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的「子午覺」
現代醫學常識告訴我們,為保持正常體力,成年人平均睡眠的時間為8小時左右。 世事總有出人意料之處。有位頗具傳奇色彩的老人,則堅持每天只睡兩個時辰(即4小時)。令人詫異的是,他非但沒出現“睡眠虧空”,反而神康體泰,怡然得享高壽。他就是現已92歲高齡的名人大儒——南懷瑾先生。 南懷瑾,1918年生於浙江樂清一個書香門第。是譽滿海內外的“禅宗大師”和“國學大師”,名列“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他一生廣泛涉獵經史子集,刻苦鑽研中國傳統文化之儒、釋、道,著述頗豐,有《易經雜說》、《論語別裁》、《小言黃帝內經》、《中國佛教發展史略》等數十種,有人對他著述講學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仔細推究,原來南懷瑾睡覺的兩個時辰並非隨隨便便,而是有著嚴格的要求:子時(23~1點)和午時(11~13點)。他一生睡眠甚少,卻精神強健,奧妙全在堅持“子午覺”。 何謂“子午覺”?簡言之,就是每天子時和午時按時入睡,其主要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南懷瑾曾經“語出驚人”:“根據我的體驗觀察,一個人真正睡著覺最多只有兩個鐘頭,其余都是浪費時間,躺在枕頭上做夢……正午只要閉眼真正睡著三分鐘,等於睡兩個鐘頭……正子時,哪怕二十分鐘也一定要睡……你會感覺到,心髒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來,與丹田(腎上)的力量融合,所謂‘水火既濟’,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夠了,精神百倍。” 南懷瑾看似“卓爾不群”的睡眠理論,卻並非空穴來風。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而白天午時,則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稱為“合陽”。《黃帝內經》雲:“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子午時是人體“陰陽交替”之時,適合臥床休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