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權:我們是幸運兒,是幸運中的幸運
修學者,必須修學好,使自身能夠大智慧,得到大利益。
要從何方面入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福德之本必須從孝順而生,這是我們必須懂得。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保護好自我的身體,使自我身體健康。身健康,心也健康。使自我具有能力,不單能孝順,養活父母,養活自身,這是從提高自我的能力,所以自然不會去毀傷自我。不作不正當行業,不作非法之事,就不會去毀傷自我,這就是孝順。
所以正心正語,辦正當的事業,有能力了,不單養活自我,而且能供奉父母,就是孝之開始。
立心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當立心修道,功成名就,揚名立萬,實至名歸,不單自我揚名於後世,而且父母也得益,也是臉上有光。
也有無量眾生在我們立身修道,自身得益,眾生也得到我們的利益之後,我們自然而然父母也受到大家的贊歎,是孝之終也。
因此當我們立心行道,非常有道德,修行好自我,而且立下了世間的榜樣,當然揚名後世。受到眾生的贊歎。做為一個修學者,是不執著這些功德。
而簡單的提起孝順二字,看似簡單,實為不易,這必須要有自身的修養,自身天性的結合。而且必須有一個好的教育,使自心明白道理,才能做到孝而順。
好多人,當自身有能力,會捨父母而去,捨親朋眷屬而去,形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置其它人生死不顧,甚至於父母生死不顧。
所以白居易詩曰:
燕燕爾勿悲,汝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就是燕子生了鳥兒,辛勤的去捕捉食物,給巢中的雛兒喂食。而當雛兒長大高飛而去,父母在念,它卻一飛而去,不再復返。
所以:燕燕爾勿悲,爾當返思惟爾為雛日。就是說你小時候,父母在喂養你長大時,翅長成了,會高飛了,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你,叫你返回來,爾一飛而去。當你為別人父母時,小雛兒也是長成了就一飛而去。所以爾不用悲傷,因為當時你也是對著父母這樣做。所以說燕燕爾勿悲,爾要思惟當時爾也是這樣做,所以當時父母念,今日汝應知。
我們修學人,絕對不能學習燕子這樣捨父母而去,自身有本領了,高飛遠走,不再回頭。
佛法是建立在孝道上,建立在師道上,建立在親情上,建立在親友鄰居所有一切有緣眾生的友愛上,和諧於人,和睦於世。使眾生都同心同德。
當有能力,有本領的時候,必須要跟其它人分享,把將我們的福報,福澤都分享給大家。不單分享父母,親人,友人,甚至能夠分享給有緣眾生,苦難眾生,使大家人都能夠在我們獲福中分享到,才是真正佛祖所教導的人間淨土。
因而結好人緣,施與大眾,在我們這樣做的情況下,自身當遇有什麼事情時,就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的果報。世間上好多人,當有遇事時就會有好多人貴人幫忙。原因就是在過去中幫助了好多的眾生。
佛法講的是因果,當你願意去幫助眾生,自然而然眾生就會去幫你。你幫一人幫二人,你會得到更多人來幫助你。當你施福給大家人,你自然就能得福。如果是不懂得去利益人,或者自身悭吝,不願意去利益人,就沒有眾生緣。就會形成自身有事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好多人都有所感歎,認為自身去幫助別人,沒有好的回報,這是不可能的。問題是你有沒有真心實意去利益眾生,不願意去利益眾生,自然就沒有這種被人利益的福報。就是當你真的有去利益別人,幫助別人,使大家獲福,而此時不能夠得到利益,這只是暫時。後面你就會貴人重重,福報重重而來。
故;一個人想得到大福報,各事順利,人所贊歎,就必須孝順父母,長輩,師長,下惜子女,友愛兄弟,親於眾鄰。必須學會人人都好,人人都友愛,而且有一個奉獻的心,甘於為大眾辦事的心,甘於施財物與大眾的心,就能獲大福德。
遠離了非法不正當的行業,一心向善,一心求法,純善於世,就自然能獲大福報。好多人都認為各事難以順利,原因就是造業太多,造福太少。
因此我們懂得了因果的道理,遠離世間一切過惡之事,心向於善,時時提起我們的心靈要去做好事,去覺悟人生,覺悟佛道。
因為一個人要遇到佛的妙法,是不容易的。我們這一生遇到了是福報,我們是具足了非常幸運的人,才能遇到了佛法,才能懂得了因果定律,才能明白該怎樣去做,就得到了福德。
所以明白了之後有了智慧,我們要盡力去行,盡力之心就是一個難得的心。
但願我們所有人都開大智慧,學佛妙法,時時刻刻以柔軟的心去對待每個人都好,時時刻刻提起我們向道的心,能夠早日明心見性,生佛國土,為如來之子弟,聖賢之宗親。人生就充滿極大的意義。人身難得,而我們今已得。佛法難逢,而我們今已逢。
我們是幸運兒,能夠來修學佛法,能夠一心從善,是幸運中的幸運。
喜入如來高妙第,青雲踏步不為稀。
無端白屋生光耀,不負西門一桂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