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為什麼佛法在印度產生?而不是在中國產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同修:為什麼佛法不是一開始就在中國產生,而是過了幾百年後才傳入中國並在中國發揚光大,尤其是大乘佛法?

  人間天老師:佛教為什麼在印度產生?這涉及到一個覺悟的基礎問題。

  一般在兩百萬的修行人中,會有一個人有機會開悟,在將近兩百萬開悟的人當中會有一個人證果,這就是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系。

  當佛要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成佛的時候,這個世界要去提前鋪墊它的文明進程。

  在當時的印度有九十六家外道,已經鋪墊出相當程度的文明了,如果沒有這個文明程度,佛是沒有辦法示現的。

  當時的中國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期。

  實際上,這兩個階段差不多是同期的,但當時印度的覺悟水平要比中國更好一些。

  佛教中有很多義理是和印度的婆羅門教相類似的,比如因果法、輪回等等,婆羅門教的很多道理、義理促成了釋迦佛的覺悟,也就相當於提供給他覺悟的養料,而此時的中國並沒有類似因果的教義。

  到了漢朝時期,漢明帝夢到一個大金人放金色光,問大臣:“那個神人是誰呢?”

  大臣回答到:“我聽說西域的天竺有聖人、神人叫佛,很厲害。”

  皇帝就派大臣去印度取經,回來時經文由白馬駝回來,經文落地之處建立的寺院就叫白馬寺。

  當時本土信仰的教派最霸道的是儒家,傳入中國的佛教教義與之沒有大的區別。

  當時儒家一直霸占著政治、經濟、文化的最高峰,雖然它提倡的理論在任何朝代都沒有實現,即使是孔子在世的時候也沒有實現,但是後世一直把它列為經典。

  所以,那時候佛教傳到中國,沒有辦法觸碰到根基如此深厚的一個教派。

  後來道教形成,也講因果,只是是從佛教裡的因果取來的,理解為宿命,並沒有完全理解佛教的因果。

  佛教的因果最初來源於婆羅門教,但卻把婆羅門教的因果觀提升了、升華了。

  兩大教派在中國誕生,佛教是外來的,而且當時傳來的是小乘的佛法,宣揚的不外乎都是修身立命,讓自己有一個很好的狀態,這也是佛教在中國相當久的時間裡沒有發展很好的原因。

  為什麼小乘佛法在尼泊爾等地可以發展下去?

  因為當時尼泊爾沒有這樣的教法,沒有這樣的宗教,沒有這樣的信仰,僅此一份。

  在中國則不同,儒家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也講修身立命,所以小乘方法沒有辦法推而廣之,因此小乘佛法在中國沉匿了非常久。

  直到後來達摩祖師的兩位弟子來到中國,才把大乘佛法帶到中國來,大乘佛法才在中國生根發芽。

  為什麼大乘佛法可以在中國發展?

  因為小乘佛法只求自己及眷屬的利益,沒有辦法推廣,與儒家講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相類似,因此,小乘佛教的格局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辦法凸顯出來。

  大乘佛法是在更高級別上利益眾生,比儒家的級別要高。

  大乘佛教的八宗之祖——龍樹菩薩把大乘佛法重新整理之後再進行傳播。

  當時中國的土壤環境非常適合大乘佛法的出現,能夠凸顯出大乘佛法的特點,所以它才在中國生根發芽,發展出更多的支脈,發展出更多的派系,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佛教在印度得罪了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宣揚的是種族階級,例如剎帝利種族能當國王、大臣,但是卻不能當沙門,沒有資格出家修行;佛教產生後,主張人人都能出家、不分階級,婆羅門教的階級理論就行不通了,並破壞了婆羅門的種族優勢感,這個梁子就結下了。

  在古印度只有婆羅門種族的男人才能出家,女人都不行。這就像《地藏經》中婆羅門女為什麼和她母親一起待在家裡的原因。

  佛教的出現觸碰到了婆羅門教的底線——什麼人都可以出家,這對婆羅門教來說可不是個好事情。

  所以有外道對釋迦佛的稱呼是瞿昙沙門。瞿昙是釋迦佛的種姓,就相當於叫他“姓那個誰的沙門”。

  釋迦佛是剎帝利種族,是王子,但是剎帝利種族是沒有資格出家的,所以叫他瞿昙沙門是對他的一種鄙視。

  釋迦佛還收了一堆人出家,還有階級地位更低的,這就得罪了婆羅門教,沖擊了他們的階級制度,打破了自己種族的優越感,因而後來佛教在印度的發展一直受到婆羅門教的攻擊。

  直到後來佛教走到了一個岔路,這個岔路是什麼?過去在群中講過,即對於法相的研究更加微細,這以唯識論為首,並不是說唯識論不好,其實研究它也對,但是研究得太過微細了。

  這麼微細的法相,連玄奘那麼聰明的人物,到印度一去十八年,學了十多年之久才算是學完,那普通百姓有機會學這樣的佛法嗎?勞苦大眾有機會學這樣的佛法嗎?每天還要為吃、穿、住等事情考慮的人有機會學這樣的佛法嗎?

  顯然沒有!

  所以,當佛法發展到這個層面之後,就與大眾割裂了,失去了其發展的土壤,這一點就是佛教在印度消亡的根本原因,割裂了和大眾的聯系,讓佛法成為了高高在上的東西,而不能真正普惠於大眾。

  再後來,當信奉伊斯蘭教的外族打到印度,清洗了當時印度所有教派的寺院、學校,最後把玄奘大師在印度學習唯識論的寺院——那爛陀也拆掉了,從此佛教在印度一蹶不振。

  婆羅門教改弦更張叫印度教,死而復活。

  現在印度大概還有五百萬的苦行僧,當然不是佛教的僧人,而是修行其它外道的沙門。

  有一個學者寫了一篇文章,認為印度就是做了一個最失敗的文化輸出,它輸出了最偉大的佛教,但是佛教在它的本土卻消滅了,這是非常失敗的一個文化輸出。

 

上一篇:妙境長老:《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天王品第二十七》釋題
下一篇:人間天:為什麼經文用“隱微術”,而不表達得更清晰直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