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節選既生信已,必須發願。願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若其未生淨土以前,縱令授以人天王位,亦當視作墮落因緣,了無一念冀慕之想。即來生轉女為男,童真出家,一聞千悟,得大總持,亦當視作纡曲修途,了無一念希望之心。唯欲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位居不退,忍證無生。回視人天王等,及出家為僧,不知淨土,修余法門,歷劫辛勤,莫由解脫者,如螢火之與杲日,蟻垤之與泰山矣。可勝悲哉,可勝悼哉。以故修淨土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若有絲毫求來生心,便非真信切願,便與彌陀誓願間隔,不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矣。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時,必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惡報。如置毒於醍醐之中,便能殺人。不善用心者,其過如是。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庶淨土全益,通身受用矣。
摘自《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卷一
與徐福賢女士書
參考譯文既然對淨土法門已經生起了信心,必須要發出相應的願。願出離娑婆世界,如同囚犯盼望沖出牢獄。願生到極樂世界,如同貧窮浪子思念早回故鄉。在沒生淨土以前,縱使被給予人間或天上的王位,也應把它看作是墮落的因緣,完全沒有一點期望羨慕的想法。即使是來生轉女身為男身,童真出家(【注】童真,少年天真。指身心純潔未經污染,常指未經男女之事),一聞千悟(【注】儒家有聞一知十之說。此處一聞千悟,千是概數,表示悟性更加高超很多。直譯為,聽聞得一句佛法就能了悟千句),得大總持(【注】總持,是梵語“陀羅尼”意譯。總,是全體的意思。持,不失。大總持,即是完整把握佛法教義沒有偏失),也應當看作是迂回曲折的修行路途,完全沒有一點希求盼望的心思。只想要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往生以後,就能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注】超越了凡人范疇,從而進入聖人行列。凡,指未出離生死輪回的眾生,此處特指人道眾生。聖,出離生死的聖人),位居不退(【注】達到不退轉的修行位次。位,位次。指修行所證的不同程度),忍證無生(【注】證到無生法忍的地位。無生法忍,是修行漸次成佛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回過頭來看看在人間或天上為王的人,以及那些出家為僧,不知道淨土而去修其余法門,歷經多劫辛勤仍沒辦法解脫生死的人。他們要是跟自己相比,如同螢火蟲與晴空中太陽比光亮,螞蟻洞口的小土堆與泰山比高低一樣。還有比這更令人悲哀,更令人感傷的嗎。所以修淨土的人,斷斷不可以求來生人天福樂,以及來生出家為僧等等。如果有一絲毫求來生的心,就不是真信切願,就與阿彌陀佛的誓願有間隔,不能感應道交(【注】感,感動,指眾生的願心。應,指佛對眾生的回應。眾生為能感,佛為能應。修淨業人往生淨土的心願,與佛接引眾生來生淨土的誓願,二者相合。能感之道與能應之道交合在一起,如二人在同一條路上相向而行,必得相逢。淨土法門中感應道交的意思大致如此),蒙佛接引了。將念佛這種不可思議的殊勝妙行(【注】特別高超奇妙的修行),竟然用來作為求人天有漏福報的種子(【注】漏,流失喪失。喻指煩惱。有漏福,指未出輪回,未離生死煩惱的人天福報)。何況在享福的時候,必定會造惡業。既然造了惡業,就難逃受惡報。如同將毒藥放在醍醐當中,就能殺人(【注】醍醐,從牛奶中提取出來的最純淨的美味,以此譬喻淨土念佛法門。毒藥,譬喻求來生的心念。殺人,譬喻令人失去往生淨土的利益)。不善用心的人,他的過失也是如此。必須徹底斬斷這些求來生人天福及來生為僧的念頭,才有望使淨土法門的所有利益,全部得到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