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七輩婦:一婦如母。二婦如妹。三婦如善知識。四婦如婦。五婦如婢。六婦如怨家。七婦如奪命。是為七輩婦。
佛說《玉耶女經》是佛陀因須達長者(用黃金鋪地建立祇園精捨的的長者)的請求,對須達長者的媳婦玉耶女進行教化。玉耶女因出身名門貴族、容貌姣好而不信佛法,出嫁到大長者家為人妻後,驕慢無理、不守婦道。佛陀因機施教,使玉耶女深知自己的罪過,決心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並就此在佛前請受十戒為優婆夷,皈依三寶,並甘願做個婢婦。佛陀通過對玉耶女的教化,系統地指出了女性一生面臨十種業障、三種缺陷以及使家庭和睦必須要做到行五善、除三惡。接著佛陀以其獨到的佛眼將為人妻的女性分成了七類,即:一婦如母,二婦如妹、三婦如善知識、四婦如婦、五婦如婢、六婦如怨家、七婦如奪命,並對七類人妻做了精辟的定義和現世、來世的去向描述。《玉耶女經》表層的意思,是佛陀對女性如何做好人妻的教化,但我們細心解讀就不難看出佛陀的慈悲和智慧用心在於給已為人妻的女性指明了五乘賢聖的修行之道:
一.母婦,即為成佛之道,我們深知佛稱為人天師,又喻為眾生之母,佛將眾生比為親子,母愛也是佛的大愛之心,大愛表現為四無量心即慈、悲、喜、捨。在婚姻生活中,一個女性能做到憐夫如子,心不疲厭,想必她離成佛也就不遠了。
二.妹婦,即為菩薩之道,視夫君如同兄弟,同氣分形、骨肉至親,這分明是菩薩同體大悲的情懷,一個女性能視丈夫如骨肉至親,而她對自己的父母、兄弟也一定是親上加親,只要知曉無始以來我們眾生都曾經互為父母、兄弟、姐妹,她一定會將眾生視為骨肉,也必將成為一個大菩薩。
三.善知識婦,即為聲聞、緣覺之道,對待丈夫能做到令行無失,善事相教,使益明慧。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幫助教化丈夫,成為丈夫修行的伴侶,此當為小乘聖人之道。
四.婦婦,即天乘之道,為人之妻,能做到口無逸言,身無逸行,有善推讓,過則稱己;誨訓仁施,勸進為道,能做到這些,也必做到五戒十善,我們應稱為天乘之道。
五.婢婦,即人乘之道,完全能符合2500年前當時印度社會對婦女的道德要求,也具備了中國傳統的三從四德的儒家標准,玉耶女也自知只能做一個婢婦,可見玉耶女是有自知之明的,凡夫俗子都只因為心中存有貪、嗔、癡、慢、疑的五毒才輪回為人道,修行也必須從做人開始,也即先做好人,才能修煉成佛。
六.怨家婦,見夫不歡恆懷嗔恚。晝夜思念欲得解離。無夫婦心常如寄客。狺狺斗诤無所畏忌。亂頭墜臥不可作使。不念治家養活兒子。或行YIN蕩不知羞恥。狀如犬畜毀辱親裡。譬如怨家。是為怨家婦。
七.奪命婦,晝夜不寐恚心相向。當何方便得相遠離。欲與毒藥恐人覺知。或至親裡遠近寄之。作是嗔恚常共賊之。若持寶物雇人害之。或使傍夫伺而殺之。怨抂夫命。是為奪命婦。
以上我們從五乘佛道的角度,解讀了佛陀七輩婦分類的無上智慧,這部經典是以女性的婚姻生活為背景而說法,但我們不難看出,佛陀也同時在給已婚的在家男人說法。
其實,在佛陀的眼裡根本沒有男、女的分別,作為末法時代的男人,我們也能體會到佛陀在告訴我們如何做丈夫。丈夫也可以分為七類:一夫如父、二夫如兄、三夫如善知識、四夫如夫、五夫如謙夫、六夫如怨夫、七夫如奪命夫。從中我們也能體會到,佛陀同時為在家男人指出了在家修行的五乘佛道。
從這個無男女分別的層面來解讀《玉耶女經》,我們可以稱此經是“現代家庭和諧美滿修行佛道的寶典”,也更進一步驗證,佛說八萬四千法,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法為筏喻,意在彼岸的不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