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有求的行善有功德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仁清法師:有求的行善有功德嗎

  問:有的居士,家裡有事啦,比如有所需所求的時候,就去放生、燒香或者拿出幾百元錢去做善事,希望希望所做這些事情能夠滿願,並且認為是有很大的功德,請問法師這是在做功德嗎?

  這是在做善行!嚴格的講,善行和功德還是有不同的,這個不同在哪裡?在發心,比如放生,放生分為善行和功德,她的差別在哪裡,差別在發心!如果你有所求,我就為了某一個事,而且這個事,是現世的一種所謂的善願,如果是這個事,為了你這個事去發心放生,那麼這個放生可能會在你滿願的這個目的上達到啦。

  剛才我們講的那個回向,把某種東西,指向某種目的就這個意思,那麼我們放生就是為了孩子考上大學啦,比方說我就是為了孩子考上大學而放生,因緣和合的時候,孩子就會考上大學,那麼你那個放生就會在孩子考上大學上顯現啦,這種善行,因為你是一種善願,最後得到的是善果。所以你現在這個所為叫善行。

  那麼如果我們無所求,或者是以究竟成佛利益廣大眾生為目的而去放生,這就是一種功德,功德是無形無相的,為什麼叫他無形無相,因為他的滿願會在了脫和在圓滿佛果那上面開顯,這是出世間的一種東西,不能以有相的福報來代替他來比喻他,所以以自已成就,也要讓眾生成就,為目的的發心放生,這才是一種功德,這個放生是個比喻啊!我舉了個例子,這才叫做功德。

  所以以有求世間善願的心去做善行,這個放生是有漏的是暫時的,所以說呢,他主要看發心,我們不能說這種放生等等不好,不能說他不好,是說我們的發心沒到位,沒正確理解佛教的真實含義,沒有正確理解佛教的真實含義,所以我們一旦遇到問題,首先我們去想到用佛教的方法去做,燒香啊、拿出幾百元錢做善事啊、放生啊等等,這些都是可行的一種方法,但是我們一定要正確理解,發心,我們這個發心究竟目的,不能是去這種願,不能是去我們最終的目的,當初的發心,就是為了自己成就和讓眾生成就,這個願心不失去的前提下,你再去善行放生,然後再去祈求,相當於我們剛才講的大回向、小回向知道嗎?

  大回向不能失去,也就是說你的一切一切,都產生一種功德,小回向可以祈求,在功德不失的前提下,你的善願也會圓滿,前提是因緣果報和合的時候,因緣和合的時候,如果你所做的這一切一切,都沒有滿願,為了你一個善願,你做了很多很多善事,但是你都沒達到目的,這也不能說你所付出的白付出啦,只能說因緣不和合,因果還沒成熟。就象剛才我舉的那個例子,你割麥子的時候吃的那個饅頭的那個面,是去年乃至前年的,這個能懂嗎?哈哈…,這樣能懂嗎?

  所以契入一切因緣去修行,這是對的,不離當初的發心和究竟的發心,和究竟的目的去修行,那也是應該的,是必須的,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祈求一下你在這個世間的小小善願,這是大悲經是講的,何況世間小小求願,世間的所有的事都是小小的,他比我們最終成佛,相比起來的話,那都是小事情,何況世間小小心願,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一切的善行都不離開我們的本心,都不離開我們的最終目的,在這個理念之內,再去祈求一下,這是我們的方法,即便如此,如果一旦當時你的善願未滿,也不能說明你的付出白付出,只能說因緣不具足,善願即使未滿,也不能對佛教失去信心,這是一個理念。這是一個佛教徒必須應該知道,這個能懂嗎?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上一篇:仁清法師:淨土法門看似簡單但為什麼叫他大乘佛教呢
下一篇:佛法是講因果的,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