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談天說地問自己之每周一經節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列位朋友:

  在佛法修習中有句人們很熟悉的話叫做“大徹大悟” ,能說出此話的人並不稀罕,可真正知道它的內在含義的人,不見二三。人們常常是“霧裡覌花” 缺少一雙慧眼,難以將有若雲霧遮障的五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

  所謂“慧眼” 者,即是憑借對五蘊物質的不喜、不愛、不樂、不取、不著的清淨思想意識來以平等的不一不異;不即不離的思想心態來對待一切自然存在的物質世界,徹底看清了它的本來真實的面目是無常、變易之法;無我、無我所、不相在的事實。

  對於以前(後際)、以後(前際)、當前(現在)的一切存在的無量無邊事物,都能辯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於從前過去的一切事物無有恩怨糾葛;於未來一切事物不存理想希望;於眼前當下一切情景一片寂滅清涼是法無生,這才叫做“大徹大悟” !若能常住此境,即是涅槃。

  下面且來聽聽如來佛陀怎樣說?

  第58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所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善哉!比丘:不樂於色;不贊歎色;不取於色;不著於色。善哉比丘!不樂於受、想、行、識,不贊歎識;不取於識;不著於識。所以者何?若比丘不樂於色;不贊歎色;不取於色;不著於色;則於色不樂,心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樂於識,不贊歎識;不取於識;不著於識,則於識不樂,心得解脫。

  若比丘不樂於色,心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樂,心得解脫。不滅不生,平等捨住,正念正智。彼比丘如是知、如是見者,前際俱見,永盡無余。前際俱見,永盡無余已,後際俱見,亦永盡無余。後際俱見,永盡無余已;前後際俱見,永盡無余,無所封著。無所封著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亦無所求。無所求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58經譯文:

  當佛陀住在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一天世尊對諸比丘說,有五種受蘊。名曰:1、色受蘊,2、受受蘊,3、想受蘊,4、行受蘊,5、識受蘊。世尊說,我高興的看到了善於修習的比丘們,①不樂於色,②不贊歎色,③不取於色,④不著於色。世尊說由此推論,比丘於“受、想、行、識”四蘊中,亦能做到不生贊歎蘊,不取於蘊,不著於其它蘊的人。所以說比丘於五蘊若能不生贊歎,不生喜樂,不取、不著者,則於五蘊心得解脫。以心得解脫,漸至不滅不生,平等捨的原故,而住於正念正智中。那些比丘能做到具有這樣的了知,這樣的見解人,五蘊消散。前際(以前事)後際(以後的事)五蘊盡散,清清楚楚,朗徹無余,無所封著(無任何封擋影塵、盡消,無任何牽縛),自由自在。面對世間無所取,無所求。由自覺悟,而顯涅槃。我生已盡(不在有生),清淨梵行已牢固地確立,所作的都已過去,自己知道不受後有,最後一次有身,不會再有了。佛說此經已。

  小結:佛陀總結、鼓勵比丘們修習成果,常時正念正智;不滅不生;前際後際五蘊永盡無余,實現自覚湼槃的光明前程。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浧槃。

  一切佈已過,永超世恩愛。

  列位朋友:讓我們沐浴在正法佛學的暖陽春風裡,輕松愉快地渡過每一周,謝謝大家!

  列位朋友:

  路有裡程碑,學有學位;官有官銜;軍有軍階,都是用於表明既有事業成果未來事業的基礎。佛法修習也是這樣,也有前程進步的裡程碑。下面經文提到的“須陀洹果” ,即是證道聖人的最初級果位,自此入聖人流不生不滅。

  怎樣做才行呢?切聽佛陀如是說:

  第59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雲何色受陰?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受陰。復次,彼色是無常、苦,變易之法。若彼色受陰,永斷無余,究竟捨離、滅盡、離欲、寂沒,余色受陰更不相續、不起、不出,是名為妙,是名寂靜,是名捨離一切有余,愛盡、無欲、滅盡、涅槃。

  雲何受受陰?謂六受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是名受受陰。復次,彼受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雲何想受陰?謂六想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想,乃至意觸生想,是名想受陰。復次,彼想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雲何行受陰?謂六思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是名行受陰。復次,彼行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雲何識受陰?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眼識身,乃至意識身,是名識受陰。復次,彼識受陰是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比丘:若於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是名隨信行。超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若於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是名隨法行。超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於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三結盡斷知,謂身見、戒取、疑。比丘,是名須陀洹果,不墮惡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後究竟苦邊。

  比丘:若於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不起心漏,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捨離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59經譯文:接上經地點佛說有五受蘊:

  一、什麼是色受蘊呢?世尊說:一切所有色都是四大種組成,由四大種交涉變化所造就叫做色受蘊。再說此色是無常的,苦的,變化不定的法。若能將這樣的色受蘊永遠斷除,不余遺留,干干淨淨,視為究竟之捨離、滅盡;視為離欲、寂寞。這樣做再也不會有其余色受蘊後繼產生,處在一個即無有新的生起產生,又清涼寂沒,純一滿淨。所以我們稱之為“妙”,叫做寂靜。也叫做捨離一切有余,愛之盡底,無有欲貪,色之滅盡,進入涅槃。

  二、世尊繼續說,什麼是“受受蘊”呢?說的是六受身。有哪六受身呢?①是說眼觸生受,②耳觸生受,③鼻觸生受,④舌觸生受,⑤身觸生的受,⑥意觸生的受,這六種情況都是“受受蘊’。這六種受受蘊都是無常、苦,變易之法,以至於它們滅盡時可入涅槃。

  三、什麼是想受蘊呢?是說六種想的受蘊。①眼觸色生成的想象,叫眼之想蘊。②因耳觸生成的音聲的想像,叫作耳之想蘊。③因鼻之嗅聞觸知生成的各種氣味之想蘊。④因舌之嘗覺觸知生成食味之想蘊。⑤因身體的摩擦觸感生成的想蘊。⑥因心意識之感知辨別眾法之想蘊。想受蘊的特點是:無常、苦,變易之法。可以滅盡,乃至涅槃。

  四、什麼是“行”受蘊呢?六思身是(思是思考、思慮、思索),分別有六種情形。①因眼觸生成的思為眼行蘊。②因耳觸生成的思為耳行蘊。③因鼻觸生成的思為鼻行蘊。④因舌觸生成的思為舌行蘊。⑤因身觸生成的思為身行蘊。⑥因意觸生成的思為意行蘊。六種行蘊共同特點是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五、什麼“識”受蘊呢?六識身。分別為:①因眼識而生成的識受蘊;②因耳識而生成的識受蘊;③因鼻識而生成的識受蘊;④因舌識而生成的識受蘊;⑤因身識而生成的識受蘊;⑥因意識而生成的識受蘊。所有這些識受蘊共同特點,是無常、苦,變易之法,可以滅盡,直至涅槃。

  佛說比丘,如果能於此法,用智慧去思維、觀察,加以忍耐克制,不起識別心。思想認識搞通了就叫作“隨信行”,可以“超生,離生”,越過凡夫地。在未得須陀洹果之前中間不停止,必定證得須陀洹果位。

  佛說比丘若於此法能夠努力、奮斗、向上,以智慧思維、觀察、忍住分別不起識心,修習實踐跟上去,就叫做“隨法行”。能超升、離生,越過凡夫地位,未得須陀洹果之前,中間不停止,必定證得須陀洹果。

  佛說比丘,於此法能如實,從正智慧做到“等見”,三結盡斷(身見,戒取見,疑)。佛說比丘:到此時就是須陀洹果了,不墮惡道,必定能正直進入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人間天上,七次往來)然後到究竟苦邊(三界盡頭)。

  佛說比丘們若能於此法,正慧等見,三結使盡斷,知道了什麼是身見,戒禁取見,疑見(注解:①身見:執著五蘊假身為實有。②戒禁取見:執行或受持邪戒,錯認為五戒。③疑:疑師、疑法、疑佛,對真理懷疑),做到上述各條的比丘,就證得須陀洹果了。如是比丘,做到如實五慧等見,不起心漏,就叫作阿羅漢了。諸漏已盡,所作已作,捨離重擔,逮得已利,盡除諸有結使,以正智心得解脫。說完此經,比丘們歡喜奉行。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浧槃。

  一切佈已過,永超世恩愛。

  列位朋友:讓我們沐浴在正法佛學的暖陽春風裡,輕松愉快地渡過每一周,謝謝大家!

 

上一篇:淨空法師:把往生極樂世界擺在第一
下一篇:黃柏霖:勸回收站恭敬法寶成立法寶流通中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