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誠學師:苦難求救時,要用心體會佛菩薩的回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菩薩“有求必應”,也要看求什麼、怎麼求、如何應,不是光“求”一下就可以了。就好比父母對孩子,孩子的心事、需求,父母都會牽掛、回應,但回應的方式就很有講究了。所求錯了,父母會幫助他糾正;求正當的東西,父母會教給孩子如何去努力,不會求什麼給什麼,那樣只會害了孩子。菩薩就好比最有智慧的父母,用心去體會菩薩的回應吧。

  ——學誠法師

  師父,如果一直觀過,沒法融入團隊,而且很多東西很多人確實是有做得違背良心的地方,我應該怎麼去改變心態,或者怎麼去面對這些?因為無法改變,也無力改變。而且大家很容易就因為一點點小事以訛傳訛,各種評論。

  網友學誠

  法師在團體裡對身邊的人觀過,看到別人有一大堆毛病,自己又沒有悲憫心,就會很苦惱。本來是別人的問題,被自己看到、聽到、接觸到了,還不斷去觀察,就會形成觀過的心,不知不覺就把問題接受下來,變成自己內心的障礙。如果這種障礙一直在內心中累積,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善法就再也進不去了,因為內心已經失去了吸收善法的能力,都被惡法障礙住了。所以必須要忏悔、皈依三寶。平時聽聞的佛法,有哪一個能用得起來,把煩惱伏住的,要多去用。只有善法現起來,才能止息惡法。

  師父,如果每天全身心投入工作,沒有精力刻意造作十惡業,不打游戲不談戀愛,每日忏悔惡業,是否也算作很好的修行呢?

  網友學誠

  法師見如目,行如足,修行要先樹立正見,然後以見導行。否則,一般不懂得佛法的人,只要忙到無暇造粗猛惡業,就是修行了嗎?忏悔惡業,什麼是惡業、為什麼要忏悔、如何忏悔、忏悔後又如何等等,內心清楚明白嗎?

  感恩頂禮師父!師父,已進入清淨和合增上的團隊中,好好跟著學修,就會步步增上,為什麼師父和諸大善知識及佛經這麼強調發願,甚至要時時處處、生生世世發願,直至成佛呢?平時承擔時,心裡似乎隨自意樂,反正做了,時間到了,自然水到渠成,為什麼還要發願?另外,發了小願必須要做到麼?祈請師父慈悲開示。

  網友學誠

  法師發願,是強有力的導向,與隨隨便便做事完全不同。譬如一個人出門,要到哪裡去、要做什麼,自己都不知道,那這個狀態一定有問題。佛道長遠,如果沒有大願力的引導,絕無可能走到底。

  發願就是指導行為的,如果發了願不做,那就成了空願、妄想。

  師父說,要向內求。可是走進寺院都是這麼宣傳的——“菩薩有求必應”——眾生也都是這麼想的。

  網友學誠

  法師菩薩“有求必應”,也要看求什麼、怎麼求、如何應,不是光“求”一下就可以了。就好比父母對孩子,孩子的心事、需求,父母都會牽掛、回應,但回應的方式就很有講究了。所求錯了,父母會幫助他糾正;求正當的東西,父母會教給孩子如何去努力,不會求什麼給什麼,那樣只會害了孩子。菩薩就好比最有智慧的父母,用心去體會菩薩的回應吧。

  師父,《地藏經》中說,亡失親人,“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象,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可因此解脫。請問,用影印的描摹本印著畫可以嗎?“一瞻一禮”,是指對著畫像頂禮嗎?“一日至七日”,是指七天內從早到晚都必須塑畫瞻禮嗎,只用下班後的時間來做是不是不算?

  網友學誠

  法師重點是“莫退初心”,瞻視禮拜菩薩聖像,內心就如同見到菩薩一般,信心堅固,皈依心切。若能如此,必得大益。

  師父,我總是因為爸媽的無端指責、辱罵而感到委屈,於是現在就通過躲在房間裡哭泣來排解委屈,從而防止自己起嗔心。師父覺得我這種做法正確嗎?

  網友學誠

  法師躲在房間裡拜佛、默默念佛更好。

  頂禮師父!我看過《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後,慚愧自己沒有惜字惜紙。聽說有的大德連寸條的紙張都不捨得丟棄,我是做財務的,經常打印東西,也經常更改,之前的如果不銷毀,很容易出錯,我自己也收集一些用過的紙的紙條,但是不好整理。請師父開示,如何真的惜紙,如何惜福又不影響正常的生活?

  網友學誠

  法師過去字紙比較難得,珍惜字紙體現了古人對知識的恭敬心。現在社會各類印刷品泛濫,古今因緣已經大有不同,無法完全照搬過去的做法。普通的字紙,用完後按正常途徑回收即可。對於三寶字紙,應更加謹慎細致對待。

  師父,弟子有一個疑問,學佛前遭遇困境或負面情緒時,會找他人的原因,怨天尤人;學佛後會反省自己,認為是自己的業,要接受事實,甚至逆來順受,還要通過拜忏忏悔業障。佛教講緣起性空,弟子是否可理解為內心放下境界即可而無需形式上的拜忏?

  網友學誠

  法師許多高僧大德都精進拜忏,難道他們不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嗎?

  精選自2018年04月09日學誠法師微博

 

上一篇:修學佛法的次第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父母晚年能夠念佛,是全家人的福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