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世,大家都知道一生沒有住處,釋迦牟尼佛沒有建一個道場、一個寺廟,沒有,一生都沒有;圓寂的時候在野外,在樹林裡面。死了以後,你看後人給他蓋大雄寶殿,像皇宮一樣,塑個像供在裡面,這是什麼?都是讓一般人民對老師生起敬仰的心。能敬仰這個老師,對學生也就敬仰,對於老師的遺教經典,會生起信心、會生起興趣,由佛的弟子們來教導他們,他們歡喜接受,用意在此地。最初建立寺院庵堂真的是學校,寺院庵堂天天上課,我們這講經是上課。不是一個老師,真正身行言教的老師,大的寺院幾十個,小的寺院大概也有十來個,所以他的教學不中斷。學生多的時候,應學生的要求,特別給他開課,殿堂就是教室,每個殿堂都開課,像學校一樣。但是學生不能夠每門課都學,不許可的。中國古人的教學,講求的是「教之道,貴以專」,這個話雖然是老祖宗提出來的,佛教遵守,所以你學經教只能學一門,你不能學很多門。
像我們現在早晨這兩個小時,在這裡學《無量壽經》,隔壁那個教室,他們那邊講《金剛經》,你在我這邊聽完了,到那邊再去聽《金剛經》許不許可?不許可,你只能學一種,你不能同時學很多種。這種學畢業、完了,他畢業是一個科目、一個科目,這個科目學完了,你可以再選那個科修,可以另外選一部經去修。這個科目沒有學完,不能學第二個科,一門深入能得定。所以因戒得定,戒是規矩,嚴格遵守規矩,他心清淨會得定。定的時間久了,又天天在聽經,不定什麼時候豁然大悟,就開悟了,這才是學習的目標。所以我們學習目標,第一個是得清淨心,第二個是得定,第三個是開悟,到開悟那就是圓滿。開悟之後無論哪個經教、哪個講堂,都歡迎你去聽;沒有開悟之前,不行,你只能學一門,你不可以學兩門。這敬供養,懂得恭敬的真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