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常說的“慧”有哪些含義?
慧是包括知識范圍的“認識心”和“檢擇力”,知識不能涵蓋慧的內容,從知識可以升華到慧的領域,佛教不是知識的宗教,卻是使知識升華為智慧的宗教,那是因為除了肯定世間的知識之外,更著重在超知識的“悟”的經驗下而獲得智慧,智慧便是由悟而得的超知識的“認識心”和“檢擇力”。不過,慧的獲得雖在於悟,慧的尋求,仍不能離開知識,它有“聞”、“思”、“修”的三個連環性的步驟: (一)聞慧—虛心學習 佛教徒修行成佛的方法,稱為學佛,在煩惱沒有斷盡以前的人,稱為住於“學地”的“學人”,並且每天應該記誦四句話:“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也就是說:如果你有成佛的願望,你當斷盡一切的煩惱,救度無數的眾生;如何斷煩惱?怎樣度眾生?那就非得學習種種方法不可了。因此,對於佛教徒而言,有一天不成佛,就得有一天學習,假如最初你是一個沒有學習興趣的人,當你對佛教產生信心之後,你便不會不學了。 聞慧的學習方式,是用耳朵和眼睛等的官能。聽人開示佛法,講解經論,是用耳朵;自己閱讀佛教的經論,看佛教道場的莊嚴神聖和僧尼的威儀齊整,是用眼睛。凡此種種,只要能夠使你的身心得到若干乃至少許益處的,均稱為聞慧。進一層,悟性高的人,或者修學佛法有了相當工夫的人,他們可以從與自然界各種現象的接觸之中,學習到佛法,也能從人與人的平常應對接談之間,學習到佛法,尤其在中國禅宗的記載,這種例子特別多。因此佛法不一定在佛經之中,世間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才是真實的佛法。不過,人們最初理解佛法,需要通過佛經的說明而已。 (二)思慧—缜密研究 對於已經聽到和看到的東西,應該下一番研究的工夫,來消化它們,將你從各方面學得的東西,當作沒有經過處理的原料,然後,依照你的理解程度,分類研判,把你覺得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