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略說宗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前文提到世尊在《法華經》中講《普門品》的大略因緣,本次和大家說一下宗趣。

  “宗”是一個會意字,上面的部首代表的是房屋,下面的“示”在古代代表神靈的意思,“宗”字大略表達了對神靈的尊敬供奉,也多是指向上的源頭。

  “趣”是歸處,是向下的落腳點,六道也叫六趣,就是六個趨向的意思。

  一部經文必然要涉及到宗門歸趣,也就是來自什麼源頭,指向什麼結果,古人把佛教經典歸類大略整理出六個宗,不是禅宗、淨土宗的意思,而是更高的源頭問題。

  一、隨相法執宗

  二、唯識法相宗

  三、真空無相宗

  四、藏心緣起宗

  五、真性寂滅宗

  六、法界圓融宗

  越靠前法理越簡單,越靠後法理越深。

  一、在隨相法執宗裡,說在一切的人我法中起一種分別是有、還是無的執著,當我們提到某個境界、某個狀態、某個義理的時候,有的人就會問這是有的、還是無的呢?

  若非要分別究竟是有、是無,這就落到了隨相法執宗裡了。

  遇到了種種的相,隨著遭遇到不同的相而產生了不同的有或者無的執著。

  我們學佛的時候,難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會升起類似的疑惑,到底是有還是無的?

  二、在唯識法相宗裡,說一切的種種法都是唯識變現的。

  這個部分我們可能多少會有了解,唐朝玄奘在那爛陀學的就是唯識宗,彌勒菩薩也主講唯識學,後人在彌勒菩薩講的六百多種法中,規律整理合並為百法,就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百法明門》。

  三、在真空無相宗裡,說一切的法都是空無相的。

  法本身是無形無相的,也沒有一個具體可見的體,佛教經典中常常會提到“觀法無我”,乃至到大乘中後段,要進入到破法執的階段,我們在理解佛法的義理時,也常常會遇到這類的解釋,說一切本無所有,畢竟空。

  四、在藏心緣起宗裡,說一切的種種法就是本性具足隨緣而成的。

  因為本性具足,所以也本具無量功德,具足種種德性。

  這個“藏”字不能讀常音了,要讀葬音,就是《楞嚴經》中提到的三如來藏的意思,一切的種種法都是如來藏性的自然流露,只是隨緣而起性,這是強調法的依他起性的特質。

  五、真性寂滅宗。

  強調想和相這兩個對立項都絕(都到頭的意思),也就是要顯露本性的體中是沒有相可得、沒有想可生的。

  在深邃的佛法裡,所謂相是假、是幻、是空、是無、是寂滅、是敗壞、是水月壇城、如在高天耕耘一般,相是外在的塵相,塵相是本絕寂滅的;想是心裡活動,算是意識流的層面,也是如此本絕寂滅。

  六、法界圓融宗。

  法界是無盡的,而每界每處都圓滿無礙。

  《法華經》裡提到了“百界千如”,十個法界中每一界又可以細分為十界。

  比如:在人道就有人道中的佛道、菩薩道、天道、修羅道、畜生道、地獄餓鬼道等等,不只是人道就是人道那樣簡單。

  如此一乘就形成百界,在每一個界裡都有十個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緣果報、本末究竟,就形成了百界千如。

  就算百界每一界中再細分十界,成為千界萬如,重重法界是無盡的,而界與界之間又形成主客之別,所以就會牽連不斷、重重無盡了。

  “宗”就是要回歸源頭,不是追隨這些指端末節跑,這百界千如的所有一切都是圓融不二的。

  當一部經文拿到手,我們到底是以什麼層面解讀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