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朋友:
於佛陀正法不知不聞者,是為無聞凡夫;已有聽聞而眷戀不捨五藴喜樂者,是為癡迷眾生。
無聞凡夫、癡迷眾生為色物驅使,色物欲望即是魔,所以凡夫眾生亦即是魔子魔孫。隨魔系縛流轉生死、永無寧日,無量悲涼者矣!
若能回頭解脫者,是為智慧!且聽如來聖人如是說吧:
第72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愚癡無聞凡夫,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故,於色所樂、贊歎、系著住,色縛所縛,內縛所縛。不知根本,不知邊際,不知出離,是名愚癡無聞凡夫。以縛生、以縛死,以縛從此世至他世;於彼亦復以縛生,以縛死,是名愚癡無聞凡夫。隨魔自在,入魔網中,隨魔所化,魔縛所縛,為魔所牽;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多聞聖弟子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故,不貪喜色,不贊歎,不系著住。非色縛所縛,非內縛所縛;知根本,知津濟,知出離。是名多聞聖弟子,不隨縛生,不隨縛死;不隨縛從此世至他世;不隨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隨魔所作;非魔所縛,解脫魔縛,離魔所牽,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72經譯文:
注:津濟:津者:渡口,水陸要沖。濟:渡水,渡所。即:出離通行的關鍵出口,出處。
感悟:雜阿含經自始至今第72經,都是在向人們揭示一個道理,即小至人身,大至宇宙,其小無內,其大無外,都是生存在色、受、想、行、識五蘊物質世界的蘊含之中。從中生息繁衍,變易不止;演化萬物,剎那不停;周而復始,亦無終止。
佛陀遠離、超越之上,旁觀五蘊,歷歷在目。而生存在其中的生命,愚癡無知,苦樂其中,不能自撥。
佛陀慈悲,曉之以理,首先剖析人身、世界是由五蘊組合而成的道理,以及生存在其中的生命,從中的感受。從而啟發有智慧的生命,覺悟其中。指出奮然自撥,努力超出的道路。指出人們感知的苦因,是貪戀世俗喜樂,招感純大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聚。
若要擺脫,就應正確認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特點。佛陀反復的啟發、教導、訓示人們,目的在於使無量愚癡無聞凡夫,逐漸成為多聞聖弟子,從而實現自我解脫。在客觀上講,人們的身心都是物質構成的,在由五蘊組成的物質世界裡,看到物質利益,就是心在之處,追逐不捨。在五蘊面前深著“我”,“異我”,“相在”,深深地打上“我”的烙印,心物一元。
佛陀智慧,英明,正是看到眾生的生死輪回的關鍵,桎固。就如何改變對五蘊的看法?捨棄物質追求;即是捨棄苦累;解除障礙;任運自由,得大自在這個問題上。佛陀苦口婆心,用盡各式方法,就是要達到苦邊這個目的。他奮斗終身,大願不止!我們只有學習、研討到這樣程度,標示接近了佛陀的真實心意、境界,也算是多少懂得一些佛心了!
譯文:正如我所聞知的一樣,一個時期佛陀住在捨衛國只樹園中。一天世尊告訴諸位比丘說,有五受蘊,即色、受、想、行、識。愚癡無聞凡夫,沒有能做到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所以他們對色產生快樂、贊歎,樂著常住其中為色所束縛,各種活動均受五蘊所制約。在內受、想、行、識束縛思想;在外束縛形體活動。雖終日為所束縛,卻從來不知道束縛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也不知道這個束縛什麼時候能到頭,它的邊際又在哪裡?也從來沒有想過出離。這樣的人即是愚癡無聞的凡夫,從束縛中得以生,又從束縛中得以死,生生死死從此世至他世,從此生至他生。還是在被束縛中展轉生死,從無知覺。這樣的愚癡凡夫,輕輕意意,隨隨便便地隨魔所轉;自入魔網,為魔所訓化;為魔的束縛力所束縛,為魔力所牽引,受、想、行、識也是這樣情景。
而多聞聖弟子,能做到客觀、公正、真實地體悟到色、色集、色味、色患、色滅、色離,所以他們不貪喜色;不贊歎色;不系著於色,於色無住。不是色的束縛所能束縛了的;也不是受、想、行、識內在精神上束縛所能束縛了的。識破了此束縛的根本是什麼;知道從什麼地方(處口、津濟)得以出離,走什麼樣的解脫道路,能超越五蘊的束縛等一系列的理論問題。能做到自覺從中出離的人,即是多聞聖弟子。他們是不會隨束縛而生,隨束縛而死的。也不會隨束縛所轉,從此世至他世,從此生至他生。更不隨魔所轉,入魔手;非魔所能束縛,不隨魔所作;解脫魔縛,永不為魔所牽(什麼是魔呢?你所喜歡的;你所愛戀不捨的事物、利益,即是魔),內心精神境界的受、想、行、識也是這樣。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浧槃。
一切佈已過,永超世恩愛。
列位朋友:讓我們沐浴在正法佛學的暖陽春風裡,輕松愉快地渡過每一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