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一句佛號持到底,世味哪有法味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黃柏霖警官:一句佛號持到底世味哪有法味濃

  時間段:00:55:48--01:03:49

  所以老法師就說了,說清淨是善,平等是定,覺是開智慧。清淨是善,平等是定,覺是開智慧,定慧等持。我們今天修行,是要以什麼為目標呢?要以清淨心做目標。所以念佛,你能夠念到清淨心現前,你才可以有禅定跟智慧。你現在只能怎麼樣?你只能做到功夫成片,讓煩惱不現行,相似清淨心,相似啊。

  所以我們想要有清淨心,要怎麼樣?我們想得清淨心,你不能不放下自私自利。為什麼現在清淨心不能現前?就是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的人心不清淨,有名聞利養的心的人心不清淨,有貪圖五欲六塵的心,他心不清淨,有貪瞋癡慢疑的心,他心不清淨。那我們就知道了,阿羅漢的清淨心是怎麼來的呢?阿羅漢的清淨心是放下這個,破了我執,放下見思惑。所以阿羅漢的心他怎麼樣?他沒有貪瞋癡慢疑了,他沒有五欲六塵了,他沒有名聞利養了,他沒有自私自利了。換句話說,阿羅漢破我執了,所以阿羅漢的清淨心現前了。

  所以清淨心是多麼的可貴啊,清淨心生喜悅,那個歡喜是從清淨心中生出來的。所以菩薩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哪裡來的?清淨心來的。現在的世間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他沒有發現這種歡喜、快樂、自在,在六道輪回裡面找不到,找不到啊。最近我聽蓮友講說,她念佛不能得到法喜,她念佛不能得到快樂。我那天共修的話講得很重啊,她跟我講,她要到哪裡去打佛七啦,她要去怎麼樣啦。我只跟那個師姐淡淡講一句話,我說,一句佛號持到底,安住心中不猶疑。我只講前半段,诶,她馬上就臉色不是很好看,就掉頭就走了。我就不再講了,下面的我就不再講。

  等到晚上共修我再講出來,她也來了,我就重新再講一次。我說,我念佛的心得是這樣,妳們參考參考。妳為什麼念佛沒有歡喜?為什麼我歡喜?為什麼妳念佛不快樂我快樂呢?我跟她們講後面那兩句,我說,一句佛號持到底,安住心中不猶疑,妳不要猶疑嘛,這有用還是沒用?若能念念不間斷,自得心開悟自性,我就跟她講說,最後也是要講悟自性彌陀,「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們說「花開見佛悟無生」,也是悟自性彌陀。自性彌陀是什麼?平等心、清淨心現前,覺悟心現前嘛,那是自性本具的嘛。去哪裡找覺悟?去哪裡找清a淨?

  哎呀,那一天她是跟我講,黃老師,我想到哪個地方去打佛七,我想要清淨。欸,清淨不是在外面。她說,我不依眾靠眾,我清淨心沒有辦法現前。那妳不放下執著,妳清淨心怎麼會現前呢?我那一天不是說要反對她打佛七,我說,妳這樣跑來跑去,妳心不得安寧,妳念佛沒有法喜,妳到那個地方也不會有法喜的。我就很,我沒有講這句話。我說,妳縱使去打佛七,妳也不會法喜。所以我後面再講,就是若能念念不間斷,自得心開悟自性,我就後來送了這四句偈語、法語給她。诶,我看她這兩天,她就變得不一樣了,有一點點心開意解了,聽懂我在講什麼,我也願意把這個偈語跟各位分享。

  學習海賢老和尚,人家他念到一句佛號,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念到跟六祖大師一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什麼都知道,這叫做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知而無知,無知而知」的境界。都已經入不二法門了,什麼叫不二法門?契入真空妙有的境界了,真空妙有就是我們這個自性,也就是禅宗裡面講,實相無相無不相,無相是真空,無不相是妙有,所有千經萬論就在講這個事情。

  所以老法師說,現在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他沒有發現這種歡喜、快樂、自在,在六道輪回裡面找不到啊。古人說一句話說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濃」?你說世間再去享受,我周游全世界,我到各地去旅游好啦,或者說我每天去吃這些山珍海味啦,你吃了一個月,玩了一個月,你就膩了、你就煩了,世味哪有法味濃呢?古代讀書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那是想要當官的,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末學深深能夠體會老法師講的這句法語,「世味哪有法味濃」?

  我現在講這個,在講《感應篇匯編》,我深深能夠體會這個道理啊,自己本身得到法喜啊。所以世間人貪圖世間的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他以為得到這個東西是快樂的,搞不好是災難,對不對?這個在佛法上講叫世味,就是世間的滋味,如果跟法味相比,這差太遠了。法味是什麼?法味是清淨心,清淨心裡面所生的喜悅,那是法味。以上是淨空老法師在《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百五十一集裡面的開示。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八四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上一篇:黃柏霖:儒釋道三教之心皆由平等
下一篇:黃柏霖:怎樣生出平等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