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大和尚:要怎麼做,才能讓金錢和權力不會丟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獲得了金錢和權力又失去了呢?就是因為他不懂金錢和權力存在的真正價值與意義,不敬重金錢和權力,不懂得如何善用金錢和權力,所以即便擁有了也會很快失去。

  愛情、友誼、健康也是如此,天下萬事萬物都符合今天講的這個道理,只有你理解了它,尊重它,珍惜它,你才配擁有它。所以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得到金錢、權力、愛情、健康、友誼而怨天尤人,一切原因都在自己身上。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種人,當他生起利益眾生之心後,發現自己的能力不夠,於是默默地努力。經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終擁有了所需要的能力,然後去實踐自己的理想,達成了自己的初衷。

  而有另一種人,他只想擁有金錢和權力,並不想做利益眾生的事,他也同樣努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終於也擁有了金錢和權力,但他卻不知如何運用。

  這兩種人最初的動機和發心截然不同,第一種人是把金錢和權力當成一種工具去利益他人;第二種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和虛榮心。

  在修行人中也有這兩種,一種是看到眾生痛苦,希望幫助眾生解脫痛苦,於是苦苦修行幾十年,終於擁有了智慧、神通、金錢和權力,然後用這些來幫助眾生拔除痛苦,從而做到了自利利他。

  還有一種是厭倦了社會,所謂“看破放下”了,躲進佛門修行,最終也獲得了金錢和地位。但他是為自己而修,利用錢財和地位來享受和滿足自己的私欲,從而達到了自利。同樣都是通過努力達到目標,前者在利他的同時自利了,後者最終並沒有真正自利,因為社會把他拋棄了,眾生把他拋棄了,他自己把自己拋棄了!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選擇利己還是利他,體現了一個人的品德與境界。品德與境界決定了一個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人可以用金錢買到快樂、愛情、友誼和五欲六塵的種種享受,但這一切都是短暫而不真實的。佛門裡雖然大家同住一個寺廟,但各自的目的並不相同。有的人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想借用這個好環境來滿足自己的私欲,實現自己的私願,而不是利用這個平台來實現自己的菩薩願,利益眾生;有的人是為了修行,為了弘揚佛法,為了利益眾生。

  我常講三十歲之前是學習知識的階段,三十歲到五十歲是做事培養能力的階段。五十歲以後是提升境界的階段。在三十歲之前就應該學習知識,什麼知識都應該學。如果到了四十歲還在學知識,不做事,不培養能力,那就違背了道。四十歲以後各方面都成熟了,是發揮自己能力的時候。

  如果到了五十歲還在講知識、能力,不講境界,他就是個凡夫俗子。五十歲是一個人的黃金年齡,應該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成熟得像純金一樣熠熠生輝。我們那麼敬仰佛菩薩,是因為他們不僅有知識,有能力,更有無與倫比的崇高境界和智慧。

  而羅漢不被我們那麼景仰和崇敬,是因為他們只有知識和能力,沒有佛菩薩的智慧和崇高的境界。世間上那麼多有知識、有能力的人,為什麼他們的成功是短暫的,他們並沒有人格魅力呢?

  也是因為他們只有知識和能力,沒有境界。有的人雖然死了,但還活著,繼續利益著無量無邊的眾生。因為他的境界光耀千秋,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來人。但更多的人雖然活著,實際上已經死了。

  只有知識和能力,沒有境界,會讓一個人變得庸俗,甚至墮落,因為它是無根之樹,無源之水。

  境界是一個人靈魂的外延,是與生俱來的。那些“發心菩薩”之所以有悲心,是因為他們有菩薩的境界,但還欠缺知識和能力。

  只有通過幾十年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他們的悲願,達到真正菩薩的境界。知識、能力、境界這三者同步進行,不分先後。就像我們的言行舉止所體現的,都是我們的知識、能力與境界。

  為什麼世間上那麼多有知識、有能力的人,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別人在用他的同時還要提防他,限制他呢?就是因為他太有知識,太有能力,沒有境界。而有一種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因為他在擁有知識、能力的同時,還擁有崇高的境界。

  有根器的人可以三步並作一步走,沒有根器的人只能取其一或者取其二。真正的境界是一步到位。現代人的精神力量被物質力量所沖淡,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認識上容易出現偏差,認為金錢和手腕可以搞定一切,忽略了最重要的思想境界的培養,所以無法同步。

  一個人想要成功,首先要具備正確的人生理念。想成佛,沒有佛的見地、承受力和心量,成得了嗎?如果有了佛的承受力和心量,沒有佛的智慧和才能,可以慢慢學習知識,培養和鍛煉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智慧。

  要想功成名就,心性(境界)是第一位。為什麼羅漢永遠都是羅漢?因為他就像栽在盆中的植物,生長受到了限制。要想成為菩薩,必須從花盆中跳出來,回到廣闊的土地上,才不會被局限。  

要怎麼做,才能讓金錢和權力不會丟失

  東華禅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禅》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禅》融通人生四大關系:我與家庭的關系,我與社會的關系,我與國家的關系,我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上一篇: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九願神足智通願
下一篇:星雲法師:愛情紅綠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