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
慎勿信汝意,
汝意不可信。
得阿羅漢已,
乃可信汝意。
——《佛說四十二章經》
【妙祥法師開示】以為的,只是個妄想分別
你的想法——你就記住,有了想法永遠是一種錯誤。那我們正確的想法是不是錯誤呢?也是錯誤的。那什麼是我們的正確想法呢?誰能說一說?你說。
一僧眾:一念不生。
哎!一念不生才是你真正的正確“想法”,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正確想法。你不要以為“我的想法如何如何,算正確的”,你要是這麼樣去想,永遠是被這個“意”所轉。
所以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為什麼不可信?它本來就是個妄想。世上的“成功”本來就是妄想所化成的,你覺得挺好,還挺成功,真正“成功”,它能了生死嗎?它能成佛
嗎?它不能成佛,也不能了生死,所以我們不能信汝意。
要注意,“汝意不可信”哪,確實不可信,一點兒都不可信。我們要從心底生起這一念來,永遠不相信自己這種想法,也不被它的想法所困擾。
什麼起煩惱了,我才不聽你那些事呢;什麼高興了,我也不聽你的。高興從哪來的?高興,我這心裡話:高興也是“意”,生氣也是“意”,我不能隨順你走。
我要是隨順你走,我就是凡夫,而且就是墮落,沒有別的道,我就不順著你走。所以說不能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佛告訴你,汝意絕對是不可信的,好的也不能信。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夠真正地找出可信的。
什麼是可信?就是一念不生,無念,我沒有什麼意思,沒有什麼想法。就信這個,他沒有不得道的,是不是?久而久之,我們的心就不被物質所轉了。
我們老有想法,不是好了就是壞了,最後都是遠離道的。所以說,這是不可信的,這是一個座右銘。
我們什麼時候能夠相信我們的“意”呢?得阿羅漢果。你還不可以多信,因為你還沒有究竟的智慧。這時候你才可以相信自己,但還不能完全相信。
所以說,你得到阿羅漢果,不懂得佛的戒律的開遮持犯,也不允許你離開師父的。因為你還沒有得到究竟,這個都是很重要的。
(摘自溯源佛教網《四十二章經講記》)
你認為的,不過是凡夫知見
我遇到這麼個人,上山(編注:師閉關時的本溪深山)去皈依了,這位居士身體有病,但他修炕修得挺好。他問我:“師父,你看我需要哪種法門去修行?”
我說:“你回去就專誦大悲咒,每天你誦它四十九遍或是一百零八遍,專誦。”他說:“好,師父我回去了。”
過了很長時間,快到半年,還是一年?他又過來了。我說:“你病怎麼樣了?”他說:“師父,我病也不好啊,這又來了。”
後來我問他:“現在你大悲咒一天誦幾遍?”
他不吱聲了,後來說:“我剛開始誦,後來有個居士告訴我:不能誦啊,那個師父說得不對。現在這個末法時期得念佛,念佛是無上微妙禅,你得念佛,沒有比念佛再殊勝的,什
麼病都能治,你趕緊念佛。”後來他就改念佛了。
我當時只能是感歎一聲:“那好好念吧。”後來他一再跟我講,我說:“我告訴你誦大悲咒,你不誦,你找我有啥用啊?”
就像這樣的居士(指不讓誦咒而讓念佛者),由於法門的知見,破壞了僧人教化的因緣,誤了多大的事情。
他本身有病,而且他行力又非常大,第一步開始誦大悲咒,那是最好的。那修密、修淨土就不誦大悲咒了嗎?他第一個,就破壞了僧人的教化,本身就是謗僧,是謗僧行為,將
來他的因果不可思議。
僧人的教化你隨便給改——作為一個居士,你有什麼權力來改變僧人的教化?是不是?就這樣人,由於門派的知見,造成這麼大的因果,不能依僧教化。
真正的末法時期,誰是說法主?僧人就是說法主、坐禅主、行來主。所以說,說法主是僧人,不是居士。你隨便給改變了——你必須得通過人家師父同意才可以呢。
所以由於他的門派知見,就造成這麼大的過失。本來是為了弘揚法門,一片好心,但是由於無知,由於門派知見,造成這麼大的過失。將來這個因果你怎麼償還?很難償還。所
以這就是由於無知,造成這麼大的過失。
那大悲咒不管淨土、修密、修禅,都得誦,誰不得誦啊?是不是?那很正常的一點事情。
現在有病你不趕緊治病啊?念大悲咒不是念佛呀?那大悲咒就是西方淨土觀世音菩薩的法門,那觀世音菩薩不就是極樂世界的觀世音菩薩嗎?
你說這人都笨到這麼個程度了,謗佛祖、謗觀世音菩薩,還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說這個人笨不笨?
(摘自《念佛》)
收回狂慢之心,做最小的自己
小並不是卑小,而是真正的平等。只有卑小,我們的狂心,慢心才能收回。所以說這個小,也是很重要的。
別人都最大,我最小;別人都是佛,就我是凡夫;我恭敬別人,走到別人跟前小心翼翼地過去,生怕驚動別人,像在佛前走過一樣。
就是說,我們要做到,在所有人面前,我是最小的。每個眾生都是前生父母,未來諸佛。我們用這種心情,去和大家相處,用這種方式去修行自己的內心。所以說我們永遠做一
個最小的。
宣化上人曾經講過,他說“我是最小的,如同小蚊子”。
所以說這個“小”,就是行菩薩道。佛在世的時候,也是把自己變成最小,往昔曾去做常不輕菩薩,禮拜一切的大眾。
佛不是講了嗎?有很多大阿羅漢沒有入滅,他們都在住世。我們這裡可能不知道哪個是菩薩、阿羅漢呢,咱也不知道。
所以說,有時候在我們身邊的人,都要加小心,不管是誰,我們都不能輕視,都得尊重。
(摘自《經行》《二〇〇五年為寶林寺尼眾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