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文殊菩薩的一百四十一願,教我們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宗常說:“擔水砍柴,無非妙道;行住坐臥,亦皆是禅;吃飯穿衣,也是修行。”

  對此,你理解了幾分?

  其實,這一點也不玄。

  修行不僅僅是誦經或拜佛那些特定的儀式,更在每一個日常的舉動裡。關鍵就是見地和用心!

  見地,就是通過聞思經教,正確地理解佛法大義。也就是具備正見。

  用心,也可以理解為做任何事情時,都保持正確的覺知,明了自己正在做什麼,為什麼做,該怎麼做,也就是保持正念。

  當然這些還是抽象的概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該怎麼做?

  《華嚴經·淨行品》中,文殊菩薩早就通過141個場景現身說法,手把手地教過我們了!

  最接地氣的生活禅

  在這場佛陀為大菩薩們而舉辦的華嚴法會上,智首菩薩向文殊菩薩發問:如何能得到清淨的身口意.....

  智首菩薩的問題很長,但核心就是,菩薩如何修行才能達到最好?

  文殊菩薩大加贊歎: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

  “若諸菩薩,善用其心

  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但要怎麼善用其心呢?

  文殊菩薩不愧為智慧的象征,一口氣連舉了141個日常場景!既有出家人的日常,也有在家人的生活。

  從宅在家裡、孝侍父母、朋友聚會,到穿衣吃飯甚至是洗腳睡覺……

  現在就讓我們對照著來試試!

  文殊菩薩一百四十一願,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用詩體敘述在現實中修菩薩道的具體方法,既是文殊菩薩嚴謹修行的真實寫照,又是初學菩薩借鑒模仿的光輝典范。

  前十一願針對在家菩薩,後面主要涉及出家菩薩。然而有關行住坐臥、意念、禮節等內容,實適合於在家、出家菩薩共同修持。在現實生活中修習佛法,不僅是初學者,就是長期修行人,也往往不易找准中道,不是常常偏執有見,就是不時墮入空見。

  文殊菩薩結合日常生活細節,詳細敘述善用其心的諸多方法,實在是幫助菩薩行者的指路明燈,亦是對治各種病症的靈丹妙藥。

  修學者在反復讀誦、實際運用文殊大願的過程中,將會逐漸認識中道,逐步控制身口意。

  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只要持之以恆,在不自覺間,就會取得顯著進步。若能力爭只進不退,實現登地乃至證果,亦將為期不太遙遠矣!

  1願: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2願: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養護一切。

  3願:妻子集會,當願眾生,冤親平等,永離貪著。

  4願: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穩。

  5願:伎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瞭伎非實。

  6願:若在宮室,當願眾生,入於聖地,永除穢欲。

  7願:著璎珞時,當願眾生,捨諸偽飾,到真實處。

  8願:上升樓閣,當願眾生,升正法樓,徹見一切。

  9願:若有所施,當願眾生,一切能捨,心無礙著。

  10願:眾會聚集,當願眾生,捨眾聚法,成一切智。

  11願:若在厄難,當願眾生,隨意自在,所行無礙。

  12願:捨居家時,當願眾生,出家無礙,心得解脫。

  13願:入僧伽藍,當願眾生,演說種種,無乖诤法。

  14願: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

  15願:請求出家,當願眾生,得不退法,心無障礙。

  16願:脫去俗服,當願眾生,勤修善根,捨諸罪轭。

  17願:剃除須發,當願眾生,永離煩惱,究竟寂滅。

  18願:著袈裟衣,當願眾生,心無所染,具大仙道。

  19願:正出家時,當願眾生,同佛出家,救護一切。

  20願: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21願: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22願: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23願:受學戒時,當願眾生,善學於戒,不做眾惡。

  24願:受阇黎教,當願眾生,具足威儀,所行真實。

  25願:受和尚教,當願眾生,入無生智,到無依處。

  26願:受具足戒,當願眾生,具諸方便,得最勝法。

  27願:若入堂宇,當願眾生,升無上堂,安住不動。

  28願:若敷床座,當願眾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

  29願: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

  30願:結跏趺坐,當願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31願:修行於定,當願眾生,以定伏心,究竟無余。

  32願:若修於觀,當願眾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诤。

  33願:捨跏趺坐,當願眾生,觀諸行法,悉歸散滅。

  34願:下足住時,當願眾生,心得解脫,安住不動。

  35願:若舉於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具眾善法。

  36願:著下裙時,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

  37願: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38願: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

  39願:著僧伽黎,當願眾生,入第一位,得不動法。

  40願:手執楊枝,當願眾生,皆得妙法,究竟清淨。

  41願:嚼楊枝時,當願眾生,其心調淨,噬諸煩惱。

  42願: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嗔癡,蠲除罪法。

  43願: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44願:洗滌形穢,當願眾生,清淨調柔,畢竟無垢。

  45願: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46願: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

  47願:手執錫杖,當願眾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

  48願:執持應器,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49願:發趾向道,當願眾生,趣佛所行,入無依處。

  50願:若在於道,當願眾生,能行佛道,向無余法。

  51願:涉路而去,當願眾生,履淨法界,心無障礙。

  52願:見升高路,當願眾生,永出三界,心無怯弱。

  53願:見趣下路,當願眾生,其心謙下,長佛善根。

  54願:見斜曲路,當願眾生,捨不正道,永除惡見。

  55願:若見直路,當願眾生,其心正直,無谄無诳。

  56願:見路多塵,當願眾生,遠離塵坌,獲清淨法。

  57願:見路無塵,當願眾生,常行大悲,其心潤澤。

  58願:若見險道,當願眾生,住正法界,離諸罪難。

  59願:若見眾會,當願眾生,說甚深法,一切和合。

  60願:若見大柱,當願眾生,離我诤心,無有忿恨。

  61願:若見叢林,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應禮敬。

  62願:若見高山,當願眾生,善根超出,無能至頂。

  63願:見棘刺樹,當願眾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64願:見樹葉茂,當願眾生,以定解脫,而為蔭映。

  65願:若見花開,當願眾生,神通等法,如花開敷。

  66願:若見樹花,當願眾生,眾相如花,具三十二。

  67願:若見果實,當願眾生,獲最勝法,證菩提道。

  68願:若見大河,當願眾生,得預法流,入佛智海。

  69願:若見陂澤,當願眾生,疾悟諸佛,一味之法。

  70願:若見池沼,當願眾生,語業滿足,巧能演說。

  71願:若見汲井,當願眾生,具足辯才,演一切法。

  72願:若見湧泉,當願眾生,方便增長,善根無盡。

  73願:若見橋道,當願眾生,廣度一切,猶如橋梁。

  74願:若見流水,當願眾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75願:見修園圃,當願眾生,五欲圃中,耘除愛草。

  76願:見無憂林,當願眾生,永離貪愛,不生憂怖。

  77願:若見園苑,當願眾生,勤諸修行,趣佛菩提。

  78願:見嚴飾人,當願眾生,三十二相,以為嚴好。

  79願:見無嚴飾,當願眾生,捨諸飾好,具頭陀行。

  80願:見樂著人,當願眾生,以法自娛,歡愛不捨。

  81願:見無樂著,當願眾生,有為事中,心無所樂。

  82願:見歡樂人,當願眾生,常得安樂,樂供養佛。

  83願:見苦惱人,當願眾生,獲根本智,滅除眾苦。

  84願:見無病人,當願眾生,入真實慧,永無病惱。

  85願: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離乖诤法。

  86願:見端正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常生淨信。

  87願:見丑陋人,當願眾生,於不善事,不生樂著。

  88願:見報恩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能知恩德。

  89願:見背恩人,當願眾生,於有惡人,不加其報。

  90願:若見沙門,當願眾生,調柔寂靜,畢竟第一。

  91願:見婆羅門,當願眾生,永持梵行,離一切惡。

  92願:見苦行人,當願眾生,依於苦行,至究竟處。

  93願:見操行人,當願眾生,堅持志行,不捨佛道。

  94願:見著甲胄,當願眾生,常服善铠,趣無師法。

  95願:見無铠杖,當願眾生,永離一切,不善之業。

  96願:見論議人,當願眾生,於諸異論,悉能摧伏。

  97願:見正命人,當願眾生,得清淨命,不矯威儀。

  98願:若見於王,當願眾生,得為法王,恆轉正法。

  99願:若見王子,當願眾生,從法化生,而為佛子。

  100願:若見長者,當願眾生,善能明斷,不行惡法。

  101願:若見大臣,當願眾生,恆守正念,習行眾善。

  102願:若見城郭,當願眾生,得堅固身,心無所屈。

  103願:若見王都,當願眾生,功德共聚,心恆喜樂。

  104願:見處林薮,當願眾生,應為天人,之所歎仰。

  105願:入裡乞食,當願眾生,入深法界,心無障礙。

  106願:到人門戶,當願眾生,入於一切,佛法之門。

  107願:入其家已,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108願:見不捨人,當願眾生,常不捨離,勝功德法。

  109願:見能捨人,當願眾生,永得捨離,三惡道苦。

  110願:若見空缽,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

  111願:若見滿缽,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112願:若得恭敬,當願眾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113願:不得恭敬,當願眾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114願:見慚恥人,當願眾生,據慚恥行,藏護諸根。

  115願:見無慚恥,當願眾生,捨離無慚,住大慈道。

  116願:若得美食,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

  117願:得不美食,當願眾生,莫不獲得,諸三昧味。

  118願:得柔軟食,當願眾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軟。

  119願:得粗澀食,當願眾生,心無染著,絕世貪愛。

  120願: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禅悅為食,法喜充滿。

  121願:若受味時,當願眾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

  122願: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

  123願:若說法時,當願眾生,得無盡辯,廣宣法要。

  124願:從捨出時,當願眾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125願:若入水時,當願眾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126願: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

  127願:盛暑炎毒,當願眾生,捨離眾惱,一切皆盡。

  128願:暑退涼初,當願眾生,證無上法,究竟清涼。

  129願:諷誦經時,當願眾生,順佛所說,總持不忘。

  130願: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131願:谛觀佛時,當願眾生,皆如普賢,端正嚴好。

  132願:見佛塔時,當願眾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133願:敬心觀塔,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共瞻仰。

  134願:頂禮於塔,當願眾生,一切天人,無能見頂。

  135願:右繞於塔,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

  136願:繞塔三匝,當願眾生,勤求佛道,心無懈歇。

  137願:贊佛功德,當願眾生,眾德悉具,稱歎無盡。

  138願:贊佛相好,當願眾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

  139願: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

  140願: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穩,心無動亂。

  141願: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

  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nju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

  他出生時,家裡出現十大吉祥瑞兆:

  1.天降甘露;2.地湧七珍;3.倉變金粟;4.庭生蓮花;

  5.光明滿堂;6.雞生鳳子;7.馬產祥麟;8.牛生自犢;

  9.豬誕龍豚;10.六牙象現。

  公元前六世紀(與釋迦同年代),生於捨衛國多羅聚落婆羅門族姓中。父名梵德,從母右肋而生,身紫金色,墜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相同。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彌勒菩薩對善財說:文殊大願,非余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有。其行廣大。

  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頂,左手持青蓮華,右手執寶劍,常騎獅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卻是無量諸佛母,一切菩薩師。

 

上一篇:寬見法師:煩惱不斷,無非就是沒有智慧,沒有福報
下一篇:眼睛不好一定要看這個圖,可治療眼疾、開發慧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