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義》
【經】無色聲香味觸法。
【解】此空六塵。塵有染污之義,由此六者,而能染污真性,故名為塵。色者眼之對,聲者耳之對,香者鼻之對,味者舌之對,觸者身之對,法者意之對,後二塵難知。何以謂之觸?觸即無知之物,與有知之身感觸。分合離二觸:例如衣是無知之物,掛在衣架,不名為觸,若穿身上,而知適意不適意,即為觸塵,此合觸也。又例無知之風,吹於他物,不名為觸,若吹及身,而知冷暖,或違或順,即為觸塵,此離觸也。何以謂之法?法即前色聲香昧觸五塵落卸影子,落在意地之中,合名為法塵。例如昨日到此講堂,所見聽眾之色,所聞說法之聲,所嗅爐中之香,所嘗飲食之味,所覺衣物之觸,五塵之境,一一今已過去,若現在起念一想,五種境界,全在意根之中,記憶不忘,此即法塵;為意根所緣之境。何以能記?因前五根對境時,即有同時意識與前五識同時俱起,將所緣之境,攝入意根;例如眼根見色,有眼識起,同時即有意識,與眼識俱起,俱緣色塵之境,故得同時名。同時意識緣色塵時,即將色塵之境,攝入意地;譬如照像家,對所見之境,攝一影片,其境雖然過去,影片尚存,可以為緣,故得不忘。一根如是,根根皆然。今雲無者,世間六塵之境,如病目夜見燈上有五色圓輪,燈本無輪,病目妄見。若以聖人慧眼觀之,六塵本空,亦如好眼觀燈,豈有圓輪可得,故雲無也。
【經】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解】此空六識也。眼界,即眼識界,略去一個識字,應雲無眼識界。乃至二字,超略中間四種識界。界者限也,內六根,外六塵,識生其中,三六而為十八界。識以了別為義,能了別塵境故。前五識了別境時,不落名言,不起籌度;第六識則安名取像,種種計度,而起憎愛。今言無者,內根外塵既空,則內外不成,中雲何立?是六識之界,不空自空矣。如世間之屋,一連三進,以牆壁為界,內外兩進,悉皆拆毀,則中間之界,自不成立;六識亦復如是。以上離六凡法界之相。六凡者: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譯雲非天,比天不足,比人優勝),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亦名六道,分三善道,三惡道,為善則報在人天,為惡則報在三途,善惡雜修,則報在阿修羅。前五蘊十八界,屬六凡法界;六凡眾生,不離五蘊十八界。今既一一無之,即是空六凡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