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七門料簡之定散門(一)
今天我們再繼續來探討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
上回我們說到第一卷〈玄義分〉七門料簡的第四門,今天我們從第五門接下去看。第五門叫做定散門,善導大師在疏文說:
【五、料簡定散兩門,即有其六。】
這第五門,善導大師就是要來分別科釋“定門”與“散門”。在這六點當中有三重六義。
【一、明能請者,即是韋提。】
【二、明所請者,即是世尊。】
這是第一重的二義。第一重就是自力,二義就是能請與所請。
【三、明能說者,即是如來。】
【四、明所說,即是定散二善,十六觀門。】
這是第二重的二義。第二重就是佛力,二義就是能說與所說。
【五、明能為,即是如來。六、明所為,即韋提等是也。】
這是第三重。第三重就是願力,二義就是能為與所為。能為就是能救度,能救度的人就是釋迦如來與彌陀如來。《觀經》二門,要門是釋迦世尊所顯示,弘願門是彌陀世尊所顯示,所以能救的二尊是釋迦世尊與彌陀世尊。所救的就是韋提希夫人。韋提下面有一個“等”字,這個“等”字就包含一切有緣眾生,就是未來世一切被煩惱賊所毒害的眾生,也就是未法時代的凡夫眾生,就是你我,所以我們是阿彌陀佛所救度的對象。
在這三重六義疏文說完,善導大師設了兩個問答。第一個問答:
【問曰:定散二善,因誰致請?】
【答曰:定善一門,韋提致請;散善一門,是佛自說。】
第一個問答的意思是說,定善與散善是因什麼人的致請,世尊的開示呢?善導大師的回答是定善這一門,是韋提希夫人的致請;散善這一門是世尊自說。韋提希夫人在《觀經》的<欣淨緣>,向世尊致請,要求生一個無憂惱的地方。因為韋提希夫人受到逆子阿阇世太子的苦惱,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不想要住在這個痛苦的人間。所以在欣淨緣經文,韋提希夫人向世尊致請。這段經文說:“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這就是定善一門,是韋提希夫人的致請。
散善一門,韋提希夫人並沒有致請,是釋迦如來為了要憐愍煩惱厚重的眾生,乘阿彌陀佛的願力,念佛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世尊悲愍,自開散善一門。
第二個問答:
【問曰:未審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備不虛,何機得受?】
【答曰:解有二義:】
這解答的二義,疏文很長,我們先看問答這個問的意思。
“未審”就是未知。未知定善與散善出在《觀經》經文的什麼地方?“今既教備不虛”,“教備”就是觀機備教,世尊為定善的機類,示以定門的教法;為散善的機類,示以散門的教法,這就是“教備”。“不虛”就是眾生,無論是定善的眾生或散善的眾生,依教奉行,必得佛法的真實利益,叫做不虛。“今既教備不虛,何機得受?”在第二個問答這個問,有兩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問:到底定善與散善出在《觀經》什麼地方的經文?第二就是定善與散善的教法,是什麼樣的眾生能夠依教奉行得受?
答:解有二義。現在要從這個問兩方面來做解答。
【一者、謗法與無信、八難及非人,此等不受也。斯乃朽林頑石,不可有生潤之期。此等眾生,必無受化之義。除斯以外,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此即答上何機得受義竟。】
這一解答,是先解答定善與散善,是什麼樣的眾生能夠信受。疏文一開始善導大師說:“謗法與無信、八難及非人,此等不受。”什麼樣的人無法接受佛法,無法接受《觀經》的定善與散善的教法呢?有四種人:第一謗法,第二無信,第三八難,第四非人。
確實佛法再怎樣高妙,眾生若不要信受,都是徒勞無功,尤其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之道,如果眾生不想要念佛、不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相信念佛能成佛,當然就不會想要念佛;不相信有清淨的西方淨土,當然就不想要求往生,那麼阿彌陀佛願力,再怎樣的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再怎樣的清淨莊嚴,對眾生也沒有用。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開示說:
【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非宿有淨因,頗難生信。】
印光大師這段開示說出,如果沒有在宿世種下淨業的正因,在這一生要相信淨土法門是很困難的。確實在《大經》與《小經》到了經末,世尊都開示淨土教法是難信之法。雖然念佛很簡單易行,但卻是難信。所以舉難勸信,使我們凡夫眾生能夠遇到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信受阿彌陀佛的願力,稱念六字果號,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疏文善導大師說:謗法的人和無信的人,是不能接受佛法。這是有聽聞過佛法的人,因為聽聞過佛法了,不想信受,甚至誹謗;另外還未聽聞過佛法的人,就是八難及非人。“八難”是八種無法見佛、聞法的障難:第一地獄、第二餓鬼、第三畜生、第四長壽天、第五北俱盧州、第六聾盲瘖啞——聾就是耳聾、盲就是瞎眼、瘖啞就是啞巴——第七世智辯聰、第八佛前佛後,這八種的障難,都是很難信受佛法,依教奉行。最後的非人,就是天龍八部的龍將、鬼將,這四種人無法接受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