膚組織中潛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三、古今長壽者必灸之穴——關元、足三裡的長壽灸法
上紀者,胃脘也,下紀者,關元也——《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
灸關元就是利用艾條燃燒發出的溫陽之氣,通過關元穴送入小腹,是恢復體力補充能量最快的方法。 "灸"從字面上來看,上面是久下面是火,有長時間用火烤的意思。灸既能提神回陽,又能祛邪除濕,還可以去除家裡的異味和人體的異味。在道家養生裡是一種特殊的養命方法,也是升騰陽氣最快的方法。
關元穴在哪兒呢?在下腹部,身體的正中線上,臍下3寸。采用仰臥的姿勢,將手四指並攏,置於臍下橫量,在手小指的下緣處即是該穴。
那麼,穴位到底怎麼灸呢?我首推溫和灸法。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對准關元穴熏灸。艾條距離皮膚2~3厘米,使局部有溫熱感不灼痛為宜,每次灸15~30分鐘,灸致局部皮膚產生紅暈為度。
針者,刀兵之器,久刺令人氣傷。這也是我們常常聽說的,某某扎針後把身體扎軟了,沒勁了。針刺是一種治療手段,不能用它來做保健。能為百姓人家所用,起到養生保健作用的還是灸法。
大家都知道足三裡是個強身健體的大穴,此穴多氣多血,主人後天之氣。學醫的時候,聽老一輩的人講過一個長壽灸法。
《針灸大成》載有"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干"的諺語,指的是化膿灸,又稱為"灸花、灸瘡",用艾條灸灼足三裡穴時,灸到該處皮膚起水疱,產生無菌性的化膿,結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濕祛除,強壯脾胃,使後天生化有源。但現在產生灸瘡後不利於工作生活,一般進行溫和灸就可以了。
以往的艾灸治療,用的是"壯"這個詞來記錄治療的時間長短,經常在書裡看到治療某種疾病需要灸多少壯。壯是什麼意思呢?古時候艾灸治療,用的是艾絨做的圓 錐形的艾灸炷,一壯就是指這種艾灸炷從點燃到燒完的時間。我們現在多是用的在藥店買的,加工的規格很標准的艾灸條。因此現在治療所需要的時間也改成用分鐘 來計算了。一般都是灸10~15分鐘。還可以在賣中醫治療器材的地方,看到很多用來艾灸的罐,它可以用在一些手不好操作的部位的治療,如背後膀胱經的穴 位。這些艾灸罐可把艾灸條弄成段,放進去,戴在穴位上,十分方便。不過灸治的時間就需要比艾灸條長了,一般需要20~30分鐘。
四、"三陽開泰"開啟人生大運——升發陽氣的無上心法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三陽開泰"出自《易經》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發現冬至那天白晝最短,往後白晝漸長,故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 泰"。"三陽"表示陰氣漸去陽氣始生,冬去春來,萬物復蘇。"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人體的陽氣升發也有類似的漸變過程,我稱其為人 體健康的"三陽開泰",即動則升陽、善能升陽、喜能升陽。
動則升陽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裡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動搖則谷氣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動一動,搖一搖,那麼就氣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學 五禽戲的人都知道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動搖正是對動則升陽最好的诠釋。現代社會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人們大多動搖的是精神,不動的是身 體。上班時坐在辦公室裡,出門就坐車,回家又坐在沙發上看半宿電視,一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坐著的,不動則陽氣不得升發,氣血都瘀滯了,長此以往身體怎能不 病呢?動搖精神損耗的是我們的陽氣,動搖身體則能升發陽氣,所以要想身體健康,就一定得先讓身體動起來。
中醫有一句話:"陽光普照,陰霾自散。"如果你體內陽氣嚴重的不足,陰氣過盛,可以選擇一些柔和舒緩的傳統功法,如養生樁、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有一個標准,就是以心髒不劇烈跳動,身體微微出汗發熱為宜,運動過度反而會傷害身體。
善能升陽
道家名著《太上感應篇》中對"善"作了三個定義:第一是語善;第二是視善,第三是行善。"語善"就是要求我們說一些鼓勵人、激勵人、柔和的話,比如說這個 孩子今年考試成績不理想,沒考好孩子也不高興,如果是會教育孩子的家長,他一定不會去埋怨孩子,而是用激勵、鼓勵的方式,讓孩子的信心建立起來,聰明的小 孩都是誇大的,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
事實上,現實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親朋好友的誇獎中長大的,在這種肯定的陽性語言激勵下,人的陽氣就會持續得到升發,身心都會得到平衡的發展。古人講,"良言一句三冬暖",講的就是語善升陽的道理。
視善,就是要讓眼睛經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風景秀麗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間的大美,所以久居塵世的人要經常出去看看,以此養目調心。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也是與 天地交換能量,升發陽氣的過程。說到視善,德國有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結果證明男人看漂亮女人,如果每天看上5分鐘,可以延長10年的壽命,女人看帥 哥也可以延長壽命。所以,逛街時看看過往的美女、帥哥,養養眼,我想,這也是一種視善吧。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所見之物反過來也會影響心靈,生活中不要 總看到社會、人生的陰暗面,凡事要多看陽光的、積極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隨處視善了。
那什麼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看到很多這方面的例子。像汶川大地震,無數人伸出了關愛之手,捐出善款,還有的人做義工,親自到一線去支援災區,這 都是行善的表現。再比如一個人用車拉著一車煤或者其他貨物,爬高坡時上不去了,這時你幫他推一把,過了這個坡以後,拉車的人會回頭道一聲謝謝。這個時候你 心裡是什麼感覺呢?一定會感覺到暖暖的,這種暖就是陽氣升發的表現。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的行為其實都是行善。
《禮記·禮運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管是語善、視善還是行善,都是在講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內心光明磊落,多為他人著想,那種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喜則升陽
古人說,喜則陽氣生。生活當中應該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興的事情,看一些歡快的娛樂節目,聽自己喜歡的歌曲,讀自己喜歡的書,業余時間多做自己喜歡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陽氣升發。
喜能升陽,最典型的應用就是"沖喜"。按照道家醫學的觀點,沖喜是很高明的升陽方法,沖喜沖掉的是身體的邪氣,換回的是正氣,過去的人用辦喜事的方法來治 病或者轉運。久病或長年身體不好的人,有意地操辦些喜事,對病情是很有幫助的。實際上沖喜是借助外在的環境改變病人的身心狀態。
只生歡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稱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能夠保持一顆歡喜心,對身體的滋養是比吃什麼靈丹妙藥都管用的。
命運是每個人窮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變的事。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命運賦予了每個人更加切實可把握的意義。陽氣旺盛不僅不會受到病邪侵害,還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悅,心想事成。所以,升發陽氣還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法。
在鍛煉時間的選擇上,按照動則升陽、靜則生陰的原理,上午和春夏都屬於陽長陰消的階段,陽主動,動則升陽,所以陽虛的人應該在上午鍛煉。相反,傍晚和秋冬屬陰長陽消的階段,陰主靜,靜則生陰,那麼,陰虛的人,當然應選擇傍晚靜養,效果會更好。
五、瞬間強腎法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
"其實古書裡面都講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活就得動啊,關鍵是如何去動。這個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動腎氣,短時間內使人體陽氣升發起來。腎乃先天之 本,主人體水液,喜暖怕寒。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好靜不好動,導致人體陰氣過盛,陽氣相對不足,會產生乏力、疲勞、健忘等症狀,用這個方法三到五分鐘,就 可以緩解一個小時連續勞動的疲勞,很適合現在從事腦力勞動的人。這個方法還適合中老年人,人老腿先衰,腰腿痛相連,其實是腎氣衰了,按摩腎腧有直接補腎的 功效。中老年人平時動一動,腎氣足了,自然腰背也就不彎了。"
雙手握拳,拳心虛空(如圖1),貼在腎腧位置,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動進行反復摩擦,雙拳不動,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踮起(如圖2),感覺到腰部輕微發熱為 止。就是瞬間強腎法,方法很簡單,就是兩腳分開與肩齊寬,雙膝微曲,雙手虛握拳,貼在腎腧位置隨著身體的抖動而上下抖動。
這個方法對誰最管用?恰恰是過度疲勞、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
現在大多數人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保持充沛的精力了。前蘇聯有一位生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人的疲勞並不能單純靠休息來緩解,也就是說休息 不是恢復疲勞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運動來恢復,比如說散步、爬樓梯、慢跑、打球、練瑜伽等都可以,平時利用飯後睡前的時間做些輕量的運動,一天的 疲勞感很快就能緩解。
但是單純的運動,只能緩解疲勞,並不能補充精力,而我們這個方法,不僅能緩解疲勞,還能在短時間內補充精力,補足腎氣,強身健體。
在過去,這種運動被譽為中醫裡的金匮腎氣丸,有溫補腎陽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補腎方法。對腎虛、慢性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的病人非常實用。我之所以能夠在忙碌的生活工作當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就是掌握了這個奧秘。從道家醫學的觀點來看,這正是啟動了人體自身的大藥。
強腎還可以經常按揉腰眼穴(如左圖),它位於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中醫認為,經常按摩腰眼部位,可以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增強腎的納氣作用,進而達到益壽強身的功效。具體做法如下:
1.雙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長強穴)。然後再回頭重搓,每次做50~100遍,每日早晚各一次。
2.雙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每次5分鐘左右。
3.雙手握拳,輕叩腰眼處,或用手捏抓腰部,每次做3~5分鐘。
道家養生學認為,用掌搓腰眼,不僅可溫暖腰眼、疏通帶脈和強壯腰肌,而且還能起到聰耳明目、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此法還有助於防治遺精、早洩、痛經和月經失調等病。
六、誰冒犯了我們的身體:陽虛的年代濕邪在作祟
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故曰虛——《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
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 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 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門診時,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可能有朋友會產生疑惑:"武大夫,您說反了吧?冬天氣溫低,受寒濕侵犯容易理解,可夏天那麼熱怎麼還有寒濕啊?"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瘀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 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 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涼菜。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裡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 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髒。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鹹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被濕邪侵害的人好像身上穿了一件濕衣服,頭上裹了一塊濕毛巾,濕膩膩的難受!濕與寒在一起叫寒 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濕邪性黏膩重濁,濕氣向下走,就容易聚集在腰部 以下,造成膀胱腫瘤、前列腺肥大增生等病症。濕氣在體內排不出來,甚至會導致一些怪病發生,如吃土塊、磚頭、牆皮、生米等異物,這是身體濕邪很重的表現 了。
所幸的是,我們還有祛除濕邪的根本方法。既然濕邪能導致體內陽氣不足引發多種疾病,那麼我們就努力守護好身體的一輪暖陽吧。只要固護好自身陽氣,那麼身體也就有了自愈大藥,仿佛天天都與春天有個約會。
大多數人在夏天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蓋著被子吹空調,這種做法能讓寒冷的濕邪之氣直接侵入到人體,所以現代人真正受寒往往是在夏天。冬天天冷,人們都很 注意保暖,反而沒有那麼多受寒的人。三伏天開空調本無可厚非,但切記一定不要讓空調對著人吹,更不要睡覺時開一晚上的空調,特別是蓋著被子吹空調。吹完空 調後感覺不舒服,可服用健脾化濕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保和丸等,會緩解身體不適。
七、"晨起三部曲":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簡易方法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 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很多人總是告訴我,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干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
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征,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
八、薏米紅豆湯——徹底疏通濕邪的神秘小偏方
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
臨床上,我們治療濕症一般會采用中藥的治療方法,比如說實用三仁湯、藿香正氣水(膠囊)等藥,它們都具有芳香、化濕、解表的功效。但這些藥我們自己不能亂服,有的人會問,在家裡有什麼好方法來預防濕邪呢?或者說我明顯感覺到體內有濕了,到醫院又檢查不出什麼毛病怎麼辦?
薏米紅豆湯是清除體內濕氣最好的偏方
如果診斷出病人體內有濕時,我經常給病人推薦兩種"藥",這兩種藥既能祛除體內濕邪,還能當水喝、當飯吃。這兩種"藥",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紅小豆),一起熬湯喝,是清除體內濕氣最好的偏方。
因為這個薏米紅豆湯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熱除濕。赤小豆是紅色的,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紅豆還有減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涼,主要有 清熱、利濕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正是這種不黏不稠的清輕之相,才能達到清熱祛濕的 效果。但如果從預防的角度來講,熬大米粥的時候,加上一把紅豆一把薏米也未嘗不可。
還有朋友問我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紅豆湯,有禁忌嗎?其實,這個湯是養生佳品,沒有什麼副作用,但針對不同的人,則可以適當地做一些加減法。
有的人體質偏寒,裡面可以加一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有的人失眠,體內也有明顯濕膩的感覺,那就加一些蓮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經,可以把 薏米去掉,熬點紅豆湯,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棗、紅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緩解疼痛。關節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陰養血除痺。
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的人,往往臉上沒有血色,精神也不夠充沛,甚至心悸、貪睡,感覺頭重如裹,心中空虛。這是體內有濕加上心氣不足的表現, 可以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一些桂圓同煮。桂圓甘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能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飽滿、中氣十足。而且,單純的薏米紅豆湯味道很一 般,加上桂圓後,就變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僅驅散我們體內的濕氣,而且給我們的心帶來生機與溫暖。我們就叫它薏米紅豆桂圓粥吧,它特別適合強勞力勞動 者,也很適合中老年人。
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濕熱內擾所致,用薏米紅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 百合能潤肺、養顏,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蓮子最能養心、清心火,同時又能健脾、補腎。當然,如果感覺湯沒有什麼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
如果著涼感冒了,或是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幾片生姜。生姜性溫,能溫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變得 辛辣了。如果想在湯裡加點調味品,最好放紅糖,紅糖是性溫的。需要注意的是,婦女產後保養時,喝紅豆薏米湯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點大棗,大棗對溫中、健 脾、養血是非常適宜的。
腎虛的人,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一些黑豆。因為黑色入腎,豆的形狀也跟腎十分相似,以形補形,是補腎的佳品。
現在人們常說的腳氣病,是典型的濕熱下注。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點碎黃豆,用熬出來的湯泡腳,這是治腳氣的一個小秘方。
如果咳嗽,還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見方的小塊兒,加入薏米紅豆湯中同煮,可以潤肺、化痰、止咳。
學會薏米紅豆湯的加減變化,使用得當可以對生活中大部分常見病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薏米紅豆湯的喝法
薏米紅豆湯每天應該喝多少呢?我建議大家從5月初開始喝,一直可以喝到10月份。熬了以後可以隨意喝。
每年到天熱的時候,我就把自己家裡不常用的一個暖壺洗淨,抓上一把薏米、一把紅豆放到暖壺裡,再燒一壺開水,水開了以後直接灌到暖壺裡,最後把蓋蓋上。如 果你想早晨起來喝,頭天晚上灌進去,第二天早上壺裡的豆子全都泡碎了;如果想晚上下班回來喝,那早晨臨出家門的時候用同樣的方法泡上一壺,下班以後到家喝 正合適。
臨床上有很多體內濕氣很重的病人,在喝了薏米紅豆湯一兩周後,便感覺到腿腳發輕了,走路不那麼沉了,濕疹也慢慢地消退了。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很多小病其實都可以自己進廚房裡找藥,食物就是最好的藥。
還有一點值得說明一下,懷孕中的孕婦要是自我感覺沒有很重的濕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米。但可用紅豆,我們可以給薏米紅豆湯做一個減法,減去薏米,再根據上面的思路做加法,可以適量加些大棗、百合、枸杞等其他的品類。同樣能做成既能祛濕,又有其他養生功效的湯來。
這裡是一個基本的思路,大家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九、仙家秘傳周公百歲酒——養顏祛病的第一回春酒
飲酒者,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絡脈先盛。故衛氣已平,營氣乃滿,而經脈大盛——《黃帝內經·靈樞·經脈》
周公百歲酒的最早記載,最早見於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梁章钜所著《歸田瑣記》一書,由塞上周公發明。周公服用這個酒40多年,活了100多歲,他的後人祖孫三 代服用此酒,都活到了百歲以上。原方的劑量比較大,一次就要泡20斤,不方便操作。在此,我將師傳的周公百歲酒按照原方比例作了劑量調整,效果是一樣的。 配方如下:
黃芪12克、茯神12克、白術6克、熟地8克、當歸8克、生地8克、黨參6克、麥冬6克、茯苓6克、廣陳皮6克、山萸肉6克、枸杞6克、川芎6克、防風6克、龜膠6克、五味子5克、羌活5克、肉桂4克,以上18味藥外加紅棗200克,冰糖200克,高粱酒4斤。
這個方子看上去很平常,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其實它是集諸多古方精華而成,暗含了中醫非常著名的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左歸飲等古方方意。
黃芪素有"補氣諸藥之王"的美稱,有補益中氣的作用,可治療氣虛乏力、沒有食欲、自汗盜汗、半身不遂等久治不愈的疾病。方中用黨參、白術、茯神來加強黃芪 的補中益氣功能。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熟地、生地、山萸肉、麥冬、枸杞滋補肝腎,填精養血。五味子養心安神,固腎澀精。龜膠滋陰益腎,養 血補心。當歸、川芎活血補血。防風、羌活祛除肝腎之虛風。廣陳皮下氣調中。此方最妙的地方是羌活一味,祛風燥濕,為該方的點睛之處。正是配方的精妙之處, 周公百歲酒補養之功十分迅速,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氣血雙補,久服不燥,短時間內就能升發人體陽氣,祛除體內濕邪。
泡藥酒,關鍵是選對酒。購齊藥材後,買一瓶5斤裝的高粱酒,取出1斤酒用來洗藥材,將藥材中的雜質微塵洗淨,剩下的4斤剛好泡藥酒用。將藥材先用酒洗淨瀝 干(紅棗剝開),放入高粱酒中,然後放在通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7天之後,藥酒就可以飲用了。在泡制這個藥酒的過程中,有人為了圖省事,用塑料桶來泡 藥酒,這樣做是不衛生的。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質會溶解於酒中,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最好是在藥店買一個專用的泡酒瓶。
古方中,藥酒要埋於地下,這是為了把酒裡面藥的有效成分充分發揮出來,祛除酒的燥性。老師改良後的做法是:將藥材在藥店研成細粉後浸泡,藥效與埋於地下一樣。
服用藥酒時,要適當加一些蜂蜜,蜂蜜溫潤滋陰,加入藥酒後不僅可以祛除藥酒的燥性,還有利於保持和提高藥效,有養顏、潤腸、通便的作用。
依據此方泡制的藥酒確有養顏益壽、回春不老之功,堪稱"世間第一回春酒"。我把恩師珍藏了幾十年的藥酒公布於眾,是希望人人都學會用它來孝敬父母,如此一來,家家都有百歲老壽星。
還有獨特的方法,就是用一半原裝藥酒,加一半黃酒兌服,能使此酒更加醇香柔和,飲用量是每次一兩,一天不超過兩次。
十、有些時候,沖一沖喜比吃什麼藥都靈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黃帝內經·素問·腹中論》
"沖喜"一詞我們在電視劇裡聽得比較多,一般都以負面形象出現。凡事都要辯證地去看,利用好沖喜對我們生活有益的一面,那麼它還是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的。就是用辦喜事的方法來治病或者轉運。久病或長年身體不好的人,有意地操辦些喜事,對病情是很有幫助的。實際上沖喜是借助外在的環境改變病人的狀態。病邪之氣屬於陰性,病人長期處於抑郁的陰性狀態中,僅僅靠藥物是不能根除病痛的。有經驗的醫生會經常囑咐病人,多曬太陽,保持心情愉快,這些都是有意無意幫 病人調動陽氣。我在治病的過程中,一直強調陽氣的重要性,可以說,陽氣決定了人的生老病死。
按照道家醫學的觀點,沖喜是很高明的升陽方法,沖喜沖掉的是體內的邪氣,換回的是正氣。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當一家人長期過著很艱難的生活,壞事接連不斷,孩子生病了,老人住院了,全家人都灰心喪氣看不到新的希望,整天都籠罩著心理陰 影。有經驗的老人就會建議這家人辦一件喜事,沖沖晦氣。請親朋好友過來給老人祝個壽什麼的,溝通一下信息,可能就有人能幫上忙。全家人都開心了,好運氣可 能就會隨之而來了。前文講了,喜能升陽,喜悅的心情能夠讓家人重獲信心。以新的姿態來面對生活,這家人的生活會慢慢好起來。
沖喜在本質上是一種善舉,要在利人利己的基礎上去進行,皆大歡喜才是真正的沖喜,不要因為自己的一點私欲而去傷害他人。生活中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盡量讓自己擁有一顆助人之心。孟子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也是一種很高的養生境界。
沖喜從封建迷信的角度來講是沖掉晦氣,但是一般人走了霉運,心情消極卻是事實。沖喜不管能不能沖掉晦氣,都可以通過喜事的氣氛沖散消極的情緒,從而升發人的陽氣,改變心境,千萬不能做以己私欲去做損害他人的事。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