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念大悲咒要緊的要有大悲心,念阿彌陀佛那就要有阿彌陀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天天念佛,人家念佛一聲佛號可以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佛經上說的,不是假話;而我們念八十萬聲佛號,恐怕一個罪都滅不掉,這什麼道理?《西方確指》說得很好,念佛要有佛心。《西方確指》告訴念大悲咒的人,念大悲咒要緊的要有大悲心,沒有大悲心念大悲咒有口無心,不靈。由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聯想得到,念阿彌陀佛那就要有阿彌陀心。阿彌陀是什麼意思?這是我們學佛的人,尤其常常在我們這個講座多少能曉得一點,阿彌陀是梵語,翻成中國是無量的意思,佛是覺。換句話說,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的心量是無量無邊,一切境界裡面覺而不迷,用這個心去念阿彌陀佛是念念覺、念念無量,正是經論上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諸位想想,你怎麼不證菩提!你怎麼不得一心!如果這個世間什麼大事、小事都要斤斤計較,都要執著較量,煩惱習氣不肯放下,諸位想想,我們佛號念得怎麼會相應?

  念觀世音菩薩,要生大慈悲心、要生清淨心,觀世音菩薩自修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大慈大悲,所以心與口要相應。不但是密宗裡面講的三密相應,念佛法門,一顯一密也要求三密相應,但是它不是說結手印,心口相應,我們所作所為、行為要相應,心、口、身行統統要相應,這樣才叫做念佛人,這樣念佛才會有成就,才能夠把煩惱習氣念斷。見思煩惱習氣念斷,就得事一心不亂;無明也念斷幾分,那就是證得理一心不亂,要這個念法。並不是說我們不如古人,實在講我們不得法,古人是心、口、行完全相應的念,所以念不久人家就得一心,就明心見性;我們是心、口、行統統不相應,這樣念一生,不要說是一心沒有念到,功夫成一片都做不到,你看這個多苦!

  反過來我們再看,六道輪回生死不斷,這是什麼?這就是煩惱之所纏縛,有煩惱就有生死,這是佛在此地講和合的意思。現在既然發心修無上菩提,第一要緊的事情,就是要真正了解煩惱性空即是菩提妙智,哪來的和合相?這個地方就得要用般若觀照的功夫,可是真正能提得起般若觀照,實在也不多見。別人是不是能提起,要記住,不關自己的事情,要緊的就是自己能不能提起,這個才重要。所以《華嚴》裡面的表法,你看修行人,修無上菩提的就一個人,就善財一個人。這就是做出一個榜樣給我們看,他人如不如法不是我的事情,學佛得一個人學。這個話我們在講席裡也不曉得講了多少遍,時時提醒同修們,除自己之外,一切的境緣都是善友、都是佛菩薩,這樣你的道業一生成就。再給諸位說,《華嚴》的好處妙處就在此,遇到惡人、冤家,那是佛菩薩、那是甘露火王、那是勝熱婆羅門用這些方法來考驗我的。甚至外道,五十三參裡面外道有不少位,善人、惡人、外道,以及世間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在一個修一乘大法的人的眼目之中,全是佛菩薩、全是善知識。所以,善財童子一生成佛。

  這就好像一個學生在學校裡讀書,老師有的很慈悲、很愛護你,也有老師很凶、很惡,常常來找麻煩,無故來處罰你,那還是老師,這樣的學生才能成就得了。我們如果連這一點都不認識,這就是沒有智慧。觀照的智慧,就是把一切境界都照空,一切境界都是佛境界。《法華經》裡面給我們講的十如是,那就是般若觀照之下的真實相,《金剛經》裡面講的「諸法實相」,《法華經》裡面講的「十如是」,從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到如是本末究竟,天台大師把它開演成為百界千如,在華嚴會上那就是一真法界,在淨土裡面那是常寂光淨土。我們想想,我們是怎麼做功夫?我們是怎麼修法?這些大經大論天天都圍在我們周邊轉,如果要是不得受用,這真是苦!這是古人所謂當面錯過,「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了當面錯過,你想可惜不可惜?

  要如何才不錯過?《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教給我們一個方法,他舉一個例子,說有一個人無緣無故給你一個錢,歡不歡喜?很歡喜、很高興。無緣無故人家把你的錢奪去,你難過不難過?一個錢,事情雖然小,如果有得失之心這就是障礙。一個錢沒有看在眼裡,沒有得失之心,這就是修道入門之處,修學都要從最淺近之處,在這裡學。大的得失看得很重,一下確實捨不得放下,從小錢這個地方學著不計較,然後再把你的境界擴大,大的也不計較,這就是有進步,這個境界就一天比一天提升。到了一切事都不計較,心就清淨,而後我們的心、口、行業才能夠相應。這是轉煩惱為菩提、轉八識為四智,那個轉就從這個地方轉法,學佛就要從這個地方學起。菩薩法裡面,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就是修布施。《金剛經》講得很清楚,尤其是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發揮得太詳細。布施是什麼?捨。捨什麼?捨煩惱、捨生死。捨掉煩惱就是菩提,捨掉生死就是涅盤;換句話說,凡是障礙菩提涅盤的統統把它捨掉。這個地方「而自疑惑」,疑惑就是障礙菩提涅盤的,要把你這個疑惑捨掉。但是諸位要曉得,最難捨的就是疑,為什麼?理不明,疑去不掉;道理明白,疑就斷掉,所謂是破迷開悟。佛法裡面給你說這些道理,就是叫你捨疑惑,疑惑捨了之後,一切境緣裡面當然就能夠放得下。

  摘自 楞嚴經  (第七十二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072

 

上一篇:學佛感悟詞 觀自在菩薩32化身之20:阿耨觀音
下一篇:淨空法師:念佛障礙太多怎麼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