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菩提心是大乘教義的精華?理由如下:
一、佛陀說法的根本目的
《妙法蓮華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可見,佛陀來到這個世界上,宣講八萬四千法門,唯一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想讓眾生變成跟他一樣,都成佛做主!
二、成佛的唯一根本因
既然佛陀應世的唯一終極目標:讓眾生成佛!那麼,成佛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正說:《華嚴經》雲:“欲得一切佛,明淨智慧燈,應建弘誓願,速發菩提心”。想要得到佛陀的智慧,就必須快快發菩提心;《入行論》亦言:“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佛陀在多生累劫中,用他超凡的智慧來思維,發現唯一只有菩提心最殊勝,最有利益!
那麼,反面論證,如果少了菩提心,會如何?《菩提心釋》曰:“未發菩提心,永不得成佛”,少了菩提心無法成佛,如同少了種子,不可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阿底峽尊者也說:“若無菩提心,縱然多聞思,廣修二次第,中觀及持咒,均無大利益”;《華嚴經》講得更加不客氣,言:“忘失菩提,修諸善根,是名魔業”,可見沒有菩提心攝持的善法,要麼是輪回中的把戲,要麼是不顧老母有情死活、獨求安樂的小乘寂滅,根本不算大乘隨解脫分的殊勝法道!
三、含攝八萬四千法
菩提心本生已含攝八萬四法要,無論哪一門的修行者,都繞不開的一個主題。舉例而言,學習淨土,會講到往生四因,說白了,想要往生,必須具備四種因緣,其中之一,就是發菩提心;學習大圓滿密法,需要先修加行,而在講到不共內加行的時候,會講到皈依發心的問題,發什麼心?就是殊勝菩提心;學習大乘顯宗經論,比如《入菩薩行論》,整部論都是宣講菩提心的,不必贅述;甚至學習禅宗,看起來好像不太強調菩提心,其實不然,因為學過《入行論》就知道,菩提心分為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所謂的勝義菩提心,就是證悟大乘空性的智慧,禅宗,尤其是頓門,接引的是高根器的弟子,所以比較強調大乘空性智慧,也即勝義菩提。可見,想學佛,到哪都離不開菩提心。如果我們修好了菩提心,尤其是修好菩提心的精華——大悲心,那麼顯密一切佛法唾手可得、了如指掌。如《攝正法經》雲:“欲獲得佛果,學多法不成,唯當學一法,何為學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獲諸佛法,了如指掌矣。”
綜上所述,菩提心是一切法要的精華所在!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想成佛也就罷了,但是如果想成為眾生導師、獨尊三界、普度群迷,除了發菩提心,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