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六祖開示達摩大師代化梁武帝公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那什麼是功德呢?功德就是我們自性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五分法身香。那麼在《六祖壇經》裡面,有六祖大師的弟子請示六祖大師,六祖大師的弟子就請示六祖大師說,「弟子見說」,就我們聽說了,「達摩大師代化梁武帝」。我們知道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是中國的禅宗初祖,六祖大師是第六祖。他首先到達的地方是廣東,後來他見到梁武帝。我們知道梁武帝有供養寶志公禅師,寶志公禅師據說他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梁武帝喜歡修福,他也是在家居士身當皇帝,他也能夠講經。中國的吃素就從他開始的,他當時本身吃素,所以全國的僧人就完全跟著他學了,就變成全部都吃素了。

  達摩祖師遇到梁武帝的時候,梁武帝因為他喜歡做善事,所以你看做善事的人,他心外求法。他就問達摩祖師說了,問達摩,「朕一生已來,造寺、布施、供養,有功德否?」他說,「朕」就是他自己,皇帝就是「朕」,我一生以來,我造這麼多佛寺,我布施這麼多金錢,供養這麼多僧人,印這麼多經,「有功德否?」我這樣有功德嗎?達摩祖師回答說,「達摩答言:『並無功德』」,就是毫無功德。「武帝惆怅,遂遣達摩出境」,就送客,把達摩祖師送走。這就跟一般人講的一樣,話不投機半句多,兩個不相應。達摩祖師是古佛再來的,他開悟的聖僧。那梁武帝他還是凡夫,凡夫碰到佛,他也不知道對面就是佛。

  當時梁武帝跟達摩祖師這一段對話,達摩祖師有跟他開示,達摩祖師一跟他講說毫無功德以後,接著他就馬上講一句,開示一句法語,梁武帝也是聽不懂。他說,「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淨智」就是什麼?我們清淨的智慧。「妙圓」就是什麼?本來俱足,「妙」就是不可思議,「圓」是圓滿俱足。佛有我們也有,如果佛有我們沒有,這就不圓滿,人人本具。

  所以他說,「淨智妙圓」,就是每一個人都具有這個清淨的自性。「體自空寂」,自性的體誰見得到呢?「空寂」就是清淨的意思,所以實相是無相無不相,你覓那個心體了不可得,但是它作用恆河沙。就像鏡子的照性,你走過去,胡來胡現,漢來漢現。男生走過去它照男生,女生走過去它照女生。你在那個鏡子的鏡面上,去找它的照性,你找不到,但是你走過去它就現相。所以照性在哪裡呢?照性在相上,在作用上。所以「淨智妙圓,體自空寂」,我們這個清淨的自性,它是無相的,它的作用就無不相,妙有,無相就真空,就講我們這念心是真空妙有。

  所以達摩祖師跟他講說,「淨智妙圓,體自空寂」。我們要開悟,我們要明心見性,我們要見到這個自性,像這樣的功德,「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不是去心外求怎麼樣才可以開悟,不是。你放下執著,你就出三界。你放下分別,破一品根本無明,證入一真。所以像這樣的功德,「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不是說你在世間要做多少善事,你才會變為得到這個智慧,不是。你只要做到《金剛經》裡面講的,離一切相,行一切善,那個就是功德,你所做那個善事就是功德。所以一般叫做三輪體空,沒有布施的我,沒有布施的物品,沒有布施的對方,三輪體空。或者說不住相,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也可以,或者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住相布施,你就可以見到功德,就會跟功德相應。

  所以當時「武帝惆怅」,就把達摩祖師送走了。「未審此言」,那麼六祖大師的弟子就問六祖大師說,我們不了解這一句話什麼意思。他說,毫無功德,「並無功德」,「請和尚說」,他請六祖大師開示。「六祖言」,六祖大師就說了,「實無功德」,他說,真的沒有功德。「使君勿疑」,他說,你們不要懷疑。「達摩大師言武帝著邪道」,他說,達摩祖師說梁武帝著邪道就是什麼?著邪道就是,邪不是他中邪了,不是這個意思,心外求法叫做心邪。你心邪掉,你不是向內求,你是向外求,這叫心邪,所以叫著邪道,不是他著魔叫著邪道。

  「不識正法」,他不知道什麼叫正法,什麼叫正法?正法就是清淨。所以我們講說正法久住,什麼叫正法久住?你跟佛陀相應,你跟般若相應,就是正法久住。如果你勤修戒定慧,那佛陀就住世了,釋迦牟尼佛現在還住世,對你來講還是正法,為什麼?因為你勤修戒定慧。那如果你沒有勤修戒定慧,你是造貪瞋癡呢?那佛就滅度了,那就是末法,對你來講是末法,為什麼?因為你不修戒定慧,你是造貪瞋癡,那佛就滅度了,滅度的意思就是佛就圓寂了,那你就是末法的眾生。

  所以六祖大師說,「實無功德,使君勿疑」,你們不要懷疑,因為梁武帝不知道什麼叫正法。「使君問」,六祖大師的弟子就問了,「何以無功德」呢?他說,為什麼沒有功德呢?六祖大師說,「和尚言:『造寺、布施、供養,只是修福。』」所以你現在捐款去建佛寺,你現在布施啦,送米到佛寺去,或是去打齋,這都是修福,只是修福而已,得到福報。

  你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健康長壽跟聰明智慧跟財富,這個都是世間人想要的東西,你想要長壽,你想要有錢,那就是福。但是福它是真的不能夠抵業,天災來了、水災來了、地震來了,那你福報有什麼用呢?地震來了,錢全部都化為烏有,戰爭一來的話,錢都化為烏有。共業中有別業,有不共業。

  所以六祖大師說,「只是修福,不可將福以為功德」,你不能夠把這個福當成功德,一般人都把福當成功德,說我在修功德。六祖大師說,「功德在法身」,法身在哪裡?我們這個自性有清淨法身佛、有圓滿報身佛、有百千億化身佛,我們一般叫做一體三身佛,在哪裡?在我們自性裡面。釋迦牟尼佛開悟以後,就證得這一體三身佛。我們大經裡面講的體相用,體就是清淨法身佛;相,圓滿報身佛;用,百千億化身佛。

  所以六祖大師說,「不可將福以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於福田。」所以你開悟以後,你破了根本無明,你證法身,你功德就顯露出來了,那功德是可以滅罪的。淨空老法師壽命只有四十五歲,他講經功德,他講經成就的功德,他有得到這個福報,所以他能夠延壽,到今天八十九高齡。老法師說他命中只有四十五歲的壽命,為什麼?他功德可以滅罪,他不是去抵罪,他是滅罪。因為老法師他能夠跟戒定慧相應,他貪瞋癡慢疑就斷掉了。

  六祖大師說,「功德在法身,非在於福田」。「自法性有功德」,自己的法性,自己的自性裡面有功德。「平直是德」,「平直」就是平等心,我們說直心就是道場。「佛性外行恭敬,若輕一切人,吾我不斷」。六祖大師說,你雖然有佛性,可是你對外,你對人家,如果你能夠開發佛性,你對外一定可以行恭敬心,就是「佛性外行恭敬」。

  但是如果你輕視一切人,六祖大師說,為什麼他說「若輕一切人」呢?梁武帝在問達摩祖師說,我有沒有功德?我蓋這麼多佛寺有沒有功德?達摩祖師說,沒有功德,梁武帝就送客了,這叫做什麼?「若輕一切人」,他沒有恭敬心,他真正能夠跟戒定慧相應,他一定恭敬。所以有些人雖然他學佛,但是他對人會傲慢,他修的是福報,所以老法師說,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修福。你要破了我執,破了法執,破一品根本無明,你才會見法身,那才是功德。

  所以六祖大師說,如果你輕視一切人,「吾我不斷」,那表示那個人我執很重,「吾我」就是自我很重,「吾我不斷,即自無功德」,就沒有功德。「自性虛妄。法身無功德」,什麼叫「自性虛妄」?自性迷了叫虛妄,你自性迷了以後,法身就沒有功德了,因為法身就是什麼?法身就是被無明障住了,那就見不到功德了,「法身無功德」,念念行平等直,平等真,「德即不輕」,如果你念念都能夠行平等真心,你德性顯發,你就不會輕視別人。「常行於敬」,對人就可以恭敬。所以六祖大師怎麼解釋功德?六祖大師說:「自修身即功,自修心即德。」你看,你現在這個身體,你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你持戒、念佛、修六度,再清淨你的身口意,這叫自修身,把你的身口意修清淨,這叫自修身。

  六祖大師說,「自修身即功」,就是有功。「自修心即德」,你把你內心的貪瞋癡慢疑,妄想、分別、執著斷掉了,就是德。所以「自修身即功,自修心即德,功德自心作」,功德不是去外求的,在自心裡面開顯出來,叫「自心作」。「福與功德別」,這就是這裡講的,福跟功德的分別在這裡。「武帝不識正理,非祖大師有過。」梁武帝不知道什麼叫做正理,什麼叫開悟自性,他不知道,所以不是祖師的大德,「祖大師」就是達摩祖師,有什麼過錯,沒有。這是講到「功德尤無量也」,我們把功德解釋一下。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五九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上一篇:淨空法師: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都是阿彌陀佛願力變現出來的
下一篇:黃柏霖:公門裡面好修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