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的時候就認為佛教是迷信,是多神教、低級宗教。幸好在二十六歲那年遇到了方東美教授,他是個大哲學家,為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方老師在這個課程的最後講到佛經哲學,那時候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我聞所未聞的,所以我開始對佛教產生了興趣。認真研讀佛書之後,我才了解佛教是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教我佛法的第二位老師是佛門的出家大德章嘉大師,他說我們學佛,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只有對佛陀的一生有了真正的認識以後,學佛才不會走岔路。大師指示我閱讀《釋迦方志》和《釋迦譜》,也就是讀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閱讀了這兩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到,釋迦牟尼佛的身分,用現代的術語來說,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還沒有出家之前,他的身分是一位太子。年輕的時候,看到了世間眾生的老、病、死苦,就希望能夠找到讓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於是他選擇了出家去修道。經過多年的修學,並經過六年的苦行,還是找不到究竟的離苦得樂之道。最後,他在菩提樹下,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的煩惱統統徹底放下,於是他恢復了自己自性本有的圓滿智慧,徹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開悟之後,他就開始從事於講經教學的工作。從三十歲開悟,一直到七十九歲圓寂為止,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沒有停止過。他一生教學的目標與宗旨,就是要幫助一切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眾生獲得智慧,破迷開悟,最終離苦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