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他就這樣善巧的規勸了父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謂「教人以善謂之忠」,我們每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扮演著很多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本分。而為人子,懂得勸谏父母,勸谏身邊的長者、親人、朋友,這樣五倫關系才能圓滿,才能盡到一份孝心和忠心。所謂「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看到親朋好友有過失了,若我們聽之任之、不聞不問,就有失我們的本分。

  從前,有個叫孫元覺的少年,從小就十分懂事,可他的父親對祖父卻非常的不孝。有一天,父親准備把病弱的爺爺扔到深山裡去。孫元覺哭著跪在父親面前,懇求他不要這樣做。可是父親卻哄騙他說:「爺爺老了,年老不死會變成妖怪的。」說完,父親就把爺爺帶到了山離,准備丟下離開。這時,孫元覺對父親說:「扔了爺爺把筐子拿回去吧。」父親不明白他的意思,孫元覺說:「等到你老了,我好用它來裝你,把你扔到山裡來呀。」父親一聽,大吃一驚,最終改變主意,又把爺爺接回了家。孫元覺就這樣善巧的規勸了父親。

  《弟子規》中講:「親有過,谏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作為子女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言語要柔和,而且要和顏悅色。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旦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者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這時我們就算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

  我們勸谏別人也要抓准時機,這樣才能收到效果。所謂「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稱贊別人的優點、長處,可以在人群當中講,這樣可以讓聽到的人見賢思齊,而受到稱贊的人也會更積極努力。但是在規勸別人過失的時候,要注意場合和時機,應該在私底下、沒有外人的時候再規勸。我們要照顧別人的面子,對方也會覺得你很能為他著想。假如在公眾之中把他的過失講出來,可能當場就發生矛盾跟沖突。所以要提醒他的問題前,首先要肯定他的付出,「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他聽了覺得你很給他鼓勵,真正感覺到你的善意了,再規勸他的問題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