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理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百度百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關鍵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對世俗、對物質的留戀程度;心,指的是人對佛理禅義的領悟。人應該對世俗物質無所執著,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

  佛光大詞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教術語,出自《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無住心、非心。與般若心經中“空即是色”義同。意即不論處於何境,此心皆能無所執著,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執著,猶如生根不動,則無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論於何處,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才能隨時任運自在,而如實體悟真理。我國禅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得傳衣缽。(六祖壇經行由品)

 

上一篇:淨空法師:不斷的重復是學習的真理,聽教亦如是
下一篇:宏圓法師:《普賢行願品》常隨佛學之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