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念佛常出境界是好是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說的常有境界,應該是沒有真實地攝心,只是做場面上的行持所導致的。如果能真實攝心,內無妄念,專注在一句佛號之中,必定能消除業障,增長福慧,怎麼會常有境界這樣的苦惱呢!

  修行千萬不能以燥妄心,求能見到聖境界,以及得到種種神通。只求能心與佛相應就好了。所謂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如果能這樣,譬如昊日當空,霜雪俱化。又怎麼會有不如法的境界,來惱亂我們的身心呢?

  如果不這樣用心,平常專門求見到聖境,不知道要得到聖境,必須到業盡情空的地位。否則,別說所得到的都是魔境,即使是聖境,對我們也沒有什麼益處,也許還會有大的損害呢。

  因為不知道精進地努力修持,反而從這裡生起大歡喜,未得謂得,那麼必定會導致著魔發狂。《楞嚴經》中說:“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

  所言常有境界,當是未曾真實攝心,但只做場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實攝心,則內無妄念,專注於一句佛號中,必能消除業障,增長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聖境界現,及得種種神通。只期心佛相應而已。所謂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當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為苦惱於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專欲得見聖境,不知聖境之得,須到業盡情空地位。否則勿道所得者皆屬魔境,即是聖境亦無所益,或有大損。以不知精進力修,反從此生大歡喜,未得謂得,則必至著魔發狂。《楞嚴經》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此之謂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復谛醒法師書

 

上一篇:諸經佛說地獄集要(上)
下一篇:智圓法師:當務之急之要法 厭離娑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