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說呢?放生者會改變命運、富貴吉祥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放生行為驚天動地。當你放生的時候,天地之間一切佛菩薩、神仙都已經知道你的行善之為。佛菩薩、諸位神仙都是有慈悲心的,他們自然護佑賜福那些行善之人,幫助他迅速消除業障、化解冤親債主。
持續放生的人會經常聞到檀香味、經常夢見吉祥的事情、夢見佛菩薩、夢見佛菩薩賜佛珠、夢見貴人相助等等。
實際上,長期放生的人身邊已經有了護法神,隨時保護左右。這就是很多人很奇怪,為什麼放生的人會有求必應、富貴吉祥?你想,有佛菩薩、神仙保佑,有護法神保護,如何不吉祥如意呢?
二是放生符合天道。上天有好生之德。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關愛天下眾生。天地之間有善惡之神巡回視察,隨時發現行善行惡之人上報天庭,予以賞罰。諸葛長青:尤其是每逢農歷的庚申日,每個地方的城隍神、土地神,都會派出日游神、夜游神、灶神等,到各地各戶巡查,認真記錄人們的行善行惡之人,每月及時上報天庭。行善的予以賜福,作惡的予以懲罰。而天庭公正,一定會褒獎那些行善之人。大家說,你放生的行為,受上天賜福,如何不吉祥如意、天官賜福呢?
三是放生會發射“宇宙慈善因子”。當你放生的時候,你身上會發出一道“慈善因子光”,伴隨你的放生瞬間發射到宇宙時空之中。此份慈善因子光,穿越時空,會緊密圍繞著你,隨時護佑你,讓你消除業障、化解冤親債主,改變你人生的命運軌道,使你走上吉祥如意、心想事成、有求必應的富貴環境。
你放生越多,發出的慈善因子場就越大,那麼你的運氣就越好,這就是放生化解病災和延壽的原理。有神通天眼的人觀察到,經常放生的人,不僅身邊有護法神、而且身上散發著特殊的亮光。
此外,每種動物生命都有保護神,你的放生會感動那些保護神,他們知道你放生之後會很感激你,冥冥中會悄悄的給你提供無限機緣。
持續放生者,受佛菩薩、天地一切神仙贊歎護佑,必然有求必應。
有緣者,一定要堅定信心、有恆心。
有的人很著急,恨不得放生一次就得到感應。
放生感應快慢,根據每個人累世因果不一、放生時間不一,感應時間有快有慢。譬如業障少、殺生吃肉少的,可能放生一次就有感應;業障多、殺生吃肉多的,可能放生多次才有福報感應。
放生什麼時候有感應?
放生功德大於業障罪業之日,就是好命運、好福報到來之時,大家要有信心、耐心。
只要堅持放生,“快則三天、中則三月、慢則三年”,必有感應。
————恭摘自學佛平台
放生的行為,動機是非常好的,因為他發慈悲心,不忍弱肉強食,不忍讓一只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被宰割。但是運用這個慈悲要有智慧。要怎麼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放生,這個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在方法上就必須考慮。
放生之前,我們最好先發吃素的願,我們一天不吃素,一天就有人為我們而殺生,所以,唯有真正吃素,才是真正放生。殺生有兩種殺生,有直接殺、有間接殺。
即使不能吃素,也應該吃三淨肉,因為我們都是學佛弟子。
還有,你所放生的地方如果不適當,那等於所放的不是生,不久它就死了,而且還污染環境。所以,放生的方法就要考慮。動機如果是見其生不忍見其死的話,那真的是學佛菩薩的心腸,但是方法上總是要考慮。
同時,如果真正要放生的話,定期也可以,但是要默默地進行,最好是到市場或者是有殺生的地方,馬上就要被殺的,可以立刻把它買下來。如果先讓人家知道,人家就會故意去抓了。所以,放生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在運作上就要考量。
那放生可推行不可推行呢?它是有推行價值的。因為,一個眾生被殺,想像起來是非常的痛苦,活生生地被放進油鍋熱湯裡面。如果以我們來講,實在難以忍受,手指頭被針扎到或者被一滴熱水燙到就會苦了,何況全身?真是苦不可言,所以,放生本身是應當提倡的,只是要盡量達到沒有副作用,讓副作用減到最低。
我們把眾生放生,使本來要被殺的、夭折的生命能夠繼續延長。而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等於把我們放生到極樂世界去,不只是離開六道,而且成了無量壽。
我們放生,當然跟一般放生的儀規是不一樣的,我們給它開示阿彌陀佛救度的道理,然後給它念佛。
古代曾經有一匹馬,這匹馬死了之後就托夢給他的主人,在夢中這匹馬現出家身,告訴主人說:「我因為在生的時候,接受你的勸導,領受彌陀救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現在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我現在來向你通告感謝。」一匹馬,畜生,它也能夠聽懂人的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如果放生的話,還是給它講說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然後就念佛,讓它能夠一入耳根永成道種。
天下最貴重的就是生命,世間最悲慘的就是被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粒米必珍,福之本也」,就是說:即使一粒小米也要珍惜,因為這是福報的來源。同樣,「微物必惜,壽之源也」,意思就是說:即使一只微小的動物也要愛護,因為這是壽的來源。
當然,我們不向彌陀之外去求福求壽,福與壽都在阿彌陀佛的願中,不過,這是我們一種惜福與慈悲的流露。
——恭摘自《學佛網》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
及各位讀者,善根增長,往生極樂!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