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十八重戒之十六衒(xuan)賣盜名
《集頌》:“稱言自得自炫賣,我解經中甚深理。
三昧總持忍辱地,種種莊嚴勝觀行。
受持演說不由他,詐現慈悲鉤名利。
不言我從勤持誦,從他聞解正思修。”
此條有沽名釣譽之意。“衒”為沿街叫賣,自我誇耀。
“三昧總持”,“三昧”也為“三摩地”,是正定之意;“總持”則為陀羅尼,能持一切善法不失,能止一切惡法而不起。《大智度論》把“總持”解為:以念、定、慧為體所發的利用。
“忍辱地”(第三地菩薩):《華嚴經。十地品》和《入中論》講:般若密乘的第三地“發光地”主要是“堪忍成就”,也即在第三地菩薩階位時,主修“忍辱”,並趨於圓滿。《經剛經》:“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與爾時……”不“生瞋恨”,佛當時應該就是處於三地菩薩的階位。
“勝觀”是緣於“空性”而進行的禅觀。《地道》中講“勝觀”分兩個階段。第一:以概念心觀空,屬於“觀察修習”、“安住修習”階段,即數數分析思維“什麼是空性”,當空性的“概念”非常清楚和堅固時,即為概念心證空性,此時處於“五道十地”的“加行道”位。第二:現觀空性,即親證空性。當行人“親證空性”的一剎那,即進入“五道十地”的“見道位”,馬上就是“初地菩薩”。
“受持演說不由他”,“不言我從勤誦持,從他聞解正思維。”是說自己的智慧“不是從經中所學、不是從師長處得來”的,也不是通過“勤誦持”和“聞解”“思維”而來。有的會有“自己的善根厚”,或“夢中佛菩薩的點化(證空之前)”等等沽名釣譽的邪說。這同樣犯了“大妄語戒”。
“如是之人,即是欺诳諸天世人……”一切人“皆勿親近”他們!
——摘自仁清法師《佛教大乘正覺道之戒律、戒相疏義》之 菩薩戒十八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