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聖僧』,聖賢僧,聖僧他可以伏虎降龍。我們看蓮池大師在《山房雜錄•卷一•禳虎疏》裡面有這一段記載,這個是在《雲棲法匯》裡面有這一段記載。在萬歷,明朝萬歷二十四年十月,杭州府錢塘縣,這個縣的「定北五圖」,那個地方「各鄉村虎獸為災」,有很多老虎釀成了些災害,而且傷害到人還有畜生很多。當時本鄉有一些人就來求禳解,「禳解」就是向神祈求解除災禍。「宏思人虎本同一性」,這個「宏」是指蓮池大師,祩宏,他法名叫袾宏。蓮池大師就想到說,人跟老虎是同一覺性的。「傷害繇乎宿冤」,如果你傷害老虎,結果又就結了冤業。「捕之則彼此相夷」,如果你把牠老虎抓到了,也是互相的屠殺、互相的殺害。「遣之則自他何別」,如果我們把老虎放了,這樣的話就能夠,自他有什麼不同呢?
所以認為必須要怎麼樣?要「修齋作福」,跟這個劉昆的做法,劉昆是把這些陷阱都埋起來。蓮池大師當時那個地方,他住的那個鄉下,就閙了虎患,就老虎。我們知道蓮池大師也會祈雨,當時閙干旱的時候,縣長沒有辦法,縣長就去求這個,縣令就去求這個蓮池大師。蓮池大師說,我只會念佛。縣長就說,好吧,你就是大師,你幫我們祈雨啦。蓮池大師拿著木魚,就帶著縣令走在田埂間,就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念到哪裡,雨下到哪裡。蓮池大師他是證果的聖僧,他就是有這個功德力,他到哪裡,雨下到哪裡。
當時虎患,蓮池大師認為說,應該要修齋作福,才可以把這些野獸化解到無形。於是蓮池大師就把這些出家人就召集起來,「雲集僧伽」。「就於本境黃山妙淨寺中啟建禳解道場五晝夜」,當時蓮池大師就召集這些僧人在「本境」,就是他們在杭州府這個地方,黃山的妙淨寺,「啟建禳解道場五晝夜」,作五天的法會。「至某日圓滿」,到某一天要圓滿的時候,「於中謹備香燭茗果」,准備了香燭茗果,命僧翹勤頂禮梁皇忏法十二部,當時就請這些出家人誦十二部《梁皇寶忏》。「終宵設放瑜伽焰口」,當時晚上還兼作瑜伽焰口。
「以此功德」,用這功德來回向。「又復祈禱自古伏虎聖賢,牒至諸方山神土地」,就是自古以來這些伏虎聖賢的這些菩薩,他們最後呈報疏文的時候,都請諸方山神土地。「承斯善利,伏願前生負虎之命者」,希望前生如果有害這些老虎的命的人,「悉皆解釋怨瞋」,希望放下怨恨瞋恨心,「不相酬報」,不要互相冤冤相報。
「今日為虎所噬者」,今天被老虎所吃掉的人,「俱得早生善趣」,希望他們能夠早生善道,「不墮傷亡」。「人無害虎之心」,人不要有害老虎的心,「發慈悲而永除殺業」,發出一念慈悲心,永遠除掉這個殺業。「虎絕傷人之意」,老虎絶對沒有傷人的意思,「盡此報而速脫苦輪」,希望不論是老虎或是這些百姓,都能脫離業報輪回之身,「而速脫苦輪」,離開輪回之苦。「下至微類含靈」,小到這些蠢動含靈,「鹹蒙護庇」,都能蒙佛力加持。
「遠及多生滯魄」,甚至在這多生累劫來這邊,在這個六道裡面流浪的這些鬼魂眾生,「俱獲超升」,都能夠超升。「人人植菩提因,處處成安樂土」,希望人人都種下菩提因,處處都成安樂淨土。這是當時蓮池大師在《山房雜錄》裡面「卷一•禳虎疏」裡面有記載這一段。杭州府祈求作法會,來把這些虎患能夠消除的故事。可能在當時一定有達到這個效果,所以才會有這一段的記載。這個就是「聖僧伏虎降龍」。
最後第五行『麟鳳』,「亦皆化為麟鳳」,「麟鳳」就是麒麟跟鳳凰,那這比喻什麼?這是吉祥的動物,麒麟跟鳳凰就是吉祥的動物。比喻什麼?世間的聖賢,他們都是很稀有難逢的,這個意思。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七五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