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孩子,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然而在有些家長眼裡,從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教育孩子變成了老師和學校的事情。
其實,有很多事情老師無能為力,需要父母親自來引導孩子,否則你在教育孩子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深深的遺憾。”
一、老師給不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有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被父母慣壞了。
曾經有位幼兒園老師對我說:“我們這很多孩子都會自己獨立用餐,但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一到吃飯的時候就開始鬧情緒。”
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孩子在家裡,從來沒有自己吃過飯,園裡的老師日復一日耐心地教,回到家,大人又開始追著喂。
好像只要有父母在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的幾率也隨著減少。所以很多孩子除了學習,自理能力幾乎為0。
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要“狠”點心,縱使萬般不捨,也要懂得放手。
如果獨立自主、講衛生、整理東西等等這些自理能力,父母沒有慢慢教給孩子,那麼等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就會遇到諸多問題。
二、老師給不了孩子良好的修養
現在的人喜歡將沒有教養的孩子稱作“熊孩子”,其實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喜歡搞破壞的熊孩子。
一個孩子的行為往往和家庭教育有關,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熊孩子只是現象,熊家長才是本質。
曾經在微博上看過一張照片,地鐵車廂內,孩子把爆米花灑在車廂,父母跟孩子一起,一粒粒撿起,有這樣一位遵守規則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氣。
活潑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不代表父母的不作為,需要父母從一開始就引導孩子理解、遵守社交禮儀和規則。
孩子未來走得遠,不是看他的成績,而是孩子的品行和修養。如果說老師的主要責任在於教書,那麼育人的責任,更多還是要看家長。
三、老師給不了孩子幸福感與安全感
央視拍的紀錄片《鏡子》中,有個十四歲的孩子叫澤清,父母文化程度很高,家境殷實,然而這個孩子卻辍學在家,無所事事,經常對媽媽出言不遜,管她叫“賤人”,甚至當著爸爸的面用凳子砸媽媽。
當聽完這個孩子這段自述,也許能解釋為什麼會對母親拳腳相向。
有的父母,雖然無比愛孩子,但卻非本意地害了孩子。
一個在紛亂和丑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遠比在父母恩愛,家庭和諧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痛苦得多。
孩子的成長,需要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但是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溫暖,老師卻無法傳遞給孩子。
天下的父母,總想著把孩子送進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卻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父母的教育不當或缺失,再好的學校,再優秀的老師,都很難糾正和彌補。
轉自:養正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