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具備了宗教的完整結構,有彼岸空間(極樂世界)、接引者(彌陀等聖眾)以及與接引者的溝通方式(持名念佛),所以是漢傳佛教中,最易為信眾理解、接受和修持的宗派,但因此也和淨土真宗(彌陀純他力救渡)、神教(上帝接引到天堂)等思想容易混為一談,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區分的關鍵所在。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觀無量壽經》裡的點睛之筆,說明了淨土宗不是心外求法,而淨土真宗(本願法門)是不敢解釋這句話的。神教更不會這樣說,因為上帝和人之間,是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系,是主人與僕人的關系,人永遠也不可能和上帝平起平坐。
我們開始學習佛法時,會覺得我們和佛之間有遙不可及的距離,人家是高高在上的佛祖,我們是低低在下的眾生,但隨著教理學習的深入,就會慢慢知道,雖然我們這顆心充滿著妄想、雜念和煩惱,但和佛的清淨心本質上是一樣的。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你要相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要相信彌陀的功德是你內心本來就具足的,托彼名號,顯我自性,你只是借著持名念佛的因緣,來開顯你本性的功德而已。
當你理解到這個層面時,你就不會再心外求法,而會向內安住;念佛時會依止於清淨心,而不會依止於生滅心和攀緣心;你的信心不僅建立在彌陀那邊,也會建立在你自己這邊,你會進入彌陀的心中,彌陀也會進入你的心中,你和彌陀沒有距離感,不再對立,而是平等不二的。
可能一些讀者會覺得很抽象而無法理解,筆者舉個淺顯易懂的例子,你拿著一杯自來水到大海邊,把自來水倒入大海中,請問你還能不能把倒入海水中的自來水給舀出來?當然不能!那麼請問是自來水融入海水,還是海水融入自來水呢?答案是互相融合。那為什麼會互相融合呢?因為兩者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水。
你就好比那杯白開水,彌陀就好比大海,你進入彌陀的心中,彌陀也進入你的心中,互相融合,我們和佛的本質是一樣的,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佛凡之間自性相同,沒有障礙,眾生與佛的區別在於是否見證到了自性而已。
我們可以借鑒一下和淨土宗一樣,同屬他力法門的密宗。在修習三密相應本尊法時,有一個關鍵就是你要知道,你與本尊的心性是平等不二的,你要進入本尊的心中,本尊也要進入你的心中,也就是所謂的本尊灌 頂,否則你手印打的再好,咒語念的再准,也不可能成就,這點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有異曲同工之處。
現在修密宗本尊法成就的很少,即便能成就,它也只是一種世間法而已,離見道還很遠,更不是什麼所謂的“即身成佛”;禅宗也一樣,明心見性不能了生死,也不等於“見性成佛”。所以印光大師否定密宗的“即身成佛”和禅宗的“見性成佛”,絕不是貶他宗、抬淨宗的意思,禅宗和密宗當然有它們的優點和殊勝之處,只是從今生解脫來看,確實沒有淨土宗究竟而已。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個教理你要知道,你要相信,你要承擔的起,但是你也不能濫用它。雖說我們和佛本質相同,但實際還是相差很遠的,就像璀璨的鑽石和烏黑的石墨,兩者無論外表、價值、硬度都有天壤之別,但它們的化學成分卻是一樣的,所以很少人會把這兩個聯想在一起,就像不會想到佛和眾生沒有區別一樣。
石墨要想變成鑽石,需要高溫高壓並配合一些催化劑才可以;人要想成佛,也要經過漫長而刻苦的修行,目前你可還是宿業纏身的凡夫,沒有能力出三界的。所以即便你知道你與彌陀本性無二,往生卻依然要徹底投誠皈依,仰仗彌陀願力,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在彌陀那邊。但是你不會再把淨土宗當成神教一樣的救濟宗派,而是會承擔起自性彌陀的信心,這種信心,比本願法門純他力救渡的信心,要堅固的多;因為往生不存難易,不由外覓,乃是吾人的份內之事也! (作者:朱亞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