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的下手是第六意識,成敗的關鍵看第七識。用第六意識改變第七意識。
從唯識的角度看一個人的成敗,不是說你一天拜一百拜、他一天拜兩百拜,你往生的希望就輸給他。不是這個意思!這個是事修而已。
成敗在第七意識,你對三界的執著比他淡,你往生的希望就比他高。唯識學的成敗得失,它的判斷標准,完全看第七意識——恆審思量。因為它是輪回的根本,它沒有改變,從唯識的角度,你就沒有改變。
你一天拜一千拜,拜了三十年,但是三十年前的你跟現在的你,思想完全沒有改變,你過去貪什麼,你現在還貪什麼,從唯識的角度,你沒有改變,你完全沒有改變,你只是增加善業如此而已。
從輪回的角度,你沒有好好掌握輪回的開關,你做的都是枝末的問題。往生與否跟這個佛號的多少沒有直接的關系。
通過唯識學,首先要知道,你的判斷標准在哪裡?你的目標是什麼?我希望我三年後有進步——我三年前看到一個事情,高興的時候會很高興、痛苦的時候很痛苦,三年後感覺上淡薄很多了。恭喜你了,你的生死業力輕薄了!因為關閉輪回的開關,你已經開始啟動了。
所以,唯識學判斷輪回,完全從第七意識判斷。但是,第七意識沒有改變自己的能力。因為它沒有名言,它沒有思考能力,所以它沒有能力改造自己。所以下手從第六意識下手,用第六意識去學習經論,如理思惟,用道理跟第七意識溝通,用道理來化解第七意識的執取。
整個唯識學的宗,就是第六意識的止觀;它的趣,就是破壞第七意識的執取。這個你最好先了解一下。宗趣的因果清楚了,你整個唯識的教法的綱領就掌握了。
所以你就從中能夠修觀、能夠破執,乃至於慢慢地把心帶回家,悟入我們的真實本性。
否則,你只是分別唯識的復雜的名相,結果入海算沙,向外攀緣,不知道它的會歸處,那麼這樣子就很難得到唯識的利益了。所以我們把它的這個宗趣先掌握。
——節錄自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