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太橋旦曾堪布:千萬不要“活時覺得不會死,死時覺得沒活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太橋旦曾堪布

  一位大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現在有很多人,活著的時候覺得不會死,死的時候又覺得沒活過。”

  意思是說,很多人一生都在忙碌——小時候為玩耍忙,年輕時為學業、戀愛忙,中年為事業、家庭忙,老年為健康忙,幾十年都忙著設計、完成各種人生計劃,就好像自己永遠不會死一樣。

  當死亡來臨時,他們回顧過去,才發現自己一生東奔西走、忙忙碌碌,從來沒有靜下心來體味當下的生活,也沒有思考過人生的意義,而一生辛苦求得的名利、眷屬等,在死亡面前都變成一場夢,甚至連身體都要拋下,只留下無盡的痛苦、孤獨和恐懼,就好像這一輩子根本沒活過一樣。

  還有一些人,聲稱自己不怕死,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追求種種感官享受,這樣的人可謂“無知者無畏”。

  這就像一個人得了重病卻不治療,使用麻醉品來麻醉自己。吃了麻醉品之後,雖然暫時感覺不到痛苦,但能代表病好了嗎?當然不能,總有一天還會被病痛折磨。

  這種人用吃喝玩樂來麻醉自己、欺騙自己,而一旦死亡來臨,還是會遭受難以承受的痛苦,那時,所有的自我欺騙都會被揭穿,所有“不怕死”的勇氣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只能在懊悔和恐懼中走向黑暗的未來。

  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呢?這樣過一輩子,實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就在於沒能體會死亡的恐怖,以及死亡無常的嚴酷事實。

  只有意識到死亡無常的可怕,才會渴望了解人生的意義,才能步入佛門來尋求戰勝死亡的恐懼。

  只有體悟了無常的真理,一切修行才能變得強而有力;沒有體悟無常,一切修行都是軟弱無力的,甚至是虛假的,在死亡面前,都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因此,對一位佛教徒來說,燒香、拜佛、念經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死亡無常的觀念,這就是最殊勝的法門。

  正如《善緣解脫道》所說:“沒有比無常更甚深的法門了……這是一舉摧破一切煩惱的鐵錘,是當下成就一切善業之門。”

  例如,我們的本師釋迦摩尼佛出家之前是一位太子,在皇宮裡享受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但當他看到老人、病人和死人後,立刻對無常產生了無比強烈的感受,生起了真實無偽的出離心和大悲心,於是放棄一切,出家求道,最終證悟佛果。這就是體悟無常不可思議的力量。

  那麼,應該如何觀修死亡無常呢?

  很多人也曾對死亡無常有所感受,但這些感受往往很快就消失了,很難持久。

  比如,讀到經論中關於無常的內容時,內心會覺得深受觸動,但合上書本後,一會兒就忘得一干二淨;親眼目睹親朋好友的死亡時,覺得非常恐懼,但過不了幾天恐懼感就消失了。

  我小時候曾親眼見過村裡幾位老人的死亡,當時很害怕,但過些日子就忘了。我也曾經歷過親人的死亡,當時感到極其悲痛,體會到了死亡無常的可怕,但過了幾個月,最多半年,這種感受就淡漠了。

  這樣觀修死亡無常就像在鏡子上哈氣一樣,既短暫又薄弱,很快就會消失,之後依然會沉浸在對錢財和世俗情感的執著中,虛度此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因為我們的觀修方法不夠正確、不夠持久,觀修得也不夠深入。

  密勒日巴尊者曾說:“我因為害怕死亡,而前往寂靜的山中,通過精進的修持,獲得了對死亡無有絲毫恐懼的把握。”

  尊者一剎那都沒有離開過死亡無常的念頭,一切所見所聞,哪怕是一個果實的掉落、一片樹葉的飄零,都讓他感受到死亡的臨近。

  他因為害怕死亡,所以才會去山中苦修;因為害怕死亡,所以沒有一個時刻不在勇猛精進;也因為害怕死亡,所以才能證得大手印境界,再也不怕死亡了。這才是觀修死亡無常應有的效果。

  因此,我們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積極、經常、持久地觀修死亡無常。從皈依佛門直到成就佛果,觀修無常是貫穿始終的修行,隨時隨地都不能離開。

  具體的觀修方法可以分為上座觀修和生活中觀修兩種。

  一位佛弟子每天最好擠出一點時間來上座思維無常,哪怕五分鐘、十分鐘也可以。上座時不能胡思亂想,而是要靜下心來,按照祖師大德們關於“四共加行”的開示進行思維,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讓自己的心有所觸動、有所震撼,甚至能流下眼淚,這才說明思維真有效果了。

  我們更要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觀修無常。可以多讀一些關於無常的經論和書籍,可以通過親朋好友的死亡加深體會,也可以去醫院看看,去墓地走走,感同身受,讓死亡無常的觀念更強大、更穩固。我們在享受各種世間快樂時也不能忘了無常。

  前一段時間很多人在朋友圈曬自己十八歲時的照片,這也有助於我們觀修無常。

  我們可以經常拿出自己年輕時的照片,和現在比較,看看自己的皺紋多了幾根、頭發白了多少、眼鏡的度數增加了多少,感受一下歲月的無情流逝。

  然後再想一想未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耳朵會不會聽不清?硬的食物會不會咬不動?會不會腿腳行動不方便?是不是需要別人24小時看護自己?這些恐怕都無法逃避。

  那麼,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會因為什麼而死?死的時候會是什麼感受?死了之後會遇到什麼樣的生命,會去往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要經常這樣想一想,讓自己產生刻骨銘心的感受。

  藏地有一個習俗,就是將已經去世的人的碗倒扣在桌上。所以藏地很多修行人每天晚上睡覺前,會把自己用的碗倒扣在桌上,這樣來提醒自己:“今晚也許我會死去。”時間一久,他們每次看到這個碗時,就會心裡一驚,想起死亡的到來。

  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每天晚上睡覺前想象一下,自己今晚就會死去,問一下自己:能放下對錢財的執著嗎?能放下對親人的貪執嗎?能無牽無掛地離開這個世間嗎?

  世界上有什麼能阻止無常的方法嗎?也許讓秒針停下來,讓時間不流逝,這樣我們就不會長出皺紋,不會增添白發,不會變老,不會死亡。可是,時間怎麼可能停止呢?

  時間無法停止,無常無處不在,生活中的任何細節都可以幫助我們思維無常。

  我們每度過一天、一周、一個月,可以這樣思維:這一天、這一周、這一個月,已經從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遠地失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當我們散步看到樹葉時,可以這樣思維:這些樹葉有嫩葉、有綠葉、有開始枯萎的葉子、有完全枯黃的葉子,我現在屬於哪一種樹葉呢?

  當我們看電視,看到有人因為洪水、車禍、戰爭、恐怖襲擊而受傷或死亡,可以提醒自己,這就是無常。

  總之,現實生活中的一花一葉、一事一物,時時刻刻都在向我們揭示著無常的真理,都是教導我們無常真理的書。只要我們認真觀修,一定能對死亡無常產生深入骨髓的體會。

  這時,我們的心自然不會再貪執此生,不會被“稱譏、毀譽、苦樂、利衰”這世間八法所動搖,我們的心會義無反顧地轉向佛法,並勇猛精進地實修,這才說明觀修死亡無常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這時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佛教徒。

  正如岡波巴大師所說:“何謂佛教徒?就是時時刻刻都在准備著死亡,而且死無所憾——當下這一座,立即修持!”

 

上一篇:淨空法師:大福大貴從哪裡來的?
下一篇:《地藏十輪經》:善業道品第六之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