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喜愛小動物,同情不幸遭遇,是人類的一種天性:看燕子築巢,母雞孵蛋,是很多人童年時代的樂趣。古人有“鉤簾歸乳燕,穴窠出癡蠅,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的詩句。
舉手之勞,讓小燕子徑路回家,讓亂撞的蒼蠅得穴而出,給老鼠留一餐飯。免飛蛾撲火而不點燈。如此恻隱之心,讓天地間陽春常在,是人世間道德磐石,心靈之環保,慧命之燈焰。在世為和平濟物之基,出世乃慈悲、菩提之根。故佛門常設放生池,這實在是佛祖濟世救人的大方便法門。
放生時,行者與被放者同悅,放生的人和見聞者同喜,不分老少,共植善根,放生改命,依正淨化。轉世間浩劫,功莫大於此。淨土九祖明藕益大師有言:“欲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於放生”。
當代台灣妙蓮老和尚說:“積極放生,徹底救生,才是真正的佛心”!
從保健和衛生學的角度來看,素食已是當今世界的流行風。從人道主義和對地球環保的保護角度,人類為關心動物的命運、保護它們的生存,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
但是,物我一體,眾生同體的偉大理念,只有在佛教中才被堅定不渝地實踐著。放生——有著理智的發心,慈悲的過程,圓滿的回向,不僅解放了被放生的眾生的肉體,連參與和見聞隨喜的人都一同種下了解脫的善根。放生的行為是佛心的展現,也是佛行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