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何佛教有給佛像貼金的傳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貼金是佛教很傳統而重要的佛事,佛教徒很重視給佛像貼金。有人說,貼金代表最高的崇敬,因為金非常難得,所以可以顯示出對佛的禮敬。並且用金裝飾過的佛像非常莊嚴,會讓人生起歡喜心,近而想親近佛法。從實用的角度講,透過金的金屬穩定性,可以讓佛像保存更久。人們希望通過貼金來祈求好運,祈求順利或是消災免難等。這些說法不無道理,其實貼金的傳統和佛教本來重視黃金有關系。

  首先佛教在古印度產生,佛陀的故鄉對黃金尤其偏愛

  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印度人天性喜歡佩戴首飾,從頭飾、耳釘、鼻環、項鏈、戒指、手镯,只要能買得起,都會買來戴上。在印度,女性出門不帶首飾會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表現。甚至那些在路邊乞討的小姑娘,雖然衣著骯髒,蓬頭垢面,鼻翼上也有一顆金色的小釘。印度男子帶飾品也相當普遍,一只手上帶3個金戒指的男士大有人在。印度人膚色較黑,也更適合黃金的顏色。家中如舉辦婚禮,父母普遍會選擇金飾作為女兒的陪嫁,既襯托了女兒的漂亮,又可當作未來生活的經濟基礎。親朋好友也會以金飾作為禮物,表達心意,增添喜事氣氛。金在印度教的信仰中是財富與繁榮的象征。我們見到的印度神像所佩戴的飾物都是黃金做成的。直到如今,印度不僅是人口大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國。

  佛經記載我們居住的環境是盛產黃金

  在佛教的觀點中,我們居住的地方是四大部洲中的南瞻部洲,又稱為南閻浮提。閻浮是梵語,為樹名,是一種生長在印度南方的大型喬木。提,是洲之意。此地因盛長閻浮樹而得名,在須彌山之南,故又稱南閰浮洲。《阿含經》稱“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闊南狹。”《阿毗昙論》:“有贍部樹,生此洲。北邊泥民陀羅河南岸,正當洲之中心。北臨水上,於樹下水底,南岸下,有贍部。黃金古名閻浮檀金,樹因金而得名,洲因樹而立號,故名贍部。”《起世因本經》卷第一、閻浮洲品第一中說:“諸比丘。此閻浮洲,有一大樹,名曰閻浮。其本縱廣,七由旬,乃至枝葉覆五十由旬。而彼樹下,有閻浮檀金聚,高二十由旬,以金從於閻浮樹下出生,是故名為閻浮檀。閻浮檀金,因此得名。”由此得知,佛教認為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是盛產黃金的。

  金為佛教七寶之一

  佛教有七寶之說,七寶即七種珍寶,又稱七珍,指世間七種珍貴之寶玉。不同的經典所譯的七寶各不盡同:鸠摩羅什譯的《阿彌陀經》所說七寶為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碼瑙;玄奘譯《稱贊淨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祗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濕摩揭拉婆;《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瑪瑙;《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砗渠、瑪瑙、真珠、玫瑰。雖然不同經典對七寶的解釋不盡相同,但對於金而言是沒有任何爭議的,當屬七寶之首。

  佛陀的重要弘法道場是用黃金鋪地買來的

  大家看過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人,應該知道在第九十三回“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他師徒們正說話間,卻倒也走過許多路程,離了幾個山岡,路旁早見一座大寺。三藏道:“悟空,前面是座寺啊,你看那寺,倒也不小不大,卻也是琉璃碧瓦;半新半舊,卻也是八字紅牆。隱隱見蒼松偃蓋,也不知是幾千百年間故物到於今;潺潺聽流水鳴弦,也不道是那朝代時分開山留得在。山門上,大書著‘布金禅寺’;懸扁上,留題著‘上古遺跡’。” 行者看得是“布金禅寺”,八戒也道是“布金禅寺”。三藏在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這莫不是捨衛國界了麼?”八戒道:“師父,奇啊!我跟師父幾年,再不曾見識得路,今日也識得路了。”三藏說道:“不是,我常看經誦典,說是佛在捨衛城祗樹給孤園。這園說是給孤獨長者問太子買了,請佛講經。太子說:‘我這園不賣。他若要買我的時,除非黃金滿布園地。’給孤獨長者聽說,隨以黃金為磚,布滿園地,才買得太子祗園,才請得世尊說法。我想這布金寺莫非就是這個故事?”八戒笑道:“造化!若是就是這個故事,我們也去摸他塊把磚兒送人。”

  這裡所說的布金禅寺就是著名的佛教弘法場所——祇樹給孤獨園,這是捨衛國的須達長者奉獻給佛陀的一座精捨,一般稱為“祇園精捨”。須達長由於感恩佛陀的親身度化,發願迎請佛陀帶領弟子們也去捨衛國說法,教化國人。他向佛陀承諾,要在國中啟建精捨,以供比丘們住宿,來往說法。在捨衛城南郊二公裡處,有一園林,景色宜人,清雅幽靜,正是設立精捨的理想地點。然而這處園林屬祇陀太子所有,須達長者即與太子商議,請他讓渡。太子心中不願,於是為難他說:“只要你用黃金鋪滿園子,園子就屬於你的。”須達長者絲毫不以為難,全心誠意照辦,終於使祗陀太子感動而獻出樹林,由長者捐資興建精捨。後來佛陀很多著名的經典都在在這個地方講述的,成為佛陀弘法重地。

  佛的淨土是黃金遍滿的

  極樂世界在《阿彌陀經》中所敘述的是黃金布地,經中這樣說:“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

  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勝境是著名的金色世界,關於五台山“金色界”的情況,在一些《憎傳》中曾從不同角度作了記述。比如:釋無著入五台山,觀聖人之境界,“見其地盡是瑤璃,堂捨廊庑皆耀金色,其間華靡,非人間之制度”。釋法照先睹“(粥)缽中五色雲內現其五台山諸寺,盡是盒地,無有山林穢惡,純是池台樓觀。眾寶莊嚴”;後入山瞻仰大聖竹林寺,“一如缽中所見者:方圓可二十裡,一百二十院,皆有寶塔莊嚴,其地純是黃金,流渠花樹,充滿其中”。稱五台山為“金色世界”的根據,應當是《華嚴經》所記“諸菩薩住處東北方‘金色世界’。文殊菩薩與一萬聖眾從昔已來止住其中而演說法”。

  不禁佛菩薩的淨土與黃金有關,四大天王中西方光目天王所居也是黃金為地。四大天王,又叫作四大金剛,亦稱“護世四天王”,有各自的名稱和形象,各守一方。東方持國天王,名毗留博叉,居須彌山腰西,白銀為地,魔禮海,掌碧玉瑟琶一面;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居須彌山腰南,琉璃為地,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西方廣目天王,名提多羅吒,居須彌山腰東,黃金為地,魔禮壽,掌紫金龍花狐貂;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居須彌山腰北,水晶為地,魔禮紅,管混元珍珠傘。

  佛的身體是金色的

  大家最熟悉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身體是金色的,在《贊佛偈》中說:“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很多經典都記載,佛是身體是金色的。比如《法華經》裡說“諸佛身金色,百福相莊嚴…”。《大般涅盤經》遺教品中佛這樣告訴我們:“爾時世尊於師子座,以真金手,卻身所著僧伽梨衣,顯出紫磨黃金師子胸臆,普示大眾告言:汝等一切天人大眾,應當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爾時四眾一切瞻仰大覺世尊真金色身,目不暫捨悉皆快樂。譬如比丘入第三禅難生是中。爾時世尊以黃金身示大眾已,即放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大涅盤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日月所照無復光明。”既然佛的身體是金色,給佛像貼金就最恰當不過了。

  由此看來,佛教和黃金有諸多不解之緣,因此佛教很重視用黃金器皿來供養佛菩薩,用黃金來為佛菩薩像貼金。從記載來看貼金確實功德不可思議,佛的上首弟子大迦葉在前世修行的時候就曾經為佛像貼金,感召今世身上的光可以把其他光隱沒,因此大迦葉有“飲光尊者”的雅號。

 

上一篇:人間天:為什麼要讀《地藏經》消業?
下一篇:戒色後身體恢復的秘籍:如何快速恢復“陽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