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廣行放生可以快速的消業積福改命,定數可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宋時張奎,錢塘人,小時候到溪邊捕魚剖之,不小心誤傷指頭,心中乃悟我傷一指如此痛楚,魚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將一籃魚盡放之,常戒殺放生。後夢一人贈以大魚,乃生一子,登進士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若人欲求子,或求子秀孫賢者,力行放生,必能遂意。

  明朝吳文英平生好勸人放生為善,日久每今人厭煩。朋友譏之曰;‘你勸人為善;究竟善在於別人,又不在於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厭’。後來聽雪禅師告之曰:‘我聞經中說一人勸一人,作福兩平分’。於是吳文英勸人更加賣力,終其一生,沒有災厄坎坷之憂。大凡前世或少時殺業過重之人,不走癡呆多災,就走勞碌多苦,所以有些虔誠修道者,雖力加修行,仍遭橫事多來忤身,可多放生消罪業,若走無錢放生,亦可勸人放生,所得功德亦走相同。

  袁柳莊善於觀人相貌,判斷吉凶禍福,非常靈驗。朝廷某官,攜帶一幼子來求相命,袁柳莊仔細觀察,判斷小孩,決定夭折,某官為甚為憂慮。

  後來遇見一位道人,對某官說:“大人何必憂慮?世間惟有廣作陰德,可以挽回定數,但作陰德的機緣也不易得不如放生,因為放生,隨時地皆可去作。”於是某官,便立願放生。力行數年,又遇道人說:“如此作法,善業不廣,尚不足以改造命運。”某官後聽後,更盡力救放物命,只要有益於生靈的種種善舉,無不捐款推廣流通,由此保救物命,不可計數。後來其子,竟然平安無恙,袁柳莊得知,也感到驚奇,因此晚年相命,每勸人行善,得以改造命數。

  按:自古以來,由於放生轉短命為長壽者,不勝枚舉,因為能施於物命,獲得生全者,上天必以賜以壽命,這是自然的道理。不僅如此,倘若人能時時以慈心推及物類,自已做到戒殺放生,又廣勸他人也能戒殺放生,便能求子得子,求富貴得富貴,推及而說,凡有所求,無不如願以償,正如太上感應篇所說的“吉神佑之,福祿隨之。”也如文昌帝君陰骘文所說的“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建議大家趕快去做放生這一易行且功德巨大,福報甚快的善事。不要小看買些水產與鳝魚、泥鳅放生到公園湖裡的這一善行,功德大且感應快。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壽,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廣。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廣,所有的善事中沒有比放生更徹底更完美的。這是因為一個人嘴巴吃的,肚子裝的十分有限,所以一個人如果戒殺吃素,少殺掉的生命,免造的殺業,仍然有限,即使我們努力相互告訴,輾轉勸說周遭親友,然而一部分的人相信,一部分的人不相信,真正能夠聽從我們的勸告從而感化他們不殺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數。

  惟有放生,功德最為無量無邊。我們一輩子行善的願望,可以在一天短短的時間內滿足實現,千千萬萬人累積善事的功德,我們自己一個人便可單獨成就。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災禍危難可以馬上消除,福報感應可以馬上到來,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一個人會有例外。

  而且一般的善事,雖然也可以匡正大意,改變命運,但必須等待機緣,必須遇上機會才能有所作為。比如說復合別人離異的夫婦,找回別人失散的骨肉,歸還別人貴失的錢財,拯救別人垂危的生命等等,功德也都是很大,但這些都不是常常可以有的事情,未必我們能遇得上,就算遇上了,也只是偶然而已,絕對不可能有常常可以持續去做的機會。

  惟有放生,最為殊勝。無論什麼地方,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進行。錢多的時候,我們便買多一點,多放一些物命,錢少的時候,我們便買少一點,少放一些物命。自己可以衡量自己的能力量力而為,沒有什麼金錢上多少的限制,並且人多人少都可以進行。

  所以當一個人身患重病,遭遇急難的時候,自己立下誓願,願意廣行善事,彌補罪業,藉以延長自己的壽命。當時的發心並非不懇切,但卻苦於沒有機會碰上適當因緣,而只是苦苦等待,磋砣命光,徒有善願卻無法著手進行實現,如此怎麼能夠求得除病消災延壽免難的種種感應呢?

  不如我們自己趕快去放生,短短的時間內即可滿足我們的願望,而且短短的時間內馬上會得到成效。放生這件事情,看起來非常簡單,做起來也非常容易,感應效果快速普且所得功德廣大,一個人放生,可以免除一個人身家的疾病災難,眾多人放生,可以挽救世界的浩劫,改變世界的命運。

  如此看來,想要自己所行的善事既深又廣,真的非放生莫屬。所以說,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上一篇:人天生的相貌真的可以改變,並且會迅速的改變!
下一篇:佛陀的開示:“同性戀”的產生原因與解決辦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